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醫療月企劃 BONUS 推薦:《Radiation House X光室的奇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放射科是醫療中少數不以病房為單位的醫療專科之一,藉由不同的檢查圖像去執行判斷,為臨床醫師奠定治療方針的基礎,此作藉由擁有優秀放射科醫師與技師身分的男主角去描繪的各種與檢查息息相關的事件,故事生動,專業術語深入淺出,相當優秀精彩的醫療科普作品。
raw-image


二月突然發現了這部作品完全驚為天人,還有正式中文代理實在是太令人開心了,於是決心來講一下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或者說沒注意到,但實際上多少會接觸過的科別,也非常巧,身邊也有放射師背景的夏洛特,就非常趕的方式邀請後快速錄音與剪輯,希望可以帶給大家這部好作品。

放射師基本上是協助病人執行確實的檢查,而放射科醫生就是去判讀影像,與病人的主治醫生討論病情的醫生,因此即使一個病人住院,經手的醫生卻不見得只有當科的醫生,甚至一旦需要,不同的醫生也會聯手一同開刀,所以醫院的team work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raw-image

醫事檢查對醫療決策的影響

雖然前去醫院做檢查是非常常見而且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檢查對於一個病人的影響是非常非常重大的。


raw-image

在發現X光之前,要能夠從人體外面去判斷正確的疾病狀況是相當為難的,甚至也有賭上風險動手術看看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因此X光的發現真的是造福了非常多人,甚至後來衍伸與發展成了現在的CT、MRI還有放射線治療等等,可以得到更清楚的畫面,讓醫生在執行手術前就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判斷,內科醫生也可以決定治療方針,而大家去醫院的時候最容易碰到的檢查就是X光,也是會由放射師與病人接觸,因此是個跟病人息息相關卻因為並不算是第一線治療而容易被大家忽略。

raw-image

然而,不用承受過多的身體承擔,便可以得到很足夠的檢查結果,是診斷醫學最重要而且最應該被重視的身分與地位。

raw-image

而此作將許多常做的檢查,還有影像呈現的內容都用非常深入淺出的方式去作呈現,也剛好因為是影像,因此非常適合用漫畫的方式來表達,故事上也算是滿有故事張力,因此我還蠻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作品。

那些熱血但不符合現實的

然而如同我們節目中說的,日本其實許多漫畫中為了戲劇性,其實主角的個性都相當的不太現實,例如主角五十嵐這樣擁有醫生執照卻去應徵放射師的,先不管是不是法律允許,其實這部分滿不現實的,一部分是工作的責任與專業還是有所差異,因而薪水有差,所以緊迫的臨床上,大家都還是以確實的分野達到最大效益的分工,一部分是當他執行了醫生的部分,卻沒有在醫院醫生的身分註冊,是無法留下紀錄的,一旦他的判斷或是醫療措施一旦出錯,身分卻是放射師,其實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所以當主角一次又一次的不斷要求病人去多做檢查時,其實我個人不太認同。

raw-image

但其實這基本上不太符合職業倫理,做出判斷的身分應該是醫生,沒有統一出口的疾病診斷很容易造成多於而且不必要的恐慌,病人有權利要求第二意見,也可以去不同的醫院尋求不同的診斷,但是一個系統運轉的時候如果不是藉由合作之後給出結論,其實並不見得會給病人什麼益處,日劇和日本的漫畫中總是喜歡畫出這樣去衝突系統但造成困擾大過好處的主角,是我不是很喜歡的地方。

raw-image

例如這邊,即使男主角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女主角的態度卻不見得是錯誤的,而且男主角的判斷也只是帶著有可能的機率,故事中總是會描繪主角是對的,但是我相當反感男主角說的話:

如果你是為患者著想的話......

女主角也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檢查過多其實是造成病人的負擔,這種話真的是十分傷人,可以堅定自己的立場,提出一定可信度的質疑,但是這樣其實是相當指責人的方式。

raw-image

一個系統的運作重點並不是只要有一個人非常高超,而是如何配合系統去應用自己的能力,達到有效率的照護,才是真正對病人最好的方式,像日漫裡面這樣到處亂跑放下自己的工作的主角,從另一方面來說, 原本該照護的病人被丟下,反而才是忽視其他病人權利的方式。身為事件中的病人來說可能讀者會覺得救了一個病人很好,但是其他的人呢?

我不支持現今醫療體制對醫療人員的壓迫,但是我也完全不支持這種行為,只希望大家節目中表達的內容足夠聽友去反思。


看似戲劇化但真的很深刻的現實狀況

raw-image

其實有時候故事中相對來說會比較誇張,但是看到乳癌這邊,我其實相當認同這樣的表現,有個身心狀況叫做身體心像紊亂,其實就是在描述當身體上會有一些與原本的狀況滿強烈上的差異,容易造成病人本人心理上調適的問題,從乳癌必須切除乳房,而讓病人感受到對身為女性的自卑以外,其實還有類似直腸癌而必須在腹部做出人工肛門,都是與原本的身體有相當大程度的差異,而讓病人承受許多心理問題,雖然命救回來了,可是這種狀況反而會長期的讓人不適,因此也是非常寫實的部分,我倒是也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


結語

總算是醫療月的結束了,有點開心又有點惆悵,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好作品都還沒推薦給大家,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機會來做相關的主題,像是節目中提到的骨肉瘤,很希望可以拿來當作照護月的主題,或是病人視角的主題,我是真的很喜歡社會寫實與醫療類的作品。

請期待我們下個月的奇幻月吧!


如果你也喜歡醫療漫畫的話:


【我們家節目的收聽方式】


【我們家節目的連結樹】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在底下的按鈕按讚,最多五次,給予創作者正向回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酸梅的沙龍
57會員
108內容數
書寫一些錄製《宅宅下班中》這個podcast的一些幕後心情或是對於某些作品講不夠的心得,不介意碎碎念的,也非常歡迎進來一起看看其他節目的繁雜心得。
大酸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畫面很美,很令人震撼。探討的議題層次很多,值得慢慢閱讀、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5/03/15
畫面很美,很令人震撼。探討的議題層次很多,值得慢慢閱讀、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5/03/14
三隻布偶,肩負著創作者的期待,默默地守護著主人~啊啊~好療癒好溫馨好感人QQ
Thumbnail
2025/03/14
三隻布偶,肩負著創作者的期待,默默地守護著主人~啊啊~好療癒好溫馨好感人QQ
Thumbnail
2025/03/12
個人是滿喜歡的啦~但,敘事的節奏偏快,建議應先看過影集《犯罪心理》、《破案神探》之類的相關內容,才會比較知道「行為分析小組」( Behavior Analysis Unit)到底在做什麼唷~
Thumbnail
2025/03/12
個人是滿喜歡的啦~但,敘事的節奏偏快,建議應先看過影集《犯罪心理》、《破案神探》之類的相關內容,才會比較知道「行為分析小組」( Behavior Analysis Unit)到底在做什麼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放射科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安排和業務範圍,並提供了進醫院實習的經驗與心得分享,讓讀者更瞭解放射科實習的概況和需注意之事項。
Thumbnail
本文分享放射科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安排和業務範圍,並提供了進醫院實習的經驗與心得分享,讓讀者更瞭解放射科實習的概況和需注意之事項。
Thumbnail
(1) 【動向】:找接盤俠=宿主。可以讓病患看到下一位醫師的就是滿分的急診醫師 不管疾病有沒有診斷出來,至少你還活著 (2) 【團隊精神】:每個人都是為○而戰,內外關係與上下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是自己人,在○外就是外人。 (3) 【剝皮者】:急診醫師收入不受病人數量與嚴重度影響,也因
Thumbnail
(1) 【動向】:找接盤俠=宿主。可以讓病患看到下一位醫師的就是滿分的急診醫師 不管疾病有沒有診斷出來,至少你還活著 (2) 【團隊精神】:每個人都是為○而戰,內外關係與上下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是自己人,在○外就是外人。 (3) 【剝皮者】:急診醫師收入不受病人數量與嚴重度影響,也因
Thumbnail
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一個困境,或許就是要讓我們更珍惜身旁重要的人;還有重視每一段生活。 病痛期間,總覺得這世界變得很不真實。每當從自家的枕邊清醒,我總會舉起手,看看自己的身軀,宛若確認著自己今天是否還安然無恙的活在這世上。 術後一個禮拜,我總是珍惜著每一天,感謝天父又讓我見到明天的太陽。 帶著有些
Thumbnail
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一個困境,或許就是要讓我們更珍惜身旁重要的人;還有重視每一段生活。 病痛期間,總覺得這世界變得很不真實。每當從自家的枕邊清醒,我總會舉起手,看看自己的身軀,宛若確認著自己今天是否還安然無恙的活在這世上。 術後一個禮拜,我總是珍惜著每一天,感謝天父又讓我見到明天的太陽。 帶著有些
Thumbnail
時間飛梭,在我第一時間寫完第一篇的看診內容後,輾轉終於來到了七月。 這次主要是到一樓的診間對於患部的位置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患部的整體狀況是否有異常。 既上次的超音波檢查失敗後,醫師想確認我的患部是否還有健康的部件無需切除,這次的檢查可說是相當重要。
Thumbnail
時間飛梭,在我第一時間寫完第一篇的看診內容後,輾轉終於來到了七月。 這次主要是到一樓的診間對於患部的位置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患部的整體狀況是否有異常。 既上次的超音波檢查失敗後,醫師想確認我的患部是否還有健康的部件無需切除,這次的檢查可說是相當重要。
Thumbnail
今天的急診,又遇到一個個案,家屬抱著3歲小孩來,表示上週四撞到頭部,今天似乎有嘔吐反應,且家屬直接要求要做電腦斷層
Thumbnail
今天的急診,又遇到一個個案,家屬抱著3歲小孩來,表示上週四撞到頭部,今天似乎有嘔吐反應,且家屬直接要求要做電腦斷層
Thumbnail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Thumbnail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Thumbnail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Thumbnail
最近跟風追了一下公視的《暴走女外科》電視劇,看到評鑑的橋段,不得不心有戚戚焉,因為本院最近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大小評鑑。 雖然說起來都是評鑑,但其實評鑑也是有分規模大小的。有針對特定疾病的照護品質、有針對住院醫師教育訓練,也有針對(如電視劇中)醫院等級的評鑑。
Thumbnail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醫療環境是一個很封閉的領域,假如親友沒有人在醫院上班,應該很難一窺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當然,每個科別、每家醫院的工作內容和文化可以天差地遠,在此分享自己作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分享給好奇的讀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