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
因為 ' 好奇 ' 而去翻閱這本書。
好奇他們成長的過程,
好奇他們談戀愛的八卦大於他們怎麼努力經營一間公司。
新書剛出版的同時,媒體上有不少的相關報導。
在一次的電視專訪中,看著主持人訪問蔣友柏。
在那一段專訪當中,我最清楚感覺到的是:
他對自己的人生好清楚。
想想,這世上,能有幾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清楚呢?
那個訪談很明快,因為蔣友柏有問必答,而且答案也不會模稜兩可,
所以主持人也沒有什麼必要「拐彎抹角的套話」。
而在這本書裡面也是給我一樣的感覺。
每個篇章都不長,但都是最直接、最簡潔的回答與敘述。
在閱讀的過程中,很流暢的將我們帶入一個又一個的篇章,
帶入了這兩個人的人生轉變。
從上個世紀的貴族,變成了這個世紀的創意人。
用他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們的夢想。
走到盡頭,才能夠回頭;
以為失去,怎知不是獲得?
以下是書裡的一篇序,蔣友柏寫的,我挺喜歡的。
掀開記憶的傷口,只為了證明他存在過 蔣友柏
一件事只要做好,做得夠久,自然就會成功。
從我父親身上我學到最震撼的一課就是接受人生。
17歲時就學會等待已知又無法改變的結果發生。
18歲時接受了人身中沒有對錯,只有不同的觀點。
19……20……30……
累積到現在,我只做好過一件事:定位自己的價值。
到今天,我只堅持過一件事:不斷的成長。
何謂懸崖?
在崖上,有最清的風。
在崖邊,有最透的景。
在崖下,有粉身碎骨的失敗。
學會擁抱前方與上方的美景,一邊接受下方的現實,就能體會懸崖學。
為了要快速的成長,我把自己放在一個極端矛盾位子。
我是創業家,也是實業家。
我是成功的商人,也是好父親。
我管資產,也做設計。
我年輕,但顧家。
我有本揮霍,但不用錢買空間。
學會融合這些「灰」,就是我競爭的本錢。
只希望,我這些不合乎常理的邏輯,可以為我爭出一片天。
證明,我父親存在過。
(紀錄@200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