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哲學教育的期待是什麼?這些期待有問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封面圖片:攝影師:Sora Shimazaki,連結:Pexels
幾年前,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被翻譯成中文,臺灣開始吹起一股「哲學教育」與「思辨教育」的風潮。越來越多人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哲學教育,甚至也有「將哲學課程列為高中必修課程」的聲浪。但我們期待哲學教育帶給我們什麼呢?而哲學教育真的能兌現這些期待嗎?

更好的生活

當我們在鼓吹哲學教育時,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哲學值得孩子去學,這會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想像如果有個認為「可以自己煮飯是相當重要的技能」的社會,就很可能會在某個場域——家庭或是學校——讓孩子好好學習烹飪。

哲學的「好東西」

但每個人對「哲學」的理解可能很不一樣,例如學院派與一般人想像的「哲學」可能就有很不同的意思。就像一般人聽到「投資」可能會想到股票市場、但對於經濟學家或創業家,那可能意味著興建新的工廠、辦公大樓、帶來工作機會等等。

那我們口中的哲學教育是同一回事嗎?某方面是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希望哲學裡面的「好東西」能讓孩子(或我們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們對於那個「好東西」的看法不一,自然也就對於哲學能怎麼樣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有不一樣的想法。

三種期待

我認為,民眾對於哲學教育的期待大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種:

  1. 做出更好的決策
  2. 找到人生信念
  3. 具備公共討論的能力

做出更好的決策

哲學系標榜的理性或思辨能力,似乎很自然的讓我們期待可以「做出好決策」。事實上,就連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的笛卡兒,也認為理性可以讓我們做出好的決策、為我們帶來趨吉避凶的好處。

反映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被提醒在做重大決定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衝動。甚至許多企業也會在選才時尋求具備思辨能力的人,無非是希望員工將專業結合思辨能力,並運用在業務運作上、或甚至為公司做個好的(通常是賺錢的)決策。

人生的信念

朱家安曾經在clubhouse上開過「舉手問我哲學問題」的房間,裡面很常出現「生命有什麼意義」或是「我該怎麼面對人生」的問題。而這確實也在哲學上被討論過,例如卡繆認為「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或是古希臘的伊比鳩魯、斯多葛學派,也透過哲學思辨來探討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面對人生。

這似乎暗示著,我們期待透過理性思辨、或甚至大師的結論,讓我們找到人生信念、或是可以擁抱的核心價值。特別是在這個充滿迷惘的人生中,擁抱這種價值能讓我們不再迷惘、並過上更好的人生。

公共討論的能力

也常有人提到哲學教育能讓我們在公共討論時保持理性、並能提出品質良好的論證。特別哲學思辨本來就是著重在抽象價值的討論,而那是許多議題背後的根基。例如安樂死、同性婚姻、社會福利等議題的背後,就含有平等、生命權、自由等哲學思辨熟悉的概念。

可以注意的是,與前兩種比較關心自己如何有更好的生活不太一樣。強調哲學教育能夠改善公共討論的人,可能更在乎哲學可以在「身在一個民主、自由社會中,哲學能怎麼樣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三種期待各有問題

以上三種期待,雖然可能源自於我們對於哲學「好東西」的不同想像,不過仍然都是希望其能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但問題是,這三種期待可能都有些問題。

哲學思辨未必重視「做出更好的決策」

一般人可能希望哲學的思辨訓練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但事實上,一般人期待的思辨能力,與哲學感興趣的思辨很可能是兩碼子事:大部分的哲學思辨其實不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而是專注於抽象價值判斷的論證。

比起「我應該先工作、還是讀研究所」,哲學思辨對於「如果工作或讀研究所都不是出於我的自由意志,那什麼是自由」更感興趣。也因此,如果是期待在專業領域、或是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策,哲學教育能給的幫助可能有限。

人生的迷惘

在人生的迷惘時刻,足夠的資訊與理性的判斷確實重要;但迷惘時刻常發生的是,即使客觀條件都已經分析好了,卻仍然感到迷惘、無法下決定的情形。這個時候,擅長分析的「理性」似乎沒辦法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

而直接向哲學大師取經,借鏡其對於人生態度的論證與結論也未必比較好:不但是大師之間的結論可能不一致;更本質的是,即使讀懂了大師的論證,也未必會讓我們不再迷惘。因為即使成熟的哲學論證可以帶來啟發,但要從迷惘走向堅定,需要的往往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而不只是單純的理性論述。

而比起理性論證,這種向內探索的旅程會面臨的情緒傷痕與焦慮,可能更需要諮商陪伴與情感認識。因此即使理性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情勢、大師的論證可以帶給我們具有啟發性的思考方向,但在迷惘時刻可能仍有所侷限。

分析 vs. 溝通

最後,哲學教育可以確保公民討論的品質嗎?某方面會的,哲學思辨對於複雜議題的討論相當熟悉。例如「最低基本收入」背後的平等、自由、社群主義等抽象改念正是哲學思辨的強項。

但公共討論涵蓋的不只是分析,還涉及溝通與取得共識。公共討論的失控,往往不是任何一方「分析得不夠好」,而是無法同理或共感、不給對方情緒上的喘息空間、進而無法溝通。

邏輯思辨並不是溝通能力的關鍵,而他對於同理與共感、或情感認識也幫助有限,這些並不是哲學的強項。因此就算真的普及了哲學教育,對於公共討論常常失控的現象可能也幫助有限。

哲學教育會有其幫助,但也有其極限

我個人相當贊同哲學教育應該要比現在更加廣泛、深入。特別台灣的學子長期被社會暗示著「完成任務、考上大學、找到工作」,這壓縮了思考的空間、也扁平化了思考的意義。因此我相當期待台灣學子可以有個寬闊的空間讓自己的思維自由伸展、同時也有嚴謹的訓練讓他們足以建構經得起討論的人生觀。

在這裡我也想特別強調:我並不認為哲學教育會對於上述的三種期待毫無幫助;相反的,我認為哲學思辨的訓練、以及對於理性論證的熟悉,確實都會幫助我們朝上述三個期待更加靠近一些。

只是,即使分析與論證建構確實是哲學的強項,卻不代表他可以在每一個需要分析、或是論證建構的場合起到關鍵的作用。

要做出良好決策,抽象的分析與論證只是加值能力,專業知識才是根本;要找到人生信念,多認識他人的人生態度當然會有所啟發,但自我情感認識與自我探索可能更為重要;而要做好一個具備公共討論能力的公民,哲學思辨當然有幫助,但同理意識、共感與溝通能力卻可能更不可忽視。

而我認為,認清哲學能夠、以及不能夠幫助我們的面向,能讓我們在推動哲學教育的時候,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避免錯誤期待、並維持正確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n Tao Chen的沙龍
11會員
11內容數
Wen Tao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1
桑德爾反對才德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才德觀社會就算實現了機會平等,也是個社會尊嚴失衡的分裂社會。 而不但才德至上的社會會造成社會失衡,就連反對才德的海耶克與羅爾斯,他們所提出來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以及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同樣會造成社會尊嚴失衡。
Thumbnail
2021/06/21
桑德爾反對才德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才德觀社會就算實現了機會平等,也是個社會尊嚴失衡的分裂社會。 而不但才德至上的社會會造成社會失衡,就連反對才德的海耶克與羅爾斯,他們所提出來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以及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同樣會造成社會尊嚴失衡。
Thumbnail
2021/06/04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Thumbnail
2021/06/04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Thumbnail
2021/05/26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Thumbnail
2021/05/26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Thumbnail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Thumbnail
人生哲學,這個深邃的領域,旨在探究人生的意義、價值和目的。 它引發了無數的思考和探索,並提供了思考人類存在、道德和倫理的問題的框架。 「人生哲學真的有必要嗎?我們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嗎?」 這正是人生哲學的重要性所在。 透過提問,讓我們一起探索人生哲學的意義。
Thumbnail
人生哲學,這個深邃的領域,旨在探究人生的意義、價值和目的。 它引發了無數的思考和探索,並提供了思考人類存在、道德和倫理的問題的框架。 「人生哲學真的有必要嗎?我們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嗎?」 這正是人生哲學的重要性所在。 透過提問,讓我們一起探索人生哲學的意義。
Thumbnail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Thumbnail
這兩天閒著沒事讀起以前的教育哲學課本 想起第一學期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單獨跟老師在辦公室的對話嚇到我 他很認真的問我「你的教育哲學是什麼?台灣的教育哲學又是什麼?」 那次我最大的收穫是「事出必有因」 從前我最鄙視的台灣教育體制,不是傻瓜想出的產物 它也是來自於一群「擁有教育哲學」的人設計出來的
Thumbnail
在進行哲學諮商前,能清楚地和來談者解釋「什麼是哲學諮商」是非常重要且不能省略的步驟,最主要的目的確認雙方對哲學諮商的過程和預期效果有一致的認知,如果你正想體驗哲學諮商,這篇文章也會包含一些哲學諮商中你可以預期的體驗。
Thumbnail
在進行哲學諮商前,能清楚地和來談者解釋「什麼是哲學諮商」是非常重要且不能省略的步驟,最主要的目的確認雙方對哲學諮商的過程和預期效果有一致的認知,如果你正想體驗哲學諮商,這篇文章也會包含一些哲學諮商中你可以預期的體驗。
Thumbnail
前言 讀哲學會否乞食, 要看的其實是個人,並不是學科。哲學本身並不會令你乞食,當然哲學並不像其他專科例如醫科,護理學系等有一固定職業在前。然而, 會否乞食的還是看你個人,沒有職業導向性的科目很多例如社會學,人類學,中國文學等。那是否代表讀完這些科學會乞食呢?說讀完哲學後會乞食的大抵也是對哲學一知半解
Thumbnail
前言 讀哲學會否乞食, 要看的其實是個人,並不是學科。哲學本身並不會令你乞食,當然哲學並不像其他專科例如醫科,護理學系等有一固定職業在前。然而, 會否乞食的還是看你個人,沒有職業導向性的科目很多例如社會學,人類學,中國文學等。那是否代表讀完這些科學會乞食呢?說讀完哲學後會乞食的大抵也是對哲學一知半解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