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才不友善呢!——不在乎你的善意理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本文的「善意理解原則」都是採用Gary Gutting在《哲學能做什麼》中提到的概念)
我在〈太友善了吧!?哲學的善意理解原則〉中提到,在討論公共議題時,可以先透過善意理解原則的辨識對方立場的雜訊,並主動靠近對方、為雙方溝通頻率加以調頻,這可以幫助我們更順利的將討論往前推進。

BUT,就是這個BUT——結尾也提到:善意理解原則可能沒有看起來的友善與實用。

善意理解:抓到你的弱點

Gary Gutting著作的《哲學能做什麼》中,為了公共議題討論提到善意理解原則;而他認為運用善意理解原則,先幫對方的論證梳理出最佳版本的好處是:

讓我們更能專注在對手論證真正的弱點上,並以其發展論證。

回想一下善意理解原則的操作過程:我先幫你把情緒過濾掉、確立明確的辯題、甚至幫你描述了正面的理由、還可能建立了比較嚴謹的論證。而正是因為我已經把不重要的缺陷都梳理掉了,那剩下來的缺陷,就是你論證當中真正值得我出手為其發展論證來反駁的。

就像在〈太友善了吧!?哲學的善意理解原則〉提到的例子中,我們已經幫小威提出了正面理由——應該避免主動開放會讓孩子困擾的家庭模式——那我們接下來就可以專注挑戰這個理由可能的缺點。
(我將這個理由可能得面對的挑戰補充在文末。)

聽起來善意理解為的是一個相當利己的目的:讓我們對對方的理論做出夠關鍵的挑戰。我先對小威友善,其實是為了讓他的論證曝露真正的弱點,讓我可以往死裡打反駁的更有道理。這樣子的「善意」,似乎很有惡意?

善意理解是真的友善,只是不強調對「你」友善

善意理解當然沒有惡意,只是它維持這個善意的目的是「為議題去蕪存菁」、而不是「讓對方感覺好受」。也就是說,善意理解的用意不是強調「對人的善意」,而是:

用「論證理解上的善意」來聚焦對於議題有意義的討論。

就像我們在梳理小威的主張時,並沒有對小威本人多做考量——例如:「也許小威曾經被同性戀者傷害過,所以才說出這個主張」——而是純粹以小威的發言本身出發,做出有耐心的論證理解。而這也確實避免我們在不重要的地方打轉、並將討論往前推進。

那麼,這樣的友善,真的友善嗎?

回到〈太友善了吧!?〉的結尾:善意理解原則可能沒有看起來的友善與實用。

就像上一個小節提到的,善意理解是用「論證理解上的善意」來聚焦對於議題有意義的討論。這確實也有友善的成分——我們確實耐心的幫小威的論證做梳理,甚至可能幫他整理出比較好的論證版本。我們確實是主動靠近對方,甚至幫了他一把。

只是這種「善意」好像不太在乎對方的感受,只是想搞清楚對方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這好像跟一般說的「友善」不太一樣,這種善意還能稱的上是友善嗎?

預告一下啦

與其直接探討這種善意是不是夠資格稱作友善,我想先討論「這種善意在公共論辯上具有什麼實用性」,之後再回頭來看這種善意能為我們的帶來什麼。而下一篇,就要來討論善意理解原則的實用性。

先暴雷——善意理解原則真的實用,但有個簡單的前提:

  • 討論參與者要保持理性、並能專注的以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

補充:對小威的回應

小威可能需要認真考慮「如果同性家庭確實沒有道德上的瑕疵,何以要犧牲他們的權益」的提問,並嚴肅給予回覆。思路為下:

  1. 小威所謂「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可能是指「要考慮孩子可能會因為成長於同性家庭而有困擾」。
  2. 小威所謂「孩子的困擾」可能是指孩子會因為社會對其家庭的不理解,而給予異樣的眼光,進而讓孩子產生困惑、或是承受社會的壓力。
  3. 如果2為真,那可能暗示小威其實接受「同性家庭沒有不對,只是社會的現實上,成長於這種家庭的孩子會有其辛苦的地方」。
  4. 如果3為真,那小威其實接受「同性家庭沒有道德上的瑕疵」。
  5. 如4為真,那小威就必須回答「如果同性家庭沒有道德上的瑕疵,何以要犧牲他們的權益?」

(這個思路運用了善意理解;且也假設小威對同性戀沒有惡意)
(注意:這裡僅提供其中一個回應小威的可能,不保證已經進入議題核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n Tao Chen的沙龍
11會員
11內容數
Wen Tao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1
桑德爾反對才德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才德觀社會就算實現了機會平等,也是個社會尊嚴失衡的分裂社會。 而不但才德至上的社會會造成社會失衡,就連反對才德的海耶克與羅爾斯,他們所提出來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以及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同樣會造成社會尊嚴失衡。
Thumbnail
2021/06/21
桑德爾反對才德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才德觀社會就算實現了機會平等,也是個社會尊嚴失衡的分裂社會。 而不但才德至上的社會會造成社會失衡,就連反對才德的海耶克與羅爾斯,他們所提出來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以及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同樣會造成社會尊嚴失衡。
Thumbnail
2021/06/09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Thumbnail
2021/06/09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Thumbnail
2021/06/04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Thumbnail
2021/06/04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Thumbnail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Thumbnail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Thumbnail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Thumbnail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Thumbnail
善意理解的目標很明確:用「論證理解上的善意」來聚焦對於議題有意義的討論。而且這也確實有友善的成分。 只是這種「善意」好像不太在乎對方的感受,只是想搞清楚對方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Thumbnail
善意理解的目標很明確:用「論證理解上的善意」來聚焦對於議題有意義的討論。而且這也確實有友善的成分。 只是這種「善意」好像不太在乎對方的感受,只是想搞清楚對方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Thumbnail
哲學的態度大概不太適合拿來跟朋友聯絡感情,但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中卻相當重要。 而哲學的善意理解原則,可以提醒我們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先「辨識雜訊」、並為雙方溝通的頻率加以「調頻」,讓這個議題的討論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Thumbnail
哲學的態度大概不太適合拿來跟朋友聯絡感情,但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中卻相當重要。 而哲學的善意理解原則,可以提醒我們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先「辨識雜訊」、並為雙方溝通的頻率加以「調頻」,讓這個議題的討論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