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想法繞在大腦裡面很久,本來標題想寫「做 EO 的時候,我都在想什麼」,剛好今天跟人聊天後,想到的那句話就變成了標題,也順路把文章寫了出來。
開始 EO 體驗之後,每個個案都不同,我也在過程中不斷的觀察自己,漸漸體會到施作的過程中,在
我講的陪伴之外,有一個奇妙又另類的發現,就是這一段是「腦補時間」。
雖然多數時候,腦補是一個負面的詞,但在這邊我覺得用這個最為貼切。每一個過程,與其說是跟身體對話,但白話翻譯來說,其實
執行者在用自己的角度去把感受言語化、文字化。
有時候我會跟身體說:「你確定要在這個地方停留這麼久嗎?我們今天只有 40 分鐘喔!」然後會收到不同的回應,有的說:「好了,往下一個部位前進。」有時候,身體甩也不甩繼續指示:「再繼續停在這邊,我需要多一點。」
多數時間,或者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時間,我都會沈浸在跟身體合作的過程之中。有時候收到的訊號很明顯,有時候卻感受大於一切,這裡面沒有標準答案,我想是因為每個身體都獨一無二。
幾次施作時間結束的聊天下來,讓我應證了一個古老的名言:「身體是誠實的。」身體不僅只是反映了你的使用習慣,也反映著你如何經營人生。
有個個案骨盆卡卡的,我沒辦法很自在拉伸她的雙腿,雙手能夠自由展翼飛翔,對照生活是講的很多,但腳的速度跟不上;有些人左側直挺挺,進去的能量不敢亂跑,但右側身體又是如此自由自在,原來小時候硬被改掉了慣用左手的習慣。
這就是身體,而每一個執行者在過程中,只是剛好扮演的聆聽者的角色。生活中可能忙碌到沒有機會去聆聽,或者是我們自己照顧不到,當然多數時候是我們已經習慣透過自己的詮釋,選擇遺忘聆聽的重要性。
不如來做的小練習!現在,靜下來想想,當身體發出痛的訊號時,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你會「當自己的醫生,去判斷可能是發生什麼事情,然後馬上處理?」還是「舉手求助,去看看別人怎麼判斷並接納他們的建議?」或者「你會停下來給自己一段時間,問問為什麼會受傷?」
我自己判斷,多數人應該不會選最後一個,但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很少花時間或者去建立陪伴自己的習慣。所以當有問題,外求永遠都會比內在更加容易,然後就
把自己這樣交給了別人。
就像電視上的藥品廣告,我們都在追求著「快又有效」。但陪伴自己、觀照自己從來很多時候就是不夠快,更遑論有沒有效。不如我們找個人,在我身上做些什麼,既滿足了自己做點什麼的感覺,又能夠或者短暫的舒緩,何樂而不為。
西方的醫療上面,我們習慣外科手術以及藥品,來為我們「解決問題」,而在身心靈上面,我們也不斷地找找看有沒有手法、工具。
這是好事,因為你開始學會對自己好一點,去緩解自己的不適感。不過,我有個最新的體會:
每一個手法、身心靈工具,都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出現的!
我自己的體會是,在這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中,我們能負擔的只是陪伴,陪伴你在目前的狀態中,跟著一個工具一起走一段。在這過程之中,可能忽然聊到哪一句話,哪一個點打開了你塵封已久的記憶,可能我們會跟身體說說話,或者跟自己的心說說話。
這是沒有既定公式的,每一次的溝通,很多都是在我上面說的過程腦補中,產生了靈機一動,並透過一次次的對話,用更好的方式、更能夠被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相信,很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需要被陪伴、被理解以及在汪洋漂流的時候,去尋找一根浮木。歡迎私訊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