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會之於我--不同目的,不同角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經營「老查商業好書簡報」這個專題(歡迎追蹤、訂閱!)的緣故,又開始有機會主辦商業好書讀書會了。之前蠻長一段時間,我大多以參與者的身份固定參與幾個主題讀書會,因為閱讀除了自己的體會之外,能夠跟其他人討論,或是聽到不同的見解,也是很好的另一種吸收與反思。

以享受閱讀為主的讀書會

我自己看待「讀書會」,還是把「讀書」「充分討論,甚至辯證」當作是主軸,比較不是以「辦活動」的邏輯去設計。人多固然可喜,人少也很好,甚至我有過一次很獨特的經驗:只來了兩個人(包括我)的讀書會,但是卻是我覺得討論得最過癮的一次讀書會。
那是大約1996年的事,我那時是出版社的行銷企劃,而當時出版社行銷企劃兼有一個「聯誼會」定期聚會、交流經驗。(那時還沒有facebook,網路都還是撥接連線超級慢)。
而大家因為在思考如何透過讀書會推廣書,所以身體力行,成員間也組了一個「二二讀書會」,不是因為「二二六六」,而是「每隔兩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聚會」的意思,後來因為成員眾多,還分成兩組,每次同一個場地一起分兩桌討論。
讀書會進行的方式是每位成員輪值選書,眾人皆讀,一起討論。有一次輪到我選書,我選了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同組的夥伴皆皺眉,我也不以為意。
不料,兩個月後,我那組只有一位成員到場,其他人都告假,另一組我記得選的書應該是《西藏生死書》,當時正暢銷,因此討論很熱烈。
唯一來的同組夥伴與我都沒讀過《西藏生死書》,也無法併組插花,所以我們兩個就聊起《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與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了,那是我與人談村上春樹以及我的感想與體會最深入精彩的一次(自以為),之後似乎也沒有類似的體驗了。兩個人的讀書會,依然可以很精彩。
(後來有機會分享我讀村上春樹,又是另一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以下是當時的簡報)
當時讀書會對我來說,書永遠是主角,讀書的人也永遠是主角,剩下的都只是讓主角交鋒的場景與安排而已。

工作場景裡的讀書會

不過,對我來說,讀書會也有另一種用途—用在工作上的溝通,以及訓練。
我後來的工作生涯慢慢有機會擔任帶人主管,我也仍然維持藉由讀各類商管好書的方式吸收工作相關知識。很自然地就會想運用讀書會的方式來做部門教育訓練以及觀念溝通、共識建立。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我剛開始接「無名小站」的社群經營團隊擔任主管的時候。一般我這樣的情況俗稱「空降」,加上當時無名小站才剛被雅虎購併不到半年,以及我帶的10位同事幾乎都比我小10歲,你可以想像對我們彼此來說是「三重」的隔閡:不同企業文化、陌生新主管、不同世代。所以我必須要設法盡快把這些隔閡打破,建立共同的溝通語彙與共識,那時候,我就要求大家跟我共讀一本書。
當時我們挑的書是《商業裸體革命》,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經營官方部落格等方式直接與顧客或潛在顧客溝通、經營品牌。蠻符合我的部門的任務。但是我的重點也不在書,而是借書的主題與我設定的討論議題,讓我們有對話的焦點,以及經過表達與討論之後,了解彼此的個性、想事情的方式,還有在意的是。這讓我可以跟我的同事們建立起了解與信任,當然書裡的內容也的確對我們有些正向的指引,後來無名社群團隊共同經營我們的站方部落格「無名辦公室」與會員社群直接溝通,就是從這本書裡得到的啟發。
所以,讀書會對我來說的另一種意義,也是一個溝通與管理工具。
之後這樣的做法也經常在我後續的工作裡運用,而當兩年前我離開上班族的職涯之後,本來以為,應該以後不會再有機會主持公司內部的讀書會了。不過人生嘛,總是會有意料之外。

新角色-幫企業客製化組織一個讀書會

這兩年我開始擔任一些企業的顧問,有時候也會用「讀書會」協助做團隊的溝通。去年我開始做「老查商業好書簡報」,以及在12月辦了三場《零規則》的讀書會之後,開始不約而同地有人來問:「可以幫我們公司組織與主持內部的例行讀書會嗎?」,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需求,得到的答案大致是「因為你擔任過企業主管甚至是高階主管,所以我們感覺你來導引會兼具「書的重點導引」和「管理實戰經驗的導引」兩種效果。」
嗯,好吧,我畢竟是在1997就開始有帶部門經驗(嚴格的說,我在麥當勞打工的時候就帶過打烊團隊了)的資深上班族,這一點我也不用客氣了。
所以,接下來應該會有蠻多機會成為「專業讀書會主持人」,哈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9K會員
186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某家公司經理人因為經營績效成為當時的經營典範,被媒體深入剖析報導,不論是領導風格、公司文化、人格特質都被拆解分析,彷彿商業之神帶來新的經營神諭。但過一陣子,不知不覺地也許就消聲匿跡了,甚至股價與公司績效也都大不如前,不免讓人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商業造神》告訴你如何破解神話迷思。
人生跟事業都屬於「無限賽局」,沒有時間限制跟終點,也沒有判定「誰贏了」的機制或方法,重點是持續力。 在「無限賽局」的致勝策略包括五件事:推動一個崇高的信念、建立信任的團隊、研究可敬的對手、準備好攸關存亡的應變、展現領導的勇氣。這五件事如同飛輪週而復始一般,將會成為你在無限賽局裡堅持下去的致勝動力。
我們有時會感到遺憾「為什麼我沒有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呢?」,面對遺憾,我們通常會覺得「好吧,也只能這樣了」,但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嘗試改變。 本書作者馬歇葛史密斯是美國知名高階經理人教練,訓練對象大多是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曾指導超過200位以上CEO成功改善自我表現,本書就是他的方法。
每年的新年新希望、起心動念而興致勃勃開始的新計畫、覺得想要改變生活而展開的行動…但最後,似乎都虎頭蛇尾收場。不只是你,根據調查顯示,92%的人所設定的「新年新希望」都會半途而廢,而《完成 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這本書要談的是如何改善我們「總是沒辦法完成自己訂的目標」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會覺得「事實勝於雄辯」,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認知視為事實。「一個事實,各自表述」的羅生門情境相信你我都不陌生。即便願意溝通,但要如何不至於陷入「雞同鴨講」的情境呢?《奇蹟說服力》書中提供了實際一步一步發展出說服策略的方法與案例,企業領導人或行銷、公關領域的工作者,都可以依循書中的方法。
本.霍洛維茲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當老闆不在時,公司如何做出各式各樣的決定,就是員工每天用來解決問題的那套無形概念,以及他們私下的行為。 包含是不是要長時間加班?出差該住什麼等級的旅館?是贏比較重要還是原則比較重要…,這些未必會有明文規範的事,都是企業文化會產生影響的範疇。 那,你要建立怎樣的企業文化?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某家公司經理人因為經營績效成為當時的經營典範,被媒體深入剖析報導,不論是領導風格、公司文化、人格特質都被拆解分析,彷彿商業之神帶來新的經營神諭。但過一陣子,不知不覺地也許就消聲匿跡了,甚至股價與公司績效也都大不如前,不免讓人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商業造神》告訴你如何破解神話迷思。
人生跟事業都屬於「無限賽局」,沒有時間限制跟終點,也沒有判定「誰贏了」的機制或方法,重點是持續力。 在「無限賽局」的致勝策略包括五件事:推動一個崇高的信念、建立信任的團隊、研究可敬的對手、準備好攸關存亡的應變、展現領導的勇氣。這五件事如同飛輪週而復始一般,將會成為你在無限賽局裡堅持下去的致勝動力。
我們有時會感到遺憾「為什麼我沒有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呢?」,面對遺憾,我們通常會覺得「好吧,也只能這樣了」,但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嘗試改變。 本書作者馬歇葛史密斯是美國知名高階經理人教練,訓練對象大多是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曾指導超過200位以上CEO成功改善自我表現,本書就是他的方法。
每年的新年新希望、起心動念而興致勃勃開始的新計畫、覺得想要改變生活而展開的行動…但最後,似乎都虎頭蛇尾收場。不只是你,根據調查顯示,92%的人所設定的「新年新希望」都會半途而廢,而《完成 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這本書要談的是如何改善我們「總是沒辦法完成自己訂的目標」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會覺得「事實勝於雄辯」,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認知視為事實。「一個事實,各自表述」的羅生門情境相信你我都不陌生。即便願意溝通,但要如何不至於陷入「雞同鴨講」的情境呢?《奇蹟說服力》書中提供了實際一步一步發展出說服策略的方法與案例,企業領導人或行銷、公關領域的工作者,都可以依循書中的方法。
本.霍洛維茲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當老闆不在時,公司如何做出各式各樣的決定,就是員工每天用來解決問題的那套無形概念,以及他們私下的行為。 包含是不是要長時間加班?出差該住什麼等級的旅館?是贏比較重要還是原則比較重要…,這些未必會有明文規範的事,都是企業文化會產生影響的範疇。 那,你要建立怎樣的企業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因閱讀而豐盛,因分享而快樂.. 一本書串起的緣份..."價值" 2024年開啟我們小型讀書會,共讀,共好,共成長 因為價值一書 結識共好朋友,歡聚一堂 價值創造 一個人的"知識" "能力"和"價值觀"才是深藏於內心並真正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因為"價值"一書受邀一起5
Thumbnail
青少年讀書會--「狼洞之歌」第19章至第27章 . 第19章 1、「爸爸,我想我知道貝蒂在哪裡。」這句話是陳述,而非疑問。為什麼安娜貝爾這麼篤定呢?  「她在井裡。」她的語氣無比確信。  2、突然多出一雙手,幫忙將女孩從深井中拉出。托比化身為「喬登」跳入井中,將貝蒂救了上來。(這隻手是誰
Thumbnail
 「學問乃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商量得之之事。」 這是雖然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提到有關讀書作學問時的描述。但是,我總覺得,閱讀這件事不管是獨自一人,或與二、三會心人,甚至與更多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都各自有不同的樂趣。     而且在台灣有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雖然2013年文化部公佈台灣民眾
Thumbnail
故事正精彩,懸疑、緊張,又要反轉。問提示反轉得過去嗎?安娜貝爾的點子能成功嗎?托比的際遇又將會是如何?讓我們看下去...... CH12 1、貝蒂失蹤了,保安官來到安娜貝爾家進行問詢。兩個弟弟被送去睡覺,唯獨安娜被要求留下,這讓她感到自己「與弟弟不同的長
Thumbnail
今天故事來到第8章-第11章。故事在開始精彩。 **CH8** 1. 露絲的眼睛失明了。究竟是誰扔的石頭?是針對露絲嗎?還是針對安娜貝爾?或者是安瑟先生?安瑟先生是德國人,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德國人普遍受到威脅。 Q1:為什麼會這樣? 2. 爸爸告訴弟弟們:「你們要好好照顧姐姐。」(安
Thumbnail
1080字 . 讀書會進入新的一本,來閱讀「狼洞之歌」。很沉重的一本書。 . ★一部震撼人心的紐伯瑞文學獎小說--★多家知名書評網星級評論+超過10家國際書評網盛讚 小鎮霸凌事件彷如世界大戰的縮影--將滿十二歲那年,安娜貝爾學會了:「說謊」會帶來嚴重後果,有時甚至人命關天……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因閱讀而豐盛,因分享而快樂.. 一本書串起的緣份..."價值" 2024年開啟我們小型讀書會,共讀,共好,共成長 因為價值一書 結識共好朋友,歡聚一堂 價值創造 一個人的"知識" "能力"和"價值觀"才是深藏於內心並真正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因為"價值"一書受邀一起5
Thumbnail
青少年讀書會--「狼洞之歌」第19章至第27章 . 第19章 1、「爸爸,我想我知道貝蒂在哪裡。」這句話是陳述,而非疑問。為什麼安娜貝爾這麼篤定呢?  「她在井裡。」她的語氣無比確信。  2、突然多出一雙手,幫忙將女孩從深井中拉出。托比化身為「喬登」跳入井中,將貝蒂救了上來。(這隻手是誰
Thumbnail
 「學問乃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商量得之之事。」 這是雖然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提到有關讀書作學問時的描述。但是,我總覺得,閱讀這件事不管是獨自一人,或與二、三會心人,甚至與更多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都各自有不同的樂趣。     而且在台灣有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雖然2013年文化部公佈台灣民眾
Thumbnail
故事正精彩,懸疑、緊張,又要反轉。問提示反轉得過去嗎?安娜貝爾的點子能成功嗎?托比的際遇又將會是如何?讓我們看下去...... CH12 1、貝蒂失蹤了,保安官來到安娜貝爾家進行問詢。兩個弟弟被送去睡覺,唯獨安娜被要求留下,這讓她感到自己「與弟弟不同的長
Thumbnail
今天故事來到第8章-第11章。故事在開始精彩。 **CH8** 1. 露絲的眼睛失明了。究竟是誰扔的石頭?是針對露絲嗎?還是針對安娜貝爾?或者是安瑟先生?安瑟先生是德國人,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德國人普遍受到威脅。 Q1:為什麼會這樣? 2. 爸爸告訴弟弟們:「你們要好好照顧姐姐。」(安
Thumbnail
1080字 . 讀書會進入新的一本,來閱讀「狼洞之歌」。很沉重的一本書。 . ★一部震撼人心的紐伯瑞文學獎小說--★多家知名書評網星級評論+超過10家國際書評網盛讚 小鎮霸凌事件彷如世界大戰的縮影--將滿十二歲那年,安娜貝爾學會了:「說謊」會帶來嚴重後果,有時甚至人命關天……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