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安東尼葛姆雷| 存在即是藝術,沉浸在身體與空間之間

更新於 2021/02/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類,希望我們直視現實,當我們去掉了這些進步的假像,我們究竟是什麼,我是說,我們需要變成什麼。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為世界知名雕塑藝術家,在記錄片《作為人類 Being Human》,他在四十多年的創作中不斷地探索身體和空間的關係,試圖在藝術中追尋人類存在對於自我以及自然的意義,從自我視角不斷的延伸,在空間中形成一種無聲的對話,回應著當下的社會、反應著過去的歷史。他說"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觸動所有人而生,藝術有效的真正尺規是他觸動人的程度,改變人們對世界的固有觀念,或者打開一個從未開啟過的情感閥門。"
安東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於倫敦,是英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名譽院士,劍橋大學的名譽博士,曾獲得1994年特納獎(Turner Prize)、1999年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2007年獲得伯恩哈德·海裏格爾雕塑獎(Bernhard Heiliger)及雕塑獎2013年獲得日本皇室世界文華獎等等。因創作英國最著名的公共雕塑—北英格蘭的地標《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蜚聲國際,也因此其作品後來遍及到多個國家及地區紐約、香港、倫敦等。
安東尼出生在英國一個富人家庭,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有愛爾蘭血統,全家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少年時他從跟隨父親到盧德傳說的奇跡之地,協助來這裏的殘疾人士浸泡在聖水中,這對他來說十分的衝擊,也為他後來脫離天主教埋下了種子,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劍橋名聲最響的三一學院,學習考古學、人類學和藝術史。 21歲的安東尼格姆雷一畢業,即刻踏上印度之行,成為一名嬉皮,這一待就是三年,他遊歷土耳其、塞維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最後印度和斯里蘭卡學習佛教相關知識,葛姆雷跟者佛教老師學習內觀靜坐,他說”這些冥想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關於身體的存在、時間、空間,以另外一種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義,理解什麼是我們自身的價值。”這段經歷從此奠定了他一生的藝術創作主題及風格。
如果說思想在身體中,身體在衣服中,衣服在房間中,房間在大樓中,大樓在城市中,它們有最終的表層嗎?藝術是在試圖想像視野之外有什麼嗎?我們是否可以把身體當成一種催化劑,與活的空間、時間產生共鳴,就像我正站在你面前,試圖感覺和連接我們正在共用的時空。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睡眠之地”是安東尼的第一個作品,當時他在印度的街頭身無分文流浪了兩周,他在印度的火車站看著車水馬龍,攤販的叫賣聲在鬧騰的環境裏,一個一個流浪漢躺在地上,與周遭的環境形成強大的對比,時間空間在流動,而在流浪漢身上卻是一種完全的靜默,如此安然,安東尼葛姆雷對於人與空間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
在妻子藝術家Vicken Parsons的協助下,安東尼·葛姆雷開始以自己的身體為原型做雕塑,至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以他的身體作為原型。通常他要維持一個姿勢將近4個小時,覆上布塗上石膏等待幹透。安東尼·葛姆雷回憶到在他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強迫他睡午覺,他需要躺在閣樓上的小床上一動不動。安東尼說”在那個像火柴盒一樣狹小,封閉的空間裏,我閉上眼睛,隱隱的感覺到陽光從窗戶照在臉上,只能是在腦子裏想像著外面的世界,我慢慢適應了這個空間,它變得不再那麼狹小,封閉,反而越來越大,越來越黑暗,身體像是漂浮在空間裏,沒有邊界。”
雕塑乘載著這位藝術家對於生命的思考,安東尼格姆雷不斷的探索和創作去回應空間,突破了將個人內在情感或生存經歷變為雕塑外在塑造的形式及表現,將雕塑成為空間中的能動者和配合者, 同時也邀請人們去思考,去感受,去互動。"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實歷程。"他永遠不安於現狀,不斷追逐新的創造,多種材質跟樣式,各式各樣不同的姿態,光線、舞者、具體、抽象,全都是他創作的元素。他在意每一個的作品擺放的位置,高峰時段倫敦的金融城中,滑鐵盧大橋,河畔南岸藝術中心的最高樓頂處,利物浦的克斯比海灘。賦予觀看者對作品的意義佔有力量,跟隨著不斷去探索著作品、空間、觀看者,關係相互不斷的延長,在時空中移轉。”在巴黎地鐵爆炸案發生後,整個歐洲陷入一片恐懼,路上沒有任何行人,那些雕塑佇立在那裏,周遭瀰漫著一股壓抑寂靜的氛圍。"
在紀錄片最後一個作品,位於佛羅倫斯美第奇城堡的展《Human》,在這個展覽中擺放了安東尼格姆雷近20年的作品,以三D製作而成的鑄鐵方塊與人體雕塑,象徵安東尼整個藝術生涯的演變跟進化,同時也象徵時間的流動。美第奇家族這個顯赫家族,締造了最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安東尼將雕塑倚靠在牆上,使它與城堡融為一體,那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只能躲在城門口尋求庇護,與城堡過往的繁華形成強烈的對比。其中《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更是讓人深省,12個定格的人形雕塑,從全身緊縮、臥著、蹲著、半蹲、坐著、跪著、站著、哀嚎,反映人類的進化,思考人作為人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安東尼格雷姆說"《臨界質量》是我給20世紀的殘垣斷壁的反紀念碑,寬泛的講,這一堆就是歷史本身,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旁觀見證。同時,這也是一堆糟糕的歷史。"
安東尼格雷姆的作品打破了雕塑這一媒介的空間、時間局限性,面向空無一物,通向人類起源之地,以身體探索每一個不同的可能性,並將它們從美術館、畫廊領出,引入社會空間,安東尼格姆雷"一切都應該以人為本這樣的觀念,人是神聖的,是宇宙的主人,我們究竟是什麼?或者說,我們需要變成什麼,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如果每一天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在各種各樣普通又或者特別的故事中,也許約翰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所做的就是認清圍繞在人們身邊的這些故事,讓他們看見這些故事,並且只是簡單地指出那些對讀者健康有益的故事。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如果每一天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在各種各樣普通又或者特別的故事中,也許約翰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所做的就是認清圍繞在人們身邊的這些故事,讓他們看見這些故事,並且只是簡單地指出那些對讀者健康有益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雕塑作品是可以互動的。除了可以觸摸或不同角度觀看,每個人和《沉思者》打過照面之後,也都會產生不同視角帶來的感受。嘗試理解羅丹通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思考羅丹所要傳達的意義,應該是欣賞雕塑最大的趣味。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在過去的生活中,是否有感受到生活帶來的矛盾和混亂?Insragram上一位俄羅斯極簡畫家,透過post的方式,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這個行為引起人們開始省思過去的生活。 安東·古迪姆(Anton Gudim),他創作的作品多為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去帶入到心理健康、自我省思和探索等議題。其中讓我感觸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雕塑作品是可以互動的。除了可以觸摸或不同角度觀看,每個人和《沉思者》打過照面之後,也都會產生不同視角帶來的感受。嘗試理解羅丹通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思考羅丹所要傳達的意義,應該是欣賞雕塑最大的趣味。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在過去的生活中,是否有感受到生活帶來的矛盾和混亂?Insragram上一位俄羅斯極簡畫家,透過post的方式,在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這個行為引起人們開始省思過去的生活。 安東·古迪姆(Anton Gudim),他創作的作品多為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去帶入到心理健康、自我省思和探索等議題。其中讓我感觸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