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變種病毒在小朋友開始擴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國🇬🇧
新的變種B.1.1.7最早出現在英格蘭,最近的分析顯示,B.1.1.7感染的年齡分佈與早期變種相似
在10歲以下兒童 ( 4% ) 中被診斷出的病例要比青少年 ( 17.3% ) 或成人 ( 19.8 % ) 少得多。
之前疫情的研究出現,似乎指向了一個方向:即使社區傳播相對較高,學校也很少發生疫情,從而國外沒有强制要學校戴口罩的安全措施。
而且歐美認為,如果是社區普及率降低了,我們才會開學,這些安全措施可以不必需的,尤其是在10歲以下兒童,他們根本戴口罩戴不住的。
荷蘭🇳🇱
在荷蘭的一所小學爆發了這種新病毒。 在對818名教師,學生和家庭進行的測試發現,在學校第一例病例出現1個月後,老師或孩子已經有123人(近【15%】)被感染。
以色列🇮🇱
在12月中旬,以色列發現B1.1.7的英國變種,佔了10歲以下的兒童新病例增加的近四分之一【23%】。
開始呼吁:
對於變種病毒,10歲以下兒童,更容易傳播

意大利🇮🇹
據報導意大利總人口中有10%進行了測試該病毒呈陽性,而其中【60%】是小學或嬰兒學齡兒童。 這些孩子很多被認為感染了其他家庭成員。而學校現在,關閉了。


為什麽小朋友易受變種病毒傳播 ?

1.變種病毒,更易侵入細胞
這一現在命名為B.1.1.7的英國病毒株,最初在今年9月在英國的肯特郡(Kent)和倫敦地區被發現。隨後,這一病毒株在英國部分地區的新發COVID-19病例中屢屢出現。英國科學家發現,被命名為B.1.1.7.的變異病毒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17個突變,包括:
14個氨基酸突變和3個蛋白質結構消失
重要的是有8個突變點發生在棘蛋白上,包括N501Y、N439K、Y453F及△69/70等
一個名為「N501Y」的變異,改變了病毒棘狀物(spike)的最重要部分: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令它們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因為這是病毒棘首先與人體細胞表面接觸的地方。
任何使「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的變動,都可能增強病毒的毒性。這一突變可以增強刺突蛋白與其受體ACE2的結合能力,從而可能提高病毒的感染能力
2.口罩戴不住
孩子都不願意戴口罩的。再加上歐美沒有强制要學校戴口罩的安全措施,這些都是協助變種病毒🦠快速在小孩子群,快速散播,最終遭殃的是老師和家長。在國外有老師👩‍🏫因此而死亡呢!
3.沒有小朋友的疫苗
變種病毒🦠,打不過成人,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已經有疫苗接種建立了保護城堡!而小朋友呢?
目前全球的疫苗,至今為止,並沒有包括小朋友呢!
所有小朋友的疫苗都在做人體實驗🧪中,聽說最快要等到今年的秋天,才能有結果!但變種病毒🦠,卻不會等待,唯有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才是最佳的防疫工具🧰!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這星期本土腦膜炎確診孩童的新聞造成一陣恐慌。事實上,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若去查過去同時期資料,在2019年跟2020年3月也有兩例腦膜炎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 #腦膜炎雙球菌 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估計全球每年病例數達120萬人,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 #人口密度高的族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這星期本土腦膜炎確診孩童的新聞造成一陣恐慌。事實上,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若去查過去同時期資料,在2019年跟2020年3月也有兩例腦膜炎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 #腦膜炎雙球菌 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估計全球每年病例數達120萬人,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 #人口密度高的族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