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哲學教育的期待是什麼?這些期待有問題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封面圖片:攝影師:Sora Shimazaki,連結:Pexels
幾年前,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被翻譯成中文,臺灣開始吹起一股「哲學教育」與「思辨教育」的風潮。越來越多人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哲學教育,甚至也有「將哲學課程列為高中必修課程」的聲浪。但我們期待哲學教育帶給我們什麼呢?而哲學教育真的能兌現這些期待嗎?

更好的生活

當我們在鼓吹哲學教育時,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哲學值得孩子去學,這會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想像如果有個認為「可以自己煮飯是相當重要的技能」的社會,就很可能會在某個場域——家庭或是學校——讓孩子好好學習烹飪。

哲學的「好東西」

但每個人對「哲學」的理解可能很不一樣,例如學院派與一般人想像的「哲學」可能就有很不同的意思。就像一般人聽到「投資」可能會想到股票市場、但對於經濟學家或創業家,那可能意味著興建新的工廠、辦公大樓、帶來工作機會等等。
那我們口中的哲學教育是同一回事嗎?某方面是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希望哲學裡面的「好東西」能讓孩子(或我們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們對於那個「好東西」的看法不一,自然也就對於哲學能怎麼樣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有不一樣的想法。

三種期待

我認為,民眾對於哲學教育的期待大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種:
  1. 做出更好的決策
  2. 找到人生信念
  3. 具備公共討論的能力

做出更好的決策

哲學系標榜的理性或思辨能力,似乎很自然的讓我們期待可以「做出好決策」。事實上,就連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的笛卡兒,也認為理性可以讓我們做出好的決策、為我們帶來趨吉避凶的好處。
反映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被提醒在做重大決定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衝動。甚至許多企業也會在選才時尋求具備思辨能力的人,無非是希望員工將專業結合思辨能力,並運用在業務運作上、或甚至為公司做個好的(通常是賺錢的)決策。

人生的信念

朱家安曾經在clubhouse上開過「舉手問我哲學問題」的房間,裡面很常出現「生命有什麼意義」或是「我該怎麼面對人生」的問題。而這確實也在哲學上被討論過,例如卡繆認為「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或是古希臘的伊比鳩魯、斯多葛學派,也透過哲學思辨來探討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面對人生。
這似乎暗示著,我們期待透過理性思辨、或甚至大師的結論,讓我們找到人生信念、或是可以擁抱的核心價值。特別是在這個充滿迷惘的人生中,擁抱這種價值能讓我們不再迷惘、並過上更好的人生。

公共討論的能力

也常有人提到哲學教育能讓我們在公共討論時保持理性、並能提出品質良好的論證。特別哲學思辨本來就是著重在抽象價值的討論,而那是許多議題背後的根基。例如安樂死、同性婚姻、社會福利等議題的背後,就含有平等、生命權、自由等哲學思辨熟悉的概念。
可以注意的是,與前兩種比較關心自己如何有更好的生活不太一樣。強調哲學教育能夠改善公共討論的人,可能更在乎哲學可以在「身在一個民主、自由社會中,哲學能怎麼樣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三種期待各有問題

以上三種期待,雖然可能源自於我們對於哲學「好東西」的不同想像,不過仍然都是希望其能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但問題是,這三種期待可能都有些問題。

哲學思辨未必重視「做出更好的決策」

一般人可能希望哲學的思辨訓練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但事實上,一般人期待的思辨能力,與哲學感興趣的思辨很可能是兩碼子事:大部分的哲學思辨其實不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而是專注於抽象價值判斷的論證。
比起「我應該先工作、還是讀研究所」,哲學思辨對於「如果工作或讀研究所都不是出於我的自由意志,那什麼是自由」更感興趣。也因此,如果是期待在專業領域、或是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策,哲學教育能給的幫助可能有限。

人生的迷惘

在人生的迷惘時刻,足夠的資訊與理性的判斷確實重要;但迷惘時刻常發生的是,即使客觀條件都已經分析好了,卻仍然感到迷惘、無法下決定的情形。這個時候,擅長分析的「理性」似乎沒辦法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
而直接向哲學大師取經,借鏡其對於人生態度的論證與結論也未必比較好:不但是大師之間的結論可能不一致;更本質的是,即使讀懂了大師的論證,也未必會讓我們不再迷惘。因為即使成熟的哲學論證可以帶來啟發,但要從迷惘走向堅定,需要的往往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而不只是單純的理性論述。
而比起理性論證,這種向內探索的旅程會面臨的情緒傷痕與焦慮,可能更需要諮商陪伴與情感認識。因此即使理性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情勢、大師的論證可以帶給我們具有啟發性的思考方向,但在迷惘時刻可能仍有所侷限。

分析 vs. 溝通

最後,哲學教育可以確保公民討論的品質嗎?某方面會的,哲學思辨對於複雜議題的討論相當熟悉。例如「最低基本收入」背後的平等、自由、社群主義等抽象改念正是哲學思辨的強項。
但公共討論涵蓋的不只是分析,還涉及溝通與取得共識。公共討論的失控,往往不是任何一方「分析得不夠好」,而是無法同理或共感、不給對方情緒上的喘息空間、進而無法溝通。
邏輯思辨並不是溝通能力的關鍵,而他對於同理與共感、或情感認識也幫助有限,這些並不是哲學的強項。因此就算真的普及了哲學教育,對於公共討論常常失控的現象可能也幫助有限。

哲學教育會有其幫助,但也有其極限

我個人相當贊同哲學教育應該要比現在更加廣泛、深入。特別台灣的學子長期被社會暗示著「完成任務、考上大學、找到工作」,這壓縮了思考的空間、也扁平化了思考的意義。因此我相當期待台灣學子可以有個寬闊的空間讓自己的思維自由伸展、同時也有嚴謹的訓練讓他們足以建構經得起討論的人生觀。
在這裡我也想特別強調:我並不認為哲學教育會對於上述的三種期待毫無幫助;相反的,我認為哲學思辨的訓練、以及對於理性論證的熟悉,確實都會幫助我們朝上述三個期待更加靠近一些。
只是,即使分析與論證建構確實是哲學的強項,卻不代表他可以在每一個需要分析、或是論證建構的場合起到關鍵的作用。
要做出良好決策,抽象的分析與論證只是加值能力,專業知識才是根本;要找到人生信念,多認識他人的人生態度當然會有所啟發,但自我情感認識與自我探索可能更為重要;而要做好一個具備公共討論能力的公民,哲學思辨當然有幫助,但同理意識、共感與溝通能力卻可能更不可忽視。
而我認為,認清哲學能夠、以及不能夠幫助我們的面向,能讓我們在推動哲學教育的時候,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避免錯誤期待、並維持正確的方向。
avatar-img
1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 Tao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正值教育界兵荒馬亂的時期,大眾對於線上教育的反思與討論也紛紛蜂起於網路。那麼,接下來的升學考試作文題目,有沒有可能以「線上教育」為題呢?我不敢百分百保證,但絕對很有可能。快來看看我所設計的題目……
Thumbnail
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做的選擇宇宙都幫我們決定好了。那一晚的對話,充滿了各種青澀感,我想起了電影《藍色大門》:「總會有什麼東西留下來的吧,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如果要找一個詞來說明程式的價值,那就是「自動化」;機器雖然愚笨,但不會疲憊,能讓人類的生產力得到解放。我期待的程式教育不只是教導技能,而是教導學生在該不滿的時候就不滿,也教導學生懂得叛逆、而且知道還有「自己動手」這條途徑。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Thumbnail
修行是一個動詞,能夠「面對」前方迎來的種種事件,它是一種推動生活位格的力量,讓你從這個角度移到另一個角度;甚至不同於僅僅地觀看,那是「身在其中」與「身在其外」的巨大差別。當事件真實地「朝我而來」,我會慌張、恐懼、強作鎮定、崩潰、再次振作,那就是轉動生命的發生之際。
Thumbnail
<p>美國華裔教授徐賁在《統治與教育》一書中,對美國的小學中進行的品格教育做過詳細的介紹,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發和借鑑。美國教育機構針對品格教育,提出了所謂的品格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成為小學生行為準則,也是最基本的品格要求。</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正值教育界兵荒馬亂的時期,大眾對於線上教育的反思與討論也紛紛蜂起於網路。那麼,接下來的升學考試作文題目,有沒有可能以「線上教育」為題呢?我不敢百分百保證,但絕對很有可能。快來看看我所設計的題目……
Thumbnail
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做的選擇宇宙都幫我們決定好了。那一晚的對話,充滿了各種青澀感,我想起了電影《藍色大門》:「總會有什麼東西留下來的吧,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如果要找一個詞來說明程式的價值,那就是「自動化」;機器雖然愚笨,但不會疲憊,能讓人類的生產力得到解放。我期待的程式教育不只是教導技能,而是教導學生在該不滿的時候就不滿,也教導學生懂得叛逆、而且知道還有「自己動手」這條途徑。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Thumbnail
修行是一個動詞,能夠「面對」前方迎來的種種事件,它是一種推動生活位格的力量,讓你從這個角度移到另一個角度;甚至不同於僅僅地觀看,那是「身在其中」與「身在其外」的巨大差別。當事件真實地「朝我而來」,我會慌張、恐懼、強作鎮定、崩潰、再次振作,那就是轉動生命的發生之際。
Thumbnail
<p>美國華裔教授徐賁在《統治與教育》一書中,對美國的小學中進行的品格教育做過詳細的介紹,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發和借鑑。美國教育機構針對品格教育,提出了所謂的品格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成為小學生行為準則,也是最基本的品格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