方格精選

安東尼葛姆雷| 存在即是藝術,沉浸在身體與空間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類,希望我們直視現實,當我們去掉了這些進步的假像,我們究竟是什麼,我是說,我們需要變成什麼。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為世界知名雕塑藝術家,在記錄片《作為人類 Being Human》,他在四十多年的創作中不斷地探索身體和空間的關係,試圖在藝術中追尋人類存在對於自我以及自然的意義,從自我視角不斷的延伸,在空間中形成一種無聲的對話,回應著當下的社會、反應著過去的歷史。他說"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觸動所有人而生,藝術有效的真正尺規是他觸動人的程度,改變人們對世界的固有觀念,或者打開一個從未開啟過的情感閥門。"

安東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於倫敦,是英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名譽院士,劍橋大學的名譽博士,曾獲得1994年特納獎(Turner Prize)、1999年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2007年獲得伯恩哈德·海裏格爾雕塑獎(Bernhard Heiliger)及雕塑獎2013年獲得日本皇室世界文華獎等等。因創作英國最著名的公共雕塑—北英格蘭的地標《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蜚聲國際,也因此其作品後來遍及到多個國家及地區紐約、香港、倫敦等。

安東尼出生在英國一個富人家庭,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有愛爾蘭血統,全家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少年時他從跟隨父親到盧德傳說的奇跡之地,協助來這裏的殘疾人士浸泡在聖水中,這對他來說十分的衝擊,也為他後來脫離天主教埋下了種子,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劍橋名聲最響的三一學院,學習考古學、人類學和藝術史。 21歲的安東尼格姆雷一畢業,即刻踏上印度之行,成為一名嬉皮,這一待就是三年,他遊歷土耳其、塞維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最後印度和斯里蘭卡學習佛教相關知識,葛姆雷跟者佛教老師學習內觀靜坐,他說”這些冥想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關於身體的存在、時間、空間,以另外一種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義,理解什麼是我們自身的價值。”這段經歷從此奠定了他一生的藝術創作主題及風格。

如果說思想在身體中,身體在衣服中,衣服在房間中,房間在大樓中,大樓在城市中,它們有最終的表層嗎?藝術是在試圖想像視野之外有什麼嗎?我們是否可以把身體當成一種催化劑,與活的空間、時間產生共鳴,就像我正站在你面前,試圖感覺和連接我們正在共用的時空。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睡眠之地”是安東尼的第一個作品,當時他在印度的街頭身無分文流浪了兩周,他在印度的火車站看著車水馬龍,攤販的叫賣聲在鬧騰的環境裏,一個一個流浪漢躺在地上,與周遭的環境形成強大的對比,時間空間在流動,而在流浪漢身上卻是一種完全的靜默,如此安然,安東尼葛姆雷對於人與空間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

在妻子藝術家Vicken Parsons的協助下,安東尼·葛姆雷開始以自己的身體為原型做雕塑,至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以他的身體作為原型。通常他要維持一個姿勢將近4個小時,覆上布塗上石膏等待幹透。安東尼·葛姆雷回憶到在他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強迫他睡午覺,他需要躺在閣樓上的小床上一動不動。安東尼說”在那個像火柴盒一樣狹小,封閉的空間裏,我閉上眼睛,隱隱的感覺到陽光從窗戶照在臉上,只能是在腦子裏想像著外面的世界,我慢慢適應了這個空間,它變得不再那麼狹小,封閉,反而越來越大,越來越黑暗,身體像是漂浮在空間裏,沒有邊界。”

雕塑乘載著這位藝術家對於生命的思考,安東尼格姆雷不斷的探索和創作去回應空間,突破了將個人內在情感或生存經歷變為雕塑外在塑造的形式及表現,將雕塑成為空間中的能動者和配合者, 同時也邀請人們去思考,去感受,去互動。"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實歷程。"他永遠不安於現狀,不斷追逐新的創造,多種材質跟樣式,各式各樣不同的姿態,光線、舞者、具體、抽象,全都是他創作的元素。他在意每一個的作品擺放的位置,高峰時段倫敦的金融城中,滑鐵盧大橋,河畔南岸藝術中心的最高樓頂處,利物浦的克斯比海灘。賦予觀看者對作品的意義佔有力量,跟隨著不斷去探索著作品、空間、觀看者,關係相互不斷的延長,在時空中移轉。”在巴黎地鐵爆炸案發生後,整個歐洲陷入一片恐懼,路上沒有任何行人,那些雕塑佇立在那裏,周遭瀰漫著一股壓抑寂靜的氛圍。"

在紀錄片最後一個作品,位於佛羅倫斯美第奇城堡的展《Human》,在這個展覽中擺放了安東尼格姆雷近20年的作品,以三D製作而成的鑄鐵方塊與人體雕塑,象徵安東尼整個藝術生涯的演變跟進化,同時也象徵時間的流動。美第奇家族這個顯赫家族,締造了最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安東尼將雕塑倚靠在牆上,使它與城堡融為一體,那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只能躲在城門口尋求庇護,與城堡過往的繁華形成強烈的對比。其中《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更是讓人深省,12個定格的人形雕塑,從全身緊縮、臥著、蹲著、半蹲、坐著、跪著、站著、哀嚎,反映人類的進化,思考人作為人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安東尼格雷姆說"《臨界質量》是我給20世紀的殘垣斷壁的反紀念碑,寬泛的講,這一堆就是歷史本身,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旁觀見證。同時,這也是一堆糟糕的歷史。"

安東尼格雷姆的作品打破了雕塑這一媒介的空間、時間局限性,面向空無一物,通向人類起源之地,以身體探索每一個不同的可能性,並將它們從美術館、畫廊領出,引入社會空間,安東尼格姆雷"一切都應該以人為本這樣的觀念,人是神聖的,是宇宙的主人,我們究竟是什麼?或者說,我們需要變成什麼,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漫遊陳星潔的沙龍
48會員
22內容數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關於人權與難民的生活悲歌:次等公民身份的轉型路上 不被祝福的戀人 時逢戰事爆發前夕,本就動盪不安的敘利亞境內更是進入緊張狀態,於此,故事主角山姆・阿里卻因為一樁鬧劇,被迫捲入其中,成為流亡難民的一份子。回到電影之初,當時的山姆正為了擺脫國家遭遇的處境而計劃帶著愛人離開此地,不過在逃亡的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關於人權與難民的生活悲歌:次等公民身份的轉型路上 不被祝福的戀人 時逢戰事爆發前夕,本就動盪不安的敘利亞境內更是進入緊張狀態,於此,故事主角山姆・阿里卻因為一樁鬧劇,被迫捲入其中,成為流亡難民的一份子。回到電影之初,當時的山姆正為了擺脫國家遭遇的處境而計劃帶著愛人離開此地,不過在逃亡的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作為最具民族主義標誌的作者,從早期作品《流浪藝人》至晚期《哭泣草原》便不斷在處理民族個體之於宏大歷史洪流之下的脆弱宿命和某種犧牲精神下的自我放逐,但安哲電影中另一吸引人的是他以近似於旁觀者的方式,將沉重的歷史古希臘史詩,深化為他電影中的隱喻與敘事。而他在1995年拍攝的《尤里西斯的凝視》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作為最具民族主義標誌的作者,從早期作品《流浪藝人》至晚期《哭泣草原》便不斷在處理民族個體之於宏大歷史洪流之下的脆弱宿命和某種犧牲精神下的自我放逐,但安哲電影中另一吸引人的是他以近似於旁觀者的方式,將沉重的歷史古希臘史詩,深化為他電影中的隱喻與敘事。而他在1995年拍攝的《尤里西斯的凝視》
Thumbnail
【刺激1995】講的不只是安迪逃獄、重獲自由,更是獄內犯人的救贖,因為人們恨瞭解到,人生除了無意義的反覆日常,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我們生命「可以不只是這樣」!
Thumbnail
【刺激1995】講的不只是安迪逃獄、重獲自由,更是獄內犯人的救贖,因為人們恨瞭解到,人生除了無意義的反覆日常,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我們生命「可以不只是這樣」!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