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2021 Lesson 2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01 哪些是我沒有遵守的約定?
24歲的時候,剛到布袋戲片場工作,那時候還算有熱血的時候,在筆記本上寫下想要給阿嬤早點抱孫子,想要多存點錢,想要學多一點技能…
26歲出國前,和自己約定說:30歲以前,隨便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朝自己心中,喜歡的方向前進!但如今也35了,還在隨心所欲的混日子,有點說不過去了!
而現在,每天的閱讀功課,寫的就好像在交功課一樣,愈來愈沒有動力,甚至是在打卡上下班的感覺,無力感很重!
曾經我以為,我們都是”海上的人”,但如今我卻變成了”擱淺的人”
https://youtu.be/u3cKrp96i_M 海上的人
https://youtu.be/NhJCYJs0XIA 擱淺的人
02 我需要和哪些人溝通,卻一直拖延?
12歲的餡餅,15歲的阿憲,18歲的秉憲,22歲的兵燹,以及未來的Sam
03 我欠的債需要和誰聯繫?
以上帝視角來看,我欠的債,我不知道該找誰聯繫,別人欠我的,我也都忘光了,所以到底我欠了別人什麼債,我也不清楚了
04 我需要原諒哪個人?
我需要原諒:
能力不足的自己
自信不足的自己
動力不足的自己
語言不足的自己
05 我需要向誰道歉?
我需要向一直撐到現在的Sam道歉!
06 我需要感謝誰?
我需要感謝一直撐到現在的秉憲、兵燹
07 我告訴自己什麼樣的謊言?
告訴自己,一切都會朝自己向要的發展;
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快到了;
告訴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的…;
08 我一直在做什麼樣的藉口?
一直在做一個名為「自欺欺人」的藉口,來說服目前的自己。
明明很想關機,自己又在說服自己再繼續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6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 bo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OTE 要求內心指引我們,就是要求超越知識的智慧。知識通常來自獨立和零散的資料,智慧卻傾向於更深層的整體意義,從這個層面解決眼前的挑戰。 親愛的上帝 感謝祢帶著我,一路走到現在,走過台灣,來到澳洲。 我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繼續在為了一本澳洲護照堅持下去, 我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恢復像在2019年以前
NOTE 社會上所謂的「成功婚姻」,不一定符合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心目中渴望和靈魂連結的層面。 P.S. 「成功婚姻」之於自己,也是希望建立在雙方能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健康的身體,共同的目標;並且可以包容彼此一切的能力。 NOTE 很多人只是用生活中戲劇化的事件和危機,來分散、轉移注意力,而不去挑戰自
Note 在任何努力開始時,沒有非常清楚說出你的真實意圖;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無法讓每個參與的人都確切知道你想要什辬,你可能就會失望。 1. 思考一個特定的可能性,並且具有信念! 2. 大聲說出我的意圖,語言是具有強大的創造力量的! 3. 採取行動,因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總合以上:相信可能
Note : 願景的過程總是自我檢視,它從來不是:「上帝,我想要這個。請祢讓它發生」,而是『我要如何實現這個願景?如何表現它,揭露它?』所以,規劃願景的過程,就是個人轉變的過程。愛情在我生活中實現,會是什麼樣子?我理想中的愛情模樣:我的另一伴,可以陪我一起完成我們的共同目標,當然前提是我們有我們的共
01。你注意到自己年幼時接受的照顧,和你現在信任(或不能信任)別人的能力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記得以前都是被阿公阿嬤帶著長大的時間比較多,雖然到阿嬤家也沒有什麼和他們互動,也是吃飯時間在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與其說是受到的照顧,還不如說是保姆幫忙看照小孩的感覺。 一直到國中,有了自己獨立交通的能力
誰有尚未完全被原諒的___,為什麼? 父親還有尚未完全被原諒的過去,因為他沒有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主動道歉。 我不肯原諒___的是什麼? 我不肯原諒父親的是犯了錯,不承認,還硬凹,又狡辯 ___總是希望他(或她)沒有得到的什麼? 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和父親對話超過三句以上。 ___相信他(或她)
NOTE 要求內心指引我們,就是要求超越知識的智慧。知識通常來自獨立和零散的資料,智慧卻傾向於更深層的整體意義,從這個層面解決眼前的挑戰。 親愛的上帝 感謝祢帶著我,一路走到現在,走過台灣,來到澳洲。 我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繼續在為了一本澳洲護照堅持下去, 我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恢復像在2019年以前
NOTE 社會上所謂的「成功婚姻」,不一定符合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心目中渴望和靈魂連結的層面。 P.S. 「成功婚姻」之於自己,也是希望建立在雙方能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健康的身體,共同的目標;並且可以包容彼此一切的能力。 NOTE 很多人只是用生活中戲劇化的事件和危機,來分散、轉移注意力,而不去挑戰自
Note 在任何努力開始時,沒有非常清楚說出你的真實意圖;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無法讓每個參與的人都確切知道你想要什辬,你可能就會失望。 1. 思考一個特定的可能性,並且具有信念! 2. 大聲說出我的意圖,語言是具有強大的創造力量的! 3. 採取行動,因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總合以上:相信可能
Note : 願景的過程總是自我檢視,它從來不是:「上帝,我想要這個。請祢讓它發生」,而是『我要如何實現這個願景?如何表現它,揭露它?』所以,規劃願景的過程,就是個人轉變的過程。愛情在我生活中實現,會是什麼樣子?我理想中的愛情模樣:我的另一伴,可以陪我一起完成我們的共同目標,當然前提是我們有我們的共
01。你注意到自己年幼時接受的照顧,和你現在信任(或不能信任)別人的能力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記得以前都是被阿公阿嬤帶著長大的時間比較多,雖然到阿嬤家也沒有什麼和他們互動,也是吃飯時間在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與其說是受到的照顧,還不如說是保姆幫忙看照小孩的感覺。 一直到國中,有了自己獨立交通的能力
誰有尚未完全被原諒的___,為什麼? 父親還有尚未完全被原諒的過去,因為他沒有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主動道歉。 我不肯原諒___的是什麼? 我不肯原諒父親的是犯了錯,不承認,還硬凹,又狡辯 ___總是希望他(或她)沒有得到的什麼? 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和父親對話超過三句以上。 ___相信他(或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距離上一次自己寫給自己的生日信,原來停留在28歲。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繼續更新下去。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小故事時間~~,一樣,不喜歡就跳過看到下一條守則吧!我是不會停止的。 故事說回我在最初穿越時,剛好那天是我23歲生日,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脫離大學生活一段時間,得整頓自己進入社畜階段,雖然是生日,但由於親密友人不多,要嘛忘記,要嘛在網路上說個”生快”之類的(好懷念當初沉迷網路的時候,哭哭),
Thumbnail
在成長和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價值?這是一篇關於面對內心掙扎的感想,提醒你無需對自己感到羞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你都值得被珍視,而努力改變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3/1 事實上,我好像從來沒有做好二十歲的準備。
2023年底,迎來再一次的離職。不要問我這是第幾次了,因為我也沒認真在算。 過去的任性,運氣不好?不被重用?不被愛戴?好人被利用的等等,希望在今年開始有新的改變,才開始決定寫作檢視自己的行動。 想問問大家40歲該有的樣子是什麼?我不知道....同齡之間相比的話我看起來廢到不行。這一路我任性,也給
#誠實書寫練習 #Day48 今日看到一篇文裡有一段落:「中年後不勉強自己 也要懂得愛別人。 中年以後,不勉強自己,不委屈,不應酬,不虛偽,只跟喜歡的人見面,只跟聊得來的朋友吃飯,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也該聯繫一下。人不是孤島,中年以後,別只懂愛自己,也要學著去愛別人,畢竟,能陪你走到最後的人不多。」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距離上一次自己寫給自己的生日信,原來停留在28歲。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繼續更新下去。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小故事時間~~,一樣,不喜歡就跳過看到下一條守則吧!我是不會停止的。 故事說回我在最初穿越時,剛好那天是我23歲生日,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脫離大學生活一段時間,得整頓自己進入社畜階段,雖然是生日,但由於親密友人不多,要嘛忘記,要嘛在網路上說個”生快”之類的(好懷念當初沉迷網路的時候,哭哭),
Thumbnail
在成長和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價值?這是一篇關於面對內心掙扎的感想,提醒你無需對自己感到羞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你都值得被珍視,而努力改變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3/1 事實上,我好像從來沒有做好二十歲的準備。
2023年底,迎來再一次的離職。不要問我這是第幾次了,因為我也沒認真在算。 過去的任性,運氣不好?不被重用?不被愛戴?好人被利用的等等,希望在今年開始有新的改變,才開始決定寫作檢視自己的行動。 想問問大家40歲該有的樣子是什麼?我不知道....同齡之間相比的話我看起來廢到不行。這一路我任性,也給
#誠實書寫練習 #Day48 今日看到一篇文裡有一段落:「中年後不勉強自己 也要懂得愛別人。 中年以後,不勉強自己,不委屈,不應酬,不虛偽,只跟喜歡的人見面,只跟聊得來的朋友吃飯,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也該聯繫一下。人不是孤島,中年以後,別只懂愛自己,也要學著去愛別人,畢竟,能陪你走到最後的人不多。」
Thumbnail
我在要求環境給我想要的同時,我有沒有先給予環境想要的?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最近卻因為生活陸續出了一些狀況,我開始仔細回想過往與爸媽、伴侶甚至是自己的工作的狀況,發現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為什麼你都不幫我?」 不可否認即便到了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