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電影」作為「理論無效」下之思想「解藥」-閱讀導演阿薩亞斯爭議著作《電影現在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Filmosa x 無影無蹤】合作之線上對談,與煌德對話〈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試圖延伸討論內容,將議題以文字、圖表表現,希冀能對「電影生存生態」提出一種探索。計畫書寫四篇:
  1. 〈電影筆記〉七十年,不斷生存危機與戰鬥
  2. 法國電影生存環境,與競合方向
  3. 閱讀阿薩亞斯2020年爭議著作-《電影現在式》
  4. 台灣電影如何共振法國〈電影筆記〉理念-「反人類中心主義」
在此呈現第三篇!

直接、坦率之戰鬥政治宣言

於疫情肆虐、網飛制霸之當下危機,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於2020年發表影響電影界之爭議著作-《電影現在式》(Le Temps present du cinéma),其中直指七十年代以來之美學、形式主義論述「理論無效」,更提倡以「反電影」,作為「電影思考」面對不斷存在危機的「解藥」。
以阿巴斯《特寫鏡頭》(Nema-ye Nazdik, 1990)之主角命名之比利時文化網站Sabzian,每年都邀請一位導演評論電影現狀;疫情爆發的2020年,即邀阿薩亞斯論述主講,隨即發表於網站上,引發電影界一陣討論。筆者有幸於第一時間即於網上觀看這個近一小時定鏡、家中視訊、看似樸實無華的影音紀錄,一時非常驚艷阿薩亞斯思考之大膽,可說以一種坦率到露骨,直面當下電影的世界危機-過去五十年理論與產業將臨未來,並提出明確開放的兩個探索方向,可說一時讓我目瞪口呆、可讓影癡發聾振瞶…
如此明確又大膽之危機觀察與提議,隨即受到法國著名的加利瑪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之注意,以出版黃背心等抗爭論述的Tracks「政治宣言系列」,於2020年十月於法出版,隨即在歐洲電影界影響力蕩漾… 筆者有幸細讀並抄錄六頁筆記,嘗試解讀阿薩亞斯之論點,希冀對華語世界之當代電影思考拋磚引玉!

「後疫情」時代之挑戰-網飛將臨宰制

雖然阿薩亞斯這個「電影宣言」其實是在疫情前寫下的,然而卻是在疫情當中錄影發表,其中直接論述正在發生之疫情問題,而後書本出版的自述,也表明疫情觸及到社會所有領域,對文化產業如電影,影響也十分慘烈,如近半年之影院關門、影業停擺,而目前還在看不見盡頭之黑暗隧道… 然而,阿薩亞斯卻認為-疫情影響可能是「稍縱即逝」(éphémère),法國電影當今要面對的,應當是「後疫情」時代挑戰:首先是產業的未來問題-串流媒體宰制到來,更深一層是長久的文化問題-當代電影理論「無效性」…
「危機」可說是《電影現在式》的首要關鍵字,如阿薩亞斯開宗明義即說:「我有個好消息和大家宣布:電影在危機之中。從某方面來看,這其實不算新聞:電影一直在危機當中。」阿薩亞斯認為當今電影第一個要面對是產業典範轉移-串流媒體蔚然崛起,如Netflix 或是 Disney +,美國媒體平台「霸權似將完全宰制」。
阿薩亞斯承認網飛Netflix 已成為全世界導演,如史柯西斯,或者他自己,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平台。他自己的最新長片,Cuban Network(2019),甚至在美國就是Netflix 發行。然而導演也嘗試作一些抵抗,本片在法國,還是堅持走藝術電影院放映路線,並獲得不錯的成績。阿薩亞斯認為電影界面對串流媒體必須深思熟慮,因這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方案,反而是灌養造成更多問題的霸權宰制,電影產業將由極少數怪獸級大廠控制,獨立製片和獨立電影院之生存空間,將更為壓縮、窒息。阿薩亞斯似提出一種「獨立電影道德」,也就是電影人從前製、拍攝、後製到發行,都要考慮到文化發展與產業生態責任,非只是追求無上的商業利益,尤其獨立電影與獨立發行管道,更是文化政策和電影人團結,必須堅守、維護的生態價值。

美學「理論無效」危機

除了於產業可見未來,提出「獨立電影價值」,拒絕 Netflix霸權誘惑,阿薩亞斯更在電影文化上,提出驚嚇法國學界的當代美學「理論無效」…
阿薩亞斯親身經歷,七十年代以來電影進入學院體制,展開學術理論化,試圖挪用一個世紀前「純粹藝術」之概念,架構電影等同繪畫造型藝術,以柏拉圖理型(Idée)、笛卡爾絕對理性(rationalisme),構造某種超越自然現實的形式主義,試圖將電影納入從黑格爾到馬克思,人類征服自然之烏托邦想像…
面對「純粹藝術」的柏拉圖理論誘惑,阿薩亞斯試圖以「不純電影」(cinéma impur)反抗。這位法國導演思考藝術從起源開始,即對自然現實再現形象著迷,展開生存環境之信仰、道德與想像,文藝復興更以光學機械,對藝術如何再現自然不斷心靈探索,可說預見十九世紀攝影機械之發明,二十世紀電影之蔚然興起… 對阿薩亞斯而言,電影之過去、現在、未來,更可說接續文藝復興人類觀察身在其中自然之實踐精神;這位法國導演以創作實踐之觀點,認為當今電影教育之未來發展,不見得是質疑再現、超越自然的柏拉圖理論烏托邦之「古老方法」,而更應貼近文藝復興的開放精神,探索藝術與世界「再現與感知」的關係創造。如此在地藝術實踐面對柏拉圖純粹美學之千百年張力,阿薩亞斯更招喚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連結自己也身在其中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七十年、三代人之理念,展開「不純電影」之實踐探索…

面對「純粹美學」,〈電影筆記〉三代人之「反抗」

阿薩亞斯在《電影現在式》爭議性的〈理論迷航〉(La théorie perdue)章節,提出〈電影筆記〉七十年前開創的初心,即是其創辦人-巴贊,如何對抗巴黎菁英份子「純粹美學」,展開其「不純電影」之冒險實踐… 巴贊以戰後浩劫存在主義哲學之力量,面對試圖征服自然的「柏拉圖天堂」、馬克思無神烏托邦,大膽發展其「反人類中心主義」(anti-anthropocentric),電影藝術與自然現實之關係,與其說是美學問題,不如說是道德問題,人類作為一種非完全理性物種,如何於身在其中的自然現實,創造信仰與想像… 如此將電影實踐從純粹美學「解放」,阿薩亞斯認為巴贊的冒險精神,不但在其死後掀起了法國新浪潮,更波動到世界電影,促成各國風起雲湧的浪潮,如我們完全可以延伸閱讀到台灣新電影…
阿薩亞斯更發覺「不純電影」的理念,正是自己身在其中的〈電影筆記〉三代人之不斷「反抗」。若說創辦人巴贊為第一代,希維特(Jacques Rivette)可說為〈電影筆記〉之第二代,他於六十年代中為主編,創造「巴贊後之第二高峰」,成功將筆記「藝術政治化」(politisation de l’art),主動連結68學運之抗爭,更於七十年代展開一連串大膽的前衛電影實踐… 希維特最著名的論點可能為「推軌美學是道德問題」,他以一部講述猶太集中營的虛構電影中,最後一個唯美的推軌鏡頭為例,認為如此漂亮電影修辭,卻展現一種道德疑慮,與其發覺人類生存處境,電影卻更可能以美好修辭麻痺人心,包裹在一種脫離現實的烏托邦想像中。希維特最後刊在〈電影筆記〉的訪談中,總結其一生的藝術實踐:「電影與其是美學問題,不如說是存在問題。」
繼希維特之後,阿薩亞斯可說是〈電影筆記〉第三代電影人。他於八十年代中擔任筆記之主筆,期間曾到台灣訪問,成為引薦新電影到法國電影界與知識界之第一人,之後承繼新浪潮從影評到導演之軌跡,展開其電影現實實踐。在《電影現在式》這本宣言中,阿薩亞斯不但自覺〈電影筆記〉七十年的演化影響,更試圖以其「不純電影」理念,擘劃未來電影的兩個探索方向…

「反電影」作為「解藥」

面對「純粹美學」,阿薩亞斯不僅提出「不純電影」,更提出電影實踐之未來,兩個值得探索、「富有潛力」之未竟方向-「電影與潛意識」,「電影與道德」,讓身於自然之人類,作為一種非完全理性物種,「以藝術作為生命探索,矛盾未解」。
「作者不一定了解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因為,「這是潛意識在運作」。阿薩亞斯認為一方面,佛洛伊德幫助我們探索難以言喻的本我性驅動潛意識,影像、性與禁忌,可說從電影誕生百年以來,不斷演化拓展的危險題材;另一方面,榮格讓我們進入民族集體之夢,以面對死生現象的象徵,不斷指引人類的更好存活的想像。「電影,如同所有精神藝術,潛意識在作用,而我們為其打開一個又一個的門。」
阿薩亞斯提出「電影與道德」,並不是提倡道德主義的電影檢查,而是認為創造者必須考慮「電影和環境」,「作者與他人」的關係。這位法國導演特別著重電影創造過程之他者,阿薩亞斯特別引述楚浮批評五十年代片廠,氣氛如何可能風聲鶴唳,導演地位如何宛如上帝還是魔鬼,作為恐怖暴君,而他承接新浪潮,特別要求自己導演工作給予團隊「集中精神之品質,豐富的分享,明確的意圖」,阿薩亞斯希望「拍片成為集體冒險之旅程」,他邀請所有工作人員「重新發明,重新排演真實」,也就是「在一個平行世界,平行生命中,超越、完成,不像是個工作,而更像是一個私密的生命旅程。」與其專注於到手擒來的現成理念,阿薩亞斯更喜愛創作者以其「傾聽的能力,留心在創造過程中誕生的意念…」隨時能夠「中斷」(disruption)現場的自動性習慣,翻轉習性,「在創作過程不斷自我顛覆、懷疑,展現生命力。」阿薩亞斯認為他提出的「電影與道德」,表現於一種「所有人分享」(partagés par tous),這也就是他感知,電影最讓人感興趣的,不見得是創作者的故事題材,而是「自然,光線,人類」。
電影是不是純粹藝術,似乎無關宏旨。以一種潛意識發現和他者分享,阿薩亞斯最後結論-「今天電影當務之急,是反電影。」電影創作如同一種思想創造,能夠「自由發明、尋找、徘徊、出錯」,「反電影」以一種不怕矛盾、錯誤嘗試之生命思索,成為「網飛宰制」與「理論無效」將臨世界,一種星星火苗之「解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製表: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Filmosa x 無影無蹤】合作之線上對談,與煌德對話〈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試圖爬梳法國影評文化以至於電影生態之「生存環境」,個人試圖將討論議題以圖表、文字表現,希冀能對「台灣電影生存」提出一種對照、探索。計畫書寫四篇: 〈電影筆記〉七十年,
(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煌德【無影無蹤】與慧茹【巴黎台灣電影節】共同舉辦的線上對談,將講題〈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其中一個重要案例、研討議題,整理成文字,希冀傳達出法國影評文化以至電影生態的演化變遷,形塑法國數十年培育之「藝術電影競爭力」,如此「電影生存策略」被韓國影業深刻學習
希維特作為最前衛也最古典的新浪潮導演,不斷將自己置於危機險境中,宛如其年輕時寫下的信念:「不斷的冒險,持續的即興,永恆的創作」
《愛情神話》從原著到電影的兩千年連結,不僅共推一種草民主體,更共享一種『吃人』的金權帝國預言…
以低端存活、天使想像,費里尼與卓別林分享一種人間藝術視野…
費里尼是不是個影癡?費里尼其實不太愛看電影,尤其成為著名導演後,已經不太去電影院。每當記者問他影史十大佳片的時候,他都頭痛不已,常常列出自己最新拍攝的電影,當作「開玩笑」(plaisanterie),但是像我們這樣影癡們,每次都很認真地探討…
(製表: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Filmosa x 無影無蹤】合作之線上對談,與煌德對話〈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試圖爬梳法國影評文化以至於電影生態之「生存環境」,個人試圖將討論議題以圖表、文字表現,希冀能對「台灣電影生存」提出一種對照、探索。計畫書寫四篇: 〈電影筆記〉七十年,
(製圖:Yo Chen) 緣起:有幸參與煌德【無影無蹤】與慧茹【巴黎台灣電影節】共同舉辦的線上對談,將講題〈不斷死而復生的法國影評〉,其中一個重要案例、研討議題,整理成文字,希冀傳達出法國影評文化以至電影生態的演化變遷,形塑法國數十年培育之「藝術電影競爭力」,如此「電影生存策略」被韓國影業深刻學習
希維特作為最前衛也最古典的新浪潮導演,不斷將自己置於危機險境中,宛如其年輕時寫下的信念:「不斷的冒險,持續的即興,永恆的創作」
《愛情神話》從原著到電影的兩千年連結,不僅共推一種草民主體,更共享一種『吃人』的金權帝國預言…
以低端存活、天使想像,費里尼與卓別林分享一種人間藝術視野…
費里尼是不是個影癡?費里尼其實不太愛看電影,尤其成為著名導演後,已經不太去電影院。每當記者問他影史十大佳片的時候,他都頭痛不已,常常列出自己最新拍攝的電影,當作「開玩笑」(plaisanterie),但是像我們這樣影癡們,每次都很認真地探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串流電影的大將軍掛冠求去——說好的支持電影院呢?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28 「和他們公開的說法完全背道而馳,Amazon 實際上對於支持電影院通路毫無興趣。」 上週好萊塢迎來一個又一個重大新聞,但最好看的莫過於《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導演 Dou
Thumbnail
  戀愛往往被視為治療靈魂的特效藥,帶來重生般迷幻的火花,轉瞬即逝;婚姻則是漫漫時光的相處與生活,生活大部分在處理人性和現實的問題──美國名導艾拉薩克斯的電影《愛情轉移》即精采表現了兩者的不同。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串流電影的大將軍掛冠求去——說好的支持電影院呢?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28 「和他們公開的說法完全背道而馳,Amazon 實際上對於支持電影院通路毫無興趣。」 上週好萊塢迎來一個又一個重大新聞,但最好看的莫過於《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導演 Dou
Thumbnail
  戀愛往往被視為治療靈魂的特效藥,帶來重生般迷幻的火花,轉瞬即逝;婚姻則是漫漫時光的相處與生活,生活大部分在處理人性和現實的問題──美國名導艾拉薩克斯的電影《愛情轉移》即精采表現了兩者的不同。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