しば漬(紫蘇漬)-使用茄子與紫蘇發酵而成的紫紅色漬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しば漬(紫葉漬、柴漬)與酸莖千枚漬並稱做「京都三大漬物」。柴漬原本是茄子為主的紫色發酵漬物,而現今使用調味液調味處理並使用黃瓜與茄子為主的「調味柴漬」為主流。原本使用傳統製法的しば漬被另稱作「生柴漬」,本篇就介紹傳統的生柴漬。
圖片來源: 株式会社マイナビ 農業
柴漬是京都北方的大原地區自古以來的傳統發酵食物。柴漬的由來有諸說,較為人所知為如下。平清盛之女-平德子在源平合戰後,成為唯一的倖存者的平德子之後遁入佛門,院號-建禮門院。在大原地區的村人為了慰問她,獻上使用紫蘇葉醃漬的野菜,因此被給予しば漬(紫葉漬)的名稱。
柴漬的製作是將茄子薄切後,加入鹽與紫蘇葉等一起放入漬物桶中,最後放上重石進行發酵。與一般常見的發酵不同,柴漬發酵是使用夏天的氣溫進行發酵。最後完成之柴漬,具有紫紅色色澤、乳酸發酵的漬物。
柴漬發酵過程中,酸鹼值在發酵二十天左右明顯下降,並產生大量乳酸。在發酵初期,發酵作用的乳酸菌有兩種,同質性發酵(只產生乳酸)與異質性發酵(產生乳酸與酒精)並各佔一半。隨著發酵持續進行,同質性發酵增加,而異質性發酵減少。從乳酸菌群來看,發酵初期以腸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短乳酸菌(Lactobacillus brevis)等乳酸菌為主,之後已胚芽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為主。柴漬發酵中,如乳酸菌扮演重要腳色,若是發酵失敗的柴漬,造成乳酸下降並產生丙酸、丁酸、戊酸,使得產生不爽快的臭味。
柴漬紫紅色的原因是花青素所造成的。花青素在強酸下是紅色,弱酸或中性是紫色,鹼性下為藍色。柴漬紫紅色主要來自茄子中的茄黃酮苷(94%)所造成的,但茄黃酮苷相較於其他來自花果的花青素,對熱與紫外線穩定性較差。因此,作為茄黃酮苷穩定作用除了乳酸外,食鹽的添加以及紫蘇的添加也很重要。紫蘇中的花青素可穩定茄黃酮結構,不加入紫蘇一起發酵的しば漬無法形成漂亮的紫紅色。
參考資料
1. 平井達雄 「京都の漬物 」 調理科学(1981),14巻2号,103-105
2. 品川弘子, 西山隆造, 岡田早苗「しば漬の熟成に関与している乳酸菌の役割」 日本食品科学工学会誌(1996),43巻5号,582-585
3. 津久井亜紀夫「食品中のアントシアニン色素について」日本食生活学会誌(1998-1999),9巻1号,9-14
4. 品川弘子「「しば漬」の色調とアントシアニン色素」日本調理科学会誌(1999),32巻4 号,367-373
5. Hiroko SHINAGAWA, Ryuzo NISHIYAMA, Shigeo MIYAO, Michio KOZAKI. Organic Acid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Japanese “Shibazuke” Pickles.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Tokyo).1997, 3,2, 170-172
6. Shinagawa, Hiroko et al. “Change in Anthocyanin Pigments during the Maturation of “Shibazuke” Japanese Pickles.”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48 (1997): 1071-1076.
8. 京漬物.COM-京の三大漬物http://www.kyo-tsukemono.com/future/
9. 京都の「しば漬」から考える、文化と歴史を体現した「食べられる」サステナビリティ https://ideasforgood.jp/2020/04/21/kyoto-shibazuke/
10. 本当のしば漬けを知っていますか? 伝統の味、生しば漬け-https://agri.mynavi.jp/2017_09_28_62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106內容數
塩辛是日本的傳統的發酵食物,將魚類加上食鹽醃漬而成。在魚類使用河裡的香魚,也運用到海洋中的青花魚、魷魚等,此外也運用到魚類的內臟等。由於使用食鹽醃漬關係,因此在口感上偏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發酵食品在臺灣文化與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紹發酵食品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近年科技對其影響,期望能將臺灣傳統飲食文化透過發酵食品的發展更廣為人知。
Thumbnail
屬於十字花科的芥藍花苔口感脆嫩,富含多種維生素。除了以蒜頭清炒外,也適合搭配肉類,像是芥藍炒牛肉、芥藍炒臘肉,營養豐富又美味!
Thumbnail
講到發酵食品, 最具有中華特色的非「紅麴」莫屬, 紅麴中天然來源的紅麴色素和萃取後得到的機能性成分, 可以說是中華”發酵食品界的紅寶石”。 紅麴是什麼? 紅麴可稱作紅麴米、赤麴以及丹麴,是以蒸煮過的米加入紅麴菌後,經過溫度以及濕度等發酵條件,使菌株生長並產生色素而將米粒逐漸染成紅色,除了當
Thumbnail
什麼是清酒? 清酒,日文稱為「日本酒」,是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發酵酒。清酒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需要經過多次發酵和精細的處理。這種酒以大米、水、酵母和麴菌為主要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工藝,最終成為一杯清澈、芳香的美酒。 清酒的類型 日本清酒的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製作方法。以下是幾
Thumbnail
去年分享過台灣製造的手工職人泡菜,來自金門的協發行泡菜! 這次有更多特色泡菜介紹給大家啦! 協發行又和異業結盟推出超萌泡菜:番茄梅梅! 和包大山合作的番茄梅梅,不添加色素及非天然香料,使用百分百的日本梅酒釀造,番茄成份高達七成,還沒有嚐就流口水! 一夾起來就感受到汁水的飽滿,番茄梅梅選用頂級
Thumbnail
紫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香草,早在先秦時代就已廣泛種植。後世人們形容光陰流逝的「荏苒」一詞,本意是草木柔弱,往前溯源,指的正是紫蘇這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後世,人們更認識到它有豐富的藥性,並進一步廣泛應用在飲食當中,歷來許多典籍都記錄了紫蘇的食用方法。本文也分享了「大宋第一茶飲——紫蘇飲」的作法。
Thumbnail
如果白天已經攝取了不少的醣類,晚餐就可以來一份低醣又清爽的「韓式醃漬芝麻葉捲」。在夏天,這是很清爽的一道料理, 簡單的將醃漬過的韓式芝麻葉,包入肉片和小黃瓜,原本單吃有點偏鹹和辣的醃漬芝麻葉,在包入了肉片和小黃瓜之後,反而變得清爽美味。醃漬芝麻葉若只單獨包著白飯吃,也很開胃。 韓式醃漬芝麻
Thumbnail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問題持續延燒,目前已經確認紅麴原料當中出現的「未知物質」是青黴菌生成的有機酸(puberulic acid),本文整理了截至目前為止掌握到的所有資訊。
Thumbnail
近期蘇丹紅事件持續延燒,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威脅著台灣的食品安全。這篇文章探討了蘇丹紅的危害、合法的食用色素,以及消費者和食品業者應該如何應對此次食安危機,就讓營養師告訴你吃什麼能幫助代謝吧!
Thumbnail
蝦味先香辣口味也是使用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造的「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先前被檢出工業用染料「蘇丹色素三號」,後續衛生局發現還真不少使用該批辣椒粉製成的產品......
Thumbnail
發酵食品在臺灣文化與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介紹發酵食品的歷史、製作過程以及近年科技對其影響,期望能將臺灣傳統飲食文化透過發酵食品的發展更廣為人知。
Thumbnail
屬於十字花科的芥藍花苔口感脆嫩,富含多種維生素。除了以蒜頭清炒外,也適合搭配肉類,像是芥藍炒牛肉、芥藍炒臘肉,營養豐富又美味!
Thumbnail
講到發酵食品, 最具有中華特色的非「紅麴」莫屬, 紅麴中天然來源的紅麴色素和萃取後得到的機能性成分, 可以說是中華”發酵食品界的紅寶石”。 紅麴是什麼? 紅麴可稱作紅麴米、赤麴以及丹麴,是以蒸煮過的米加入紅麴菌後,經過溫度以及濕度等發酵條件,使菌株生長並產生色素而將米粒逐漸染成紅色,除了當
Thumbnail
什麼是清酒? 清酒,日文稱為「日本酒」,是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發酵酒。清酒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需要經過多次發酵和精細的處理。這種酒以大米、水、酵母和麴菌為主要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工藝,最終成為一杯清澈、芳香的美酒。 清酒的類型 日本清酒的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製作方法。以下是幾
Thumbnail
去年分享過台灣製造的手工職人泡菜,來自金門的協發行泡菜! 這次有更多特色泡菜介紹給大家啦! 協發行又和異業結盟推出超萌泡菜:番茄梅梅! 和包大山合作的番茄梅梅,不添加色素及非天然香料,使用百分百的日本梅酒釀造,番茄成份高達七成,還沒有嚐就流口水! 一夾起來就感受到汁水的飽滿,番茄梅梅選用頂級
Thumbnail
紫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香草,早在先秦時代就已廣泛種植。後世人們形容光陰流逝的「荏苒」一詞,本意是草木柔弱,往前溯源,指的正是紫蘇這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後世,人們更認識到它有豐富的藥性,並進一步廣泛應用在飲食當中,歷來許多典籍都記錄了紫蘇的食用方法。本文也分享了「大宋第一茶飲——紫蘇飲」的作法。
Thumbnail
如果白天已經攝取了不少的醣類,晚餐就可以來一份低醣又清爽的「韓式醃漬芝麻葉捲」。在夏天,這是很清爽的一道料理, 簡單的將醃漬過的韓式芝麻葉,包入肉片和小黃瓜,原本單吃有點偏鹹和辣的醃漬芝麻葉,在包入了肉片和小黃瓜之後,反而變得清爽美味。醃漬芝麻葉若只單獨包著白飯吃,也很開胃。 韓式醃漬芝麻
Thumbnail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問題持續延燒,目前已經確認紅麴原料當中出現的「未知物質」是青黴菌生成的有機酸(puberulic acid),本文整理了截至目前為止掌握到的所有資訊。
Thumbnail
近期蘇丹紅事件持續延燒,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威脅著台灣的食品安全。這篇文章探討了蘇丹紅的危害、合法的食用色素,以及消費者和食品業者應該如何應對此次食安危機,就讓營養師告訴你吃什麼能幫助代謝吧!
Thumbnail
蝦味先香辣口味也是使用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造的「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先前被檢出工業用染料「蘇丹色素三號」,後續衛生局發現還真不少使用該批辣椒粉製成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