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孩子別怕你害怕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s Credits: ABC
你們有沒有印象,有些東西,本來你不害怕,但因為身邊的人都很 #害怕,所以你也害怕了?
譬如說,在路上的時候,常看到有些家長會和自己的小朋友說「不要太靠近狗,狗會咬人」,然後就發現孩子的肢體就側偏走過或是快步跑開繞過那條小狗。這個就叫作「社交參照」。

社交參照 Social Referencing


大約在孩子9個月時,孩子就會參考 #父母的表情 然後決定自己該如何對 #外在事物 作反應。
我記得我在幼稚園時,家裡是老房子,有陣子常發現波波出沒,我媽就買了黏「波」板,在附近放了地瓜,果不其然,一回到家就發現上面站著一隻波波,那時候的我本來想靠近,但被老媽既慌張又急促的聲音嚇到,我媽跳到椅子上,還趕緊把我拉到桌子上,就這樣我們母女倆和波波對眼了好陣子,直到我爸回家才把波波帶走。
因此,我對波波產生陰影了。
不料,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把家裡的店收掉,搬回鄉下的老家,那裡更是各種生物的聚集地。
所以,我就對腦寶灌輸一個觀念
「媽媽怕波波,#但腦寶不需要怕!」
我們家還有可愛波波的繪本,讓腦寶覺得波波一點都不可怕!因為我不希望,腦寶被我影響,而害怕某些生物。
最近,常常在一樓的廚房後面聽到波波的聲音,偶爾還能看到他快速移動又消失的影子,所以每次我下樓都會故意發出很大的聲音,因為我一點都不想看到波波的蹤影,而腦寶也會很貼心的說「波波離開喔!媽媽要過去囉。」然後轉頭對我說,「波波離開了,腦寶保護媽媽!」
前天,腦爸決定安置補「波」籠。結果,隔一天早上就在籠子裡發現波波了,腦寶早上通常都還是處在剛睡醒昏沉沉的狀態,但一看到波波就變得超興奮,蹲在籠子前面看著吱吱作響的波波,和波波拜拜後,我們就去托嬰中心。晚上回家時,腦寶還一直很期待回家能看到波波,但……沒想到被他的阿太與阿公「處理」掉了,腦寶還因此大哭!
不過,該說是……幸好嗎?
隔天,腦爸又補獲另一隻波波。

--------------------------
【腦媽結語】


雖然腦媽不想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影響孩子,但我也認為我不可能因為這樣而改變自己害怕的東西(我就是怕啊~),所以遇到這種狀況時,可以
1. #提前預告孩子(如,「媽咪會怕,你可以保護我嗎?」,或是用可愛的繪本讓孩子瞭解這個可怕東西的不同面貌)
2. 請 #隊友 幫忙(如,請腦爸帶腦寶去看波波,媽媽先離場。)
3. 如果孩子希望你陪他看你害怕的東西時,要 #溫柔堅定的表明立場(如,「媽咪有跟你說過我不喜歡波波對不對?但爸比不怕波波,你可以去找爸比喔。」,「你之前說要保護媽咪的對嗎?媽咪怕波波,我不想過去,可是你可以過去看沒關係。」)
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又能讓孩子不怕你害怕的東西囉~
至於誰是波波呢,請大家看大圖囉~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腦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次腦媽有聊到《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每項能力的 #關鍵期 吧! 我們來想想日本的朋友,是不是他們很難發出/r/與/l/的聲音,其實在他們的大腦裡,也很難區辨這兩個聲音的不同,
這陣子有些同樣孩子和腦寶年齡都落在2歲的媽咪,都和我反應一件事情,就是…… #孩子怎麼那麼愛唱反調 :吼,我說要坐電梯,他就要走樓梯。 :我說不可以開抽屜,他馬上就打開,還露出賊賊的笑容。 :我說不可以丟東西,立刻
這個問題是腦媽在哲學星期五@慕尼黑演講時,有位聽眾詢問的問題。 先和各位把麻複習一下,#神經元連結 代表是某種 #能力 的表現,譬如「說話」的能力,就必須透過聽覺、視覺、動覺、語言理解等區塊共同連結合作,才能讓一個人說話。
有些育兒的文章會鼓勵爸媽一次讓孩子只玩一種玩具,要玩下一種玩具時,一定要先收好前面的,才能拿下一個。這樣的作法,是訓練孩子有 #自制力、養成 #收拾 的好習慣。如果你是很擔心家裡會像爆炸現場或是非常非常有潔癖的媽咪,這樣的方式對你來說,會比較方便處理整個環境。
之前已經談過用 #視覺學習,並建立小朋友的順序與日常習慣,(請見《【腦媽自製教具】寶貝的視覺學習待辦事項》)但7個月以前的孩子 #視覺敏感度 較低,或是即便視覺敏感度慢慢提升,但孩子還是比較習慣自己比較有能力的方式來學習,那就可以來試試看聽覺學習發!
腦寶在1y3m時,就已經算是非常會使用湯匙了,到1y4m連吃湯湯水水的粥、豆花,都很少吃到漏出來。所以有些媽咪就問腦媽,「#該怎麼訓練小孩吃飯?」 小孩會自己吃飯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學會自己拿湯匙之前,還考驗他的 #手眼協調、#抓握能力、#咀嚼能力、#吞
上次腦媽有聊到《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每項能力的 #關鍵期 吧! 我們來想想日本的朋友,是不是他們很難發出/r/與/l/的聲音,其實在他們的大腦裡,也很難區辨這兩個聲音的不同,
這陣子有些同樣孩子和腦寶年齡都落在2歲的媽咪,都和我反應一件事情,就是…… #孩子怎麼那麼愛唱反調 :吼,我說要坐電梯,他就要走樓梯。 :我說不可以開抽屜,他馬上就打開,還露出賊賊的笑容。 :我說不可以丟東西,立刻
這個問題是腦媽在哲學星期五@慕尼黑演講時,有位聽眾詢問的問題。 先和各位把麻複習一下,#神經元連結 代表是某種 #能力 的表現,譬如「說話」的能力,就必須透過聽覺、視覺、動覺、語言理解等區塊共同連結合作,才能讓一個人說話。
有些育兒的文章會鼓勵爸媽一次讓孩子只玩一種玩具,要玩下一種玩具時,一定要先收好前面的,才能拿下一個。這樣的作法,是訓練孩子有 #自制力、養成 #收拾 的好習慣。如果你是很擔心家裡會像爆炸現場或是非常非常有潔癖的媽咪,這樣的方式對你來說,會比較方便處理整個環境。
之前已經談過用 #視覺學習,並建立小朋友的順序與日常習慣,(請見《【腦媽自製教具】寶貝的視覺學習待辦事項》)但7個月以前的孩子 #視覺敏感度 較低,或是即便視覺敏感度慢慢提升,但孩子還是比較習慣自己比較有能力的方式來學習,那就可以來試試看聽覺學習發!
腦寶在1y3m時,就已經算是非常會使用湯匙了,到1y4m連吃湯湯水水的粥、豆花,都很少吃到漏出來。所以有些媽咪就問腦媽,「#該怎麼訓練小孩吃飯?」 小孩會自己吃飯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學會自己拿湯匙之前,還考驗他的 #手眼協調、#抓握能力、#咀嚼能力、#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蓮娜、老鼠和巨貓》是一個訴說勇敢和麵對恐懼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阿蓮娜、老鼠和巨貓之間的故事。這本繪本適合4歲以上的幼兒或兒童。故事將內心恐懼具象化,使讀者真實感受到恐懼慢慢變大,而面對時其實又沒那麼可怕的過程。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今天在路上碰到一個小娃,老爺跟奶奶在後面遠遠看著,小娃看到點兒,突然就拿著手上的一個不知名的玩具衝過來,點兒嚇得一直退後。 太太看到很大聲的喊著:hey hey hey! 小娃繼續往前衝,玩具快要打到點兒的那瞬間,太太一腳踢走了玩具,小娃因此嚇了一跳!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我會對某些事物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找不到源頭,也毫無根據,只是打從心底感到害怕。 我特別怕狗,不管大狗小狗都害怕極了,小時候在街頭看到一頭狗從街尾迎面而來,我會立即走到對面馬路避開,長大後告訴自己冷靜,狗才不會無緣無故襲擊我,於是面對一頭懶洋洋趴著的大狗,或是有主人拉著狗繩的犬隻
Thumbnail
想起莫約十年前醫生曾經問我,什麼事情或東西最讓你感到害怕。那東西本身並不可怕,而是我為著某種原因而恐懼。
波仔想要什麼?想要自由,但每一日都要學習,就像大人每個天都要工作一樣。波仔雖然知道所以,只是不能降服自己的心,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降服自己的心。我自然等機會來看看波仔,希望能寫出新佛學思考,送給孩子們。孩子應該有愛心,這叫他著幼慈。波仔感受到自己的愛心了。 沒有心不自在?幼慈是什麼?就是幼小的慈悲心,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小波是狗的名字,女孩說小波是她的一部分,是她的精神寄託,而女孩也曾占據男孩的部分生活,談起過往,回憶儼然已成為人生中的一部分,自然到像這張照片一樣,不去翻便也不會特別想起。 那天,兩人一狗隨意在公園裡漫步,彼此的存在,讓內心感到平靜且溫暖,清脆的踩踏草地聲此起彼落,一步步走進精神時光屋,剎的就忘了
Thumbnail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阿蓮娜、老鼠和巨貓》是一個訴說勇敢和麵對恐懼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阿蓮娜、老鼠和巨貓之間的故事。這本繪本適合4歲以上的幼兒或兒童。故事將內心恐懼具象化,使讀者真實感受到恐懼慢慢變大,而面對時其實又沒那麼可怕的過程。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今天在路上碰到一個小娃,老爺跟奶奶在後面遠遠看著,小娃看到點兒,突然就拿著手上的一個不知名的玩具衝過來,點兒嚇得一直退後。 太太看到很大聲的喊著:hey hey hey! 小娃繼續往前衝,玩具快要打到點兒的那瞬間,太太一腳踢走了玩具,小娃因此嚇了一跳!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我會對某些事物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找不到源頭,也毫無根據,只是打從心底感到害怕。 我特別怕狗,不管大狗小狗都害怕極了,小時候在街頭看到一頭狗從街尾迎面而來,我會立即走到對面馬路避開,長大後告訴自己冷靜,狗才不會無緣無故襲擊我,於是面對一頭懶洋洋趴著的大狗,或是有主人拉著狗繩的犬隻
Thumbnail
想起莫約十年前醫生曾經問我,什麼事情或東西最讓你感到害怕。那東西本身並不可怕,而是我為著某種原因而恐懼。
波仔想要什麼?想要自由,但每一日都要學習,就像大人每個天都要工作一樣。波仔雖然知道所以,只是不能降服自己的心,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降服自己的心。我自然等機會來看看波仔,希望能寫出新佛學思考,送給孩子們。孩子應該有愛心,這叫他著幼慈。波仔感受到自己的愛心了。 沒有心不自在?幼慈是什麼?就是幼小的慈悲心,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小波是狗的名字,女孩說小波是她的一部分,是她的精神寄託,而女孩也曾占據男孩的部分生活,談起過往,回憶儼然已成為人生中的一部分,自然到像這張照片一樣,不去翻便也不會特別想起。 那天,兩人一狗隨意在公園裡漫步,彼此的存在,讓內心感到平靜且溫暖,清脆的踩踏草地聲此起彼落,一步步走進精神時光屋,剎的就忘了
Thumbnail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