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物質條件是學有所成的副產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raw-image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應當過多地去追求物質享受,在吃穿用住上花太多心思;而應該多花精力在求學上。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過多地追求吃喝玩樂,當時用於學習的時間就少了,也分散精力和渙散意志。做不到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孔子自己做到了這一點。為了求知可以不計較物質享受。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第七)。


葉(shè)公,姓沈名諸梁,楚國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世稱葉公。可能這人風評不好,後世葉公好龍這個寓言就編排到他身上了。


孔子62歲時從蔡國流落到葉城,先派子路去與葉公接洽。葉公就問子路孔子是怎麼樣一個人。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異,子路不知從何說起,才能對葉公的胃口。乾脆就默不做聲。回去後把情況向孔子彙報了。孔子就埋怨子路道,『你怎麼不說,其為人也,發憤好學以至於廢寢忘食,沉浸於學習的快樂中而忘掉其它方面的憂愁,從年輕到現在,都保持這種好學的精神,不理會自己快老了!』


孔子這種學習狀態,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第一),稱之為主動學習。學習是為了感受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學習的結果。為了好的前途和物質回報,好的成績和榮譽。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第十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感歎古人像自己一樣是為自己學習,今天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只有顏回算得上。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學習的結果而學習,為了他人而學習。其實他對古代的憧憬完全是一廂情願,是為了借古貶今。我們現今時代的應試教育,『今之學者為人』的現象才更嚴重,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基本上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家長和學校的壓力,自己想出人頭地。


但孔子並不反對學而為人,學以致用。學習仁道和禮規禮儀,最終是為了入仕為政,推行仁道。只是他認為僅僅這樣還不夠好,要能發自內心地熱愛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但也不是說學習與物質享受就一定衝突。為了學習就必須得粗茶談飯,居住簡陋。而是說不要將物質享受當成人生的目標。好的物質條件當然更有利於學習。吃得好,住得好肯定營養好、精神好,學習效果會更好。孔子本人其實在吃上還是很講究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家裡有條件或者自己學有所成,順帶有了好的物質條件,豈不比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更好。但如果陷於貧困,則應像顏回那樣『不改其樂』。總之,既不要以物質享受為目標,也不要在物質享受上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但不妨利用更好的學習工作條件和不期而遇的物質享受。物質回報只是好學有所成的副產品。『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並不是孔子的本意。但孔子的主張確實演變成了求學為了物質回報這樣一種關係。


孔子這裡強調『敏於事』,而不是『勤於事』。兩者大有分別。『敏於事』要求善於觀察,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不用長輩領導吩咐,就把事情做在前頭。『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是不行的。敏于事不一定勤於事,勤於事也不一定敏於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有眼力勁』。反面的說法,『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孔子這個『敏』是指要善於領會領導和長輩的意圖和善於表現。今天我們看來,這個教導當然不是很正面。但我們可以將『敏』另外理解,理解為善於發現做事的有效方法和做事迅速,不拖遝、有效率。這樣轉義就仍不失有價值。


『敏於事』同時還要『慎於言』。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低調為人,不要自作聰明,誇誇其談。特別是不要居功自伐。做出了成績,不要處處表功炫耀,而要將成績歸功於領導和團隊。好比運動員在大賽中得了獎,首先要感謝國家,感謝領導、感謝教練等等。


最後,要追求道義,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按照忠孝仁義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和及時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做到了以上這四點,才可以算是好學上進。


2017年5月11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一)。 這段對話很有意思。一問一答,一悟一贊,活靈活現地反映了孔子與弟子間教學相長,
Thumbnail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一)。 這段對話很有意思。一問一答,一悟一贊,活靈活現地反映了孔子與弟子間教學相長,
Thumbnail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
Thumbnail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Thumbnail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