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桑德爾新書《成功的反思》第五章——成功觀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封面照片:攝影師:Anna Tarazevich,連結:Pexels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以及才德觀就算公正也不善良。
由於第五章的篇幅較長,也是本書的論理重點,因此將分兩篇文章做摘要;而本篇將檢視上述的第一個理由——一個實現才德至上的社會,可能是不公正的社會。

才德至上其實不公正

才德觀怎麼會不公正了呢?桑德爾首先指出才德觀只在乎是否能達成階級流動、但對於在階級流動後的貧富差距並不以為意:這已經是可以憑個人努力獲得相對應報酬的社會了,所以無論貧或富,都應該確實是每個人所應得的了。
他用階梯來做比喻:「才德至上社會只關切人人都有公平機會攀爬成功的階梯,不在乎每一階的落差。才德至上的理想不是不平等的解藥,而是替不平等畫押。」

不平等不代表不公正⋯⋯嗎?

才德至上的支持者可能可以反擊:貧富差距確實可能造成不平等;但只要機會平等,那才德競爭下的貧富不均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公平競爭的結果就是公正的。
但如果才能不具有道德地位呢?一來擁有某項才能其實是種運氣,其可能來自天賦、或是生長背景使然;另外,社會剛好需要我的才能也是種運氣。這兩點都顯示個人的才能很可能來自運氣的饋贈,因此以才能來獲取報酬沒有道德必然性、不能真的滿足「我掙得的才能、我應得的報酬」,也就未必是公正的制度。

「努力」也救不回的道德必然性

那努力呢?無論是天賦、或是剛好社會需要,總得搭配努力才能發光。那我自己的功勞也不小吧?但我們都清楚,光是努力並不能保證你的成功,一定要有才能的加入。而只要成功依然包含著帶有運氣成分的才能,就依然逃不開道德隨機性。

兩位大師都反對才德至上

有鑒於依照才德觀設計的社會制度可能不公正,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設計社會制度的選擇。其一是海耶克支持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其二是羅爾斯支持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而兩者有個共同點:都反對以才德或道德應得作為正義基礎來設計社會制度。

你只是運氣好

海耶克跟羅爾斯都指出相當相似的兩點來反對「所得應該反映應得」,而第一點跟桑德爾提到的「運氣」有關。
海耶克認為社會剛好需要的才能不是個人的功勞;羅爾斯則認為天賦差異跟階級差異一樣,都讓才能具有道德隨機性、就連努力的性格也仰賴良好的家庭與生長環境。而既然才能其實不具有道德必然性,也就談不上「有其才德所以應得」。

妨害自由

除了運氣因素,兩人也都認為獎勵才德會妨害自由。海耶克認為我們無法真的對「什麼是才德」達成共識,所以如果要依據才德給予經濟地位的分配,就只能強制獎勵其實未達共識的才德;而這種強制性將會妨害自由。
與海耶克的市場角度不同,羅爾斯認為自由是「追求心目中的良善生活」。他認為對於「什麼是才德」的判斷取決於個人認為「人怎樣活最好」的主觀意識,所以在多元社會沒辦法對這件事做出定論。因此如果真的要獎勵某種才德,其實是在將某些價值強加給他人,也就無視了人人有權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良善生活的自由。

不同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海耶克和羅爾斯都以運氣因素與妨害自由反對獎勵才德,但卻推出了相當不同的經濟制度結論。對海耶克來說,否定經濟報償和才德有關,是反對重分配的基礎;但對於羅爾斯來說,那卻是支持重分配的理由。
海耶克認為,否定經濟報償應該反映個人才德,就可以讓經濟報償純粹的反映市場價值。因此他就可以駁回「重分配」:既然經濟報償反映的是市場價值、而不是德性或可敬的成就,那就不應該向避險基金經理人的高額收入抽稅來獎勵消防員的可敬。
但羅爾斯指出,有錢人常覺得自己的收入是其依靠努力與才德掙得的,不該為了重分配而向他們抽稅。因此將經濟報償與才德脫鉤,可以反駁「稅法應該尊重甚至獎勵有錢人的才德」。所以只要稅法公正,重分配就應該可行。

桑德爾都不滿意

但儘管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自由主義已經有半世紀之久,才德觀卻依然日漸穩固,「一個人賺多少應該符合他應得的報償」依然是社會主流。
而桑德爾認為,那是因為雖然這兩種論述都反對獎勵才德。但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卻會引發如同才德菁英社會中贏家傲慢與輸家羞辱的社會氛圍。
我將在下一篇說明,桑德爾認為這兩個論述的分別有什麼問題。

補述

  • 在反對「努力說」可以支持才德觀的道德必然性時,桑德爾甚至指出:才德觀本來就不認為最努力的人該拿最高薪。但作為一個關於「人類自主與自由」的道德主張,才德觀的支持者很可能誇大努力的道德重要性。
  • 楊恩跟羅爾斯都認為在血統貴族制的社會中,無論是上層者或下層者都會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而只是因為血統;而這讓血統貴族社會比較不會像才德菁英社會一樣產生上層者驕傲、下層者屈辱的感受。而我自己相當懷疑這一點。
avatar-img
1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 Tao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討論公共議題時,我們可以用「假想情境」來檢視對方的理由是否重要或是否精準。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值得深入探討的理由、避免浪費討論時間。 最近剛好有個練習判斷重要理由的好機會:壽司郎一聲令下,讓全台灣多了一百多隻鮭魚。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如果討論參與者能保持理性,並能夠以交流、推進討論為優先目的,那善意理解原則蠻夠用的。因為他還是有著對於論證理解的友善,這可以讓我們避免誤解或妖魔化對方的論證。 但實際狀況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雷區、也都可能更在乎討論本身以外的事物。而這使得專注於論證的善意理解原則,在實際的公共討論中可能不是這麼好用。
討論公共議題時,我們可以用「假想情境」來檢視對方的理由是否重要或是否精準。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值得深入探討的理由、避免浪費討論時間。 最近剛好有個練習判斷重要理由的好機會:壽司郎一聲令下,讓全台灣多了一百多隻鮭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諾齊克認為,看待分配正義時,不能只看分配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去檢視分配的過程。諾齊克認為,在籃球巨星的例子裡面,每個人都是自願的。勇士老闆自願花錢經營球隊、聘請巨星,柯瑞自願拿那樣的薪水打球,球迷也自願付門票前進場觀賽。這個過程並沒有不正義,去因為最終的結果來說它不正義是不恰當的。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諾齊克認為,看待分配正義時,不能只看分配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去檢視分配的過程。諾齊克認為,在籃球巨星的例子裡面,每個人都是自願的。勇士老闆自願花錢經營球隊、聘請巨星,柯瑞自願拿那樣的薪水打球,球迷也自願付門票前進場觀賽。這個過程並沒有不正義,去因為最終的結果來說它不正義是不恰當的。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