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實作二~建立互信、多聽少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次開會,不算太重要,因為之後還要開很多的會。但是,第一次開會,卻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小孩要第一次感覺這個是怎樣的過程,會不會感覺很反感、很受不了,而之後就不喜歡了!
  因此,第一次開會的重點,就是要建立互信,更單方面說,要讓小孩覺得很放心來談一些他的事。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聆聽」,正面呼應,但是要少說,特別嚴禁說教!建議九成時間都給小孩說,大人說話要少於一成。
  真的很簡單嗎?即使已經聊過三姐妹的我,去年開始面對哥哥的兒子時,還是忍不住說教太多,導致聊天整個氣氛僵持了一個多小時,非常非常差的感覺,後來再花好幾次的聊天才彌補到比較好的互動咧。
  這個互信,就是因為我們說:小孩要報告他的「工作」,那就該讓他說呀!讓他很自在的分享,可以輕鬆聊天、正面呼應,慢慢引導他組織出他要講的主題內容。
  通常孩子剛開始不知道要怎麼說,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她,可以說學校、可以說課堂上的事情、班上的老師同學、上課在教的內容...,但常常不一定會帶到成績~~ 大人先不要這麼急,成績這件事情要慢慢來呀~
  我們家的小孩,最終都會組織出根據各學科(術科)順序,報告課堂、老師、同學、授課內容、考試...。之後再講社團、補習班、...等等其他事項,最後也可以說說家裡的事,還有任何他想分享的主題。我覺得讓小孩子肯說,告訴我關於他的一切,比我去說一堆「自認為很重要」的老生長談還好!
  同時,在輕鬆的聊天下,偶爾穿插一些不太嚴肅的話題,是可以適當放進去的,但再說一次,嚴禁說教!也在過程中,慢慢架構與習慣我們前面說的「約法三章」,大人也是遵守的。
  在第一次的開會中,讓小孩覺得這個會議並不恐怖,甚至覺得跟老板聊天很有趣(蠻難的),聊完就有零用錢可以領,也蠻好的。儘管不一定會期待下次的開會,但是至少不排斥要來約開會時間。
  讓我自我感覺良好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小孩慢慢去組織他要講的東西,有重點、條理、項次地一一表達,思考連結他的生活點滴,節選一些主題進行分享,不正是我們在訓練他整理思緒&表達的過程嗎?!不過,請以「引導」,不是「規定」!
  老大本來就比較會說,經過一些簡單的引導,很快就抓到重點。老二一向沉默木訥,在腦子裡面想很多,卻不擅長發表出來,花了好多次的時間,也常常經歷「當機」,現在好喜歡聽她說她的事情唷。老三表達也很順,再加上已經觀摩過很多次姊姊的會議,早就熟門熟路。倒是哥哥的兒子,讓我有更不同的挑戰,一方面男生跟女生的思考與喜好確實不同,另一方面我跟他的互信基礎沒有那麼好,在引導主題內容會有所不同,更要多花一些氣力來「建立互信」。
  很高興,順利輕鬆愉快的結束了一段親子對談(聊天),發「薪水」啦… 也約一下下次的會議時間。
  
~~~~發現Vocus沒有讀者回饋的空間,我也把文章放到部落格,可以互動. https://hgauasww.blogspot.com/
我自己也是一個超忙碌老爸,覺得自己在家裡跟小孩的親子互動方式,還不錯,給自己一個功課,分享一下心得,野人獻曝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再重複一下,我在家裡建立一個小『公司』,國中以上的小孩才能進『公司』,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生活的一切),每個月跟老闆(我)進行工作項目「月報」,然後才能領「薪水」(零用錢)。   升上國中,對小孩而言,應該是個很大的里程碑,代表著自己的長大進階,不是那國小的小屁孩了(其實只是升級成國中的小
  目錄:   1. 前言   2. 發想   3. 實作一~約法三章、討論共識   4. 實作二~建立互信、多聽少說   5. 實作三~定期約會、微薄薪水   6. 實作四~正面回應、當機處理   7. 實作五~延伸話題、衝突危機   8. 實作六~輕鬆話題、流行時事   9. 實作七~搭配運用
  孩子的教養,很多家庭都丟給媽媽,其實這是不好的,爸爸對小孩的成長,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大多數媽媽是呵護的角色,但對於長大要開始獨立的青少年,爸爸常常能夠給與更多的探索與冒險,甚至還有許多工作經驗、人生歷練的交流,缺了這一塊,很可惜。   工作忙碌,是很多老爸逃避孩子教養責任的理由,但如果真的重
  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國家、社會,沒什麼太多的貢獻,甚至是破壞,唯一的貢獻就是「生了三個女兒」,拉高了我國的生育率。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些人稱羨的新竹科學園區,從工程師一直做到主管,朝九晚十一,回家時家人都睡了,起床時家人都上學去了。雖然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能看到只是美麗的老婆與可愛的女
  再重複一下,我在家裡建立一個小『公司』,國中以上的小孩才能進『公司』,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生活的一切),每個月跟老闆(我)進行工作項目「月報」,然後才能領「薪水」(零用錢)。   升上國中,對小孩而言,應該是個很大的里程碑,代表著自己的長大進階,不是那國小的小屁孩了(其實只是升級成國中的小
  目錄:   1. 前言   2. 發想   3. 實作一~約法三章、討論共識   4. 實作二~建立互信、多聽少說   5. 實作三~定期約會、微薄薪水   6. 實作四~正面回應、當機處理   7. 實作五~延伸話題、衝突危機   8. 實作六~輕鬆話題、流行時事   9. 實作七~搭配運用
  孩子的教養,很多家庭都丟給媽媽,其實這是不好的,爸爸對小孩的成長,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大多數媽媽是呵護的角色,但對於長大要開始獨立的青少年,爸爸常常能夠給與更多的探索與冒險,甚至還有許多工作經驗、人生歷練的交流,缺了這一塊,很可惜。   工作忙碌,是很多老爸逃避孩子教養責任的理由,但如果真的重
  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國家、社會,沒什麼太多的貢獻,甚至是破壞,唯一的貢獻就是「生了三個女兒」,拉高了我國的生育率。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些人稱羨的新竹科學園區,從工程師一直做到主管,朝九晚十一,回家時家人都睡了,起床時家人都上學去了。雖然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能看到只是美麗的老婆與可愛的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處境下的談判經驗分享,書中深入探討了談判在家庭和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打文章的頻率已經和與兒子深度溝通的次數差不多了! 記錄一下他主動找我聊內心的想法~他說月考已經很認真在準備了還是沒有考好!非常的自責,第一次段考失利就算了,第二次仍舊滑鐵盧,不知道怎麼對我們交代,我先聽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然後適時地把我在公司的情況也講給他聽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處境下的談判經驗分享,書中深入探討了談判在家庭和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打文章的頻率已經和與兒子深度溝通的次數差不多了! 記錄一下他主動找我聊內心的想法~他說月考已經很認真在準備了還是沒有考好!非常的自責,第一次段考失利就算了,第二次仍舊滑鐵盧,不知道怎麼對我們交代,我先聽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然後適時地把我在公司的情況也講給他聽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