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與生活(12):試著去思考生命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yurveda課程對我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入門課程,因為你可以單純將它視為印度的生命與醫學保健知識,並藉由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就能體驗更多。

在開始上這門課時,老師要我們在紙上回答兩個問題:生命是什麼?你想從這堂課中獲得什麼?

「生命是什麼?」是個很宏大的問題,你可以從很淺薄的層面談,也可以直接切入核心說。這個問題因為涉及範圍龐大,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答案,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改變。

當然,從Ayurveda的角度來看,生命有其明確的定義,但在學習之前先讓自己思考、探索生命是什麼,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是非常有意思而且重要的事情,畢竟生命若沒有意義,我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了。

探索生命的意義,就像是在探究真理一樣,會因為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不同,對世界和生活的認知不同,解讀事情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每個階段面臨的課題,也讓這個探索過程就像剝洋蔥一樣,得以從不同角度一層一層地細細品味。

探索生命可以從很多方式開始談,例如:生命由何而來?由誰所造?為何而造?生命要往何處去?有所謂的終點嗎?什麼是活著?什麼是死去?生和死的意義何在?生命由什麼組成?什麼可以稱之為生命?如何認識生命?什麼是存在?生命就是「我思故我在」?

這些問題乍看之下可能很玄,但我們也可以從比較「實際」的切入角度,就好比每個人此生都會經驗的,那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從出生開始,我們每一天早上睜開眼睛,開始投入世界,產生各種活動,到了晚上再閉上雙眼,休息,明天早上醒來再繼續同樣的流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肉身消亡──至少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經驗的。

從這一點看來,生命是透過行動、休息、行動、休息來填滿這每一分、每一秒,進而鋪展開來的。問題在於,我們是以什麼樣的角度做出發點,去看待每天都要經歷的日常生活;我們選擇做什麼樣的事情,來過這一輩子的生活。活著,就是先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然後找到自己生命的功課與定向,並完成這份使命。

不過,剛開始上課時我對此也感到懵懵懂懂。我記得我當初寫下來的答案,是讀了一些身心靈書籍後的感想,認為一花一草一木都是生命,生命的本質在於循環,因此生生不息,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而我們的生命比我們想像中還宏大。至於上課想學到什麼,我當初沒有太多的期待,只知道是學習「新知」,後來才發現,身體其實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與運用知識的對象。

總之,開始思考吧。思考生命是什麼,然後記錄下來,每隔一陣子再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會從你寫下的答案中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enia的沙龍
9會員
19內容數
踏上修行這條路後,我們身心靈各層面都會獲得滋養與提升,同時也會更清楚看見:外在永遠是持續變動的,內在則有一部分永遠是寧定的。這份筆記想記錄個人漸漸從外在的紛擾走向內在寧靜,再將這份寧靜帶到外在的歷程。
Teen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1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Thumbnail
2021/07/21
這次台灣的疫情發展到現在也已經兩個多月,居家工作也持續好一陣子,趁著疫情較先前趨緩之際,稍稍分享自己這一陣子的生活。 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變化是,和家人相處時間變長。畢竟和手足們從早到晚一起在房間裡工作,感覺就像以前求學的時候那樣,好久沒有這種親近感。
Thumbnail
2021/05/20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Thumbnail
2021/05/20
好一陣子沒有發布新文章,這是因為我從上個月中開始進辦公室上班了,這顯然是一大挑戰,代表我每天又開始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通勤。
Thumbnail
2021/04/25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Thumbnail
2021/04/25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尖銳,但也是我長久以來心中隱隱好奇的事情。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學習的是瑪赫西老師帶出來的「超覺靜坐」系統(TM),這套體系已傳有數千年歷史,以往都只在聖山中,由師父將一切知識與技術傳給弟子,目的是維持知識的完整與純淨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所理解的人生的循環,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到結婚生子到年老到死亡。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從國中開始一直帶來的問號? 這當中我持續問著人。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需要.....無數種答案 直到與神對話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每個經驗體驗都是非常棒的。
Thumbnail
我所理解的人生的循環,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到結婚生子到年老到死亡。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從國中開始一直帶來的問號? 這當中我持續問著人。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成為別人需要.....無數種答案 直到與神對話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每個經驗體驗都是非常棒的。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根據瑪赫西阿育吠陀(Maharishi AyurVeda)的基礎理論,夏洛特·貝克醫學博士(Dr. Charlotte Bech)用阿育吠陀的角度闡述了「生命之樹/Tree of Life」的模型,她說明樹冠、樹幹和樹根分別代表我們的身體、心理和靈魂意識 。
Thumbnail
根據瑪赫西阿育吠陀(Maharishi AyurVeda)的基礎理論,夏洛特·貝克醫學博士(Dr. Charlotte Bech)用阿育吠陀的角度闡述了「生命之樹/Tree of Life」的模型,她說明樹冠、樹幹和樹根分別代表我們的身體、心理和靈魂意識 。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追尋著一個問題: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古今中外人們都曾探討過的一個議題。在日文中,有一個字能很好地表達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那就是「生き甲斐」(ikigai)。它的中文翻譯是「生之意義」,意思是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追尋著一個問題: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古今中外人們都曾探討過的一個議題。在日文中,有一個字能很好地表達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那就是「生き甲斐」(ikigai)。它的中文翻譯是「生之意義」,意思是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
Thumbnail
最近在思索著「生命是什麼?」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經歷與思考的事情都不同,所以我們所定義的意義也不相同。我在我的人生中的歷程中,所體認出來的「生命」有三種意義: 捫心自問 意識地看見 過去現在未來 不愧對於自己與他人,是心念的自問,我們有時候會滯留在原地,是因為我們的思維
Thumbnail
最近在思索著「生命是什麼?」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經歷與思考的事情都不同,所以我們所定義的意義也不相同。我在我的人生中的歷程中,所體認出來的「生命」有三種意義: 捫心自問 意識地看見 過去現在未來 不愧對於自己與他人,是心念的自問,我們有時候會滯留在原地,是因為我們的思維
Thumbnail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
Thumbnail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