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以知十——話說顏回(3)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提及顏回學問好,深受孔子讚賞,即使才智聰敏的子貢,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坦誠地說自己在做學問方面,只能聞一而知二;而顏回卻能聞一以知十。
究竟怎樣才算學問好呢?以孔門的標準,必須勤懇學習,轉化生命,以致德配天地。換句話來說,就是透過學問的生命,轉化為生命的學問。
說顏回能聞一以知十,這是不是顏回比較聰明呢?不是的。
首先,這裡所說的「十」,不是數量的十,而是全體、整全的意思。「聞一以知十」,是指從一個人生的道理,了悟到整個道德生命的真理。這需要持久反省,下學上達,身體力行的。具體來說,就是指聽了孔子說了一個道理,顏回就很能在日常生活中,印證了孔子全體的道理。這與大腦推理,是兩回事啊!
不過,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只有孔子講,而顏回照單全收,既無提問,也不質疑。所以,孔子對顏回這個學生,起初也有意見。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說,同悅)【先進3】
孔子說:「顏回對我沒什麼可幫助,我所說的一切,他都洗耳恭聽。」
其後,孔子才察覺他自己看錯了,於是對顏回的學習態度,完全改觀了。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才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這則《論語》,有兩句很值得深入去了解:
(1) 不違如愚
(2)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所謂「不違如愚」,這裡的「愚」,其實就是老子所講的樸質敦厚,表面上看去,像是傻傻的,其實是他的本質,未經雕琢,至純至真。簡單一句話,胸無成見。原來但凡聽講道理,一般人都會以懷疑的態度來聽的,以致半信半疑,若存若無。這就好像老子說的「中士聞道,若存若亡」。而顏回則不然,他聽道時,整個心境,空靈真切,虛懷欣悅。接收道理後,躬身自省,篤志實行。這就是老子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因為「道」,是要用來行的。
其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這裡可以看到孔子不但虛懷地欣賞學生,甚至覺得學生把學得的道理,竟然能如實地、自然地應用在言行生活上,因而印證自己所講的道理,實在欣慰啊!
(2021-2-10待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俗語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交往到這個地步,實在不容易啊!既要認識自己,也要了解對方,彼此心靈相通,肝膽相照。
    俗語說:師父、師父。顏回視孔子,亦師亦父。 孔子對顏回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吧。 可惜啊!顏回終年四十一!
    孟子透過人禽之辨,點出人有自覺心,那是人與動物的不同處,也是人的尊貴處。再而藉著人有自覺心,可分別義利公私、是非對錯,繼而激發為政者普施仁政,德澤萬民,建構王者天下。
    孔子說:「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在大陸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但…… 在哪個時代,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俗語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交往到這個地步,實在不容易啊!既要認識自己,也要了解對方,彼此心靈相通,肝膽相照。
    俗語說:師父、師父。顏回視孔子,亦師亦父。 孔子對顏回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吧。 可惜啊!顏回終年四十一!
    孟子透過人禽之辨,點出人有自覺心,那是人與動物的不同處,也是人的尊貴處。再而藉著人有自覺心,可分別義利公私、是非對錯,繼而激發為政者普施仁政,德澤萬民,建構王者天下。
    孔子說:「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在大陸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但…… 在哪個時代,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對他全是表揚的話;第二喜歡的學生是子路,卻批評多表揚少。兩位弟子時常陪伴在孔子身邊,一個與孔子切磋道德學問,教學相長;一個鞍前馬後為孔子打理各種事務。  前面一段,孔子曾問他們各自的志向。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對他全是表揚的話;第二喜歡的學生是子路,卻批評多表揚少。兩位弟子時常陪伴在孔子身邊,一個與孔子切磋道德學問,教學相長;一個鞍前馬後為孔子打理各種事務。  前面一段,孔子曾問他們各自的志向。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