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籍藝術為標竿的圖畫書作家李蘇西(Suzy Lee)[上]:《愛麗絲幻遊奇境》、《鏡子》

童里繪本洋行-avatar-img
發佈於活動公告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文/張靜宜

李蘇西的圖畫書創作以「書籍藝術」為標竿,進行一系列無文字圖畫書的視覺實驗,巧妙的佈局與運用書籍裝幀的限制,探索出一條想像的邊界線—書溝(gutter),玩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圖畫書閱讀。

前言

李蘇西是韓國圖畫書領域卓越的創作者,以無文字書和嶄新的視覺設計引起注目。2002年於義大利出版的Alice in Wonderland(圖1)為登壇之作。隔年無文字圖畫書《兔子的復仇》(圖2)一書獲得瑞士最美麗圖畫書獎,初登場氣勢不凡,此後作家展開旺盛的創作生涯,更於2016年入圍安徒生獎決審,李蘇西的作品無疑的已享譽國際,成為韓國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raw-image

李蘇西介紹

李蘇西(이수지, Suzy Lee 1974-)畢業於首爾大學美術系,從事插畫工作一段時間後,前往英國坎伯威爾藝術學院學習書籍藝術,李蘇西的圖畫書創作以「書籍藝術」為標竿,進行一系列無文字圖畫書的視覺實驗,巧妙的佈局與運用書籍裝幀的限制,探索出一條想像的邊界線—書溝(gutter),玩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圖畫書閱讀。以下介紹四部探索書籍邊界之作品:《愛麗絲幻遊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鏡子》、《海浪》、《影子》


邊界探索的前奏—《愛麗絲幻遊奇境》

《愛麗絲幻遊奇境》是她從插畫工作者轉為圖畫書創作者的關鍵作品,亦可視為「邊界」探索的前奏,這部作品開啟她探討書的形式、書與故事的關係並衍生出其後的「三部曲」。

《愛麗絲幻遊奇境》構想來自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1832-1898)的愛麗絲故事,作者表示,留學英倫時親炙的第一場展覽即為路易斯・卡洛爾的回顧展。展覽中,看了約翰‧坦尼爾(John Tenniel,1820-1914)的插畫原稿,也見到了卡洛爾手繪的愛麗絲,由於技巧樸拙,所以卡洛爾手繪的畫中人物散發出一股怪異感,但頗有吸引力。看完展後,愛麗絲的故事進入她的視野,她想理解為何讀者們如此喜愛這部作品。經典重讀多次,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夢中之夢」的氛圍與不尋常的人物激起她的靈感,讓她有了想改編經典的念頭,經過一番準備與研究,李蘇西創作出純圖像版的《愛麗絲幻遊奇境》。

《愛麗絲幻遊奇境》這本無文字書的構成概念,依據李蘇西自身的說法,可略分為三個部分:「一場演出、一座劇場、一本書」。

「演出」:當然是由愛麗絲與兔子擔綱,他們在劇中有精彩的追逐場面:那是由好多張美術史上知名的畫作所構成的場景。

「劇場」:整場戲的舞台位於一座壁爐裡。那座壁爐原型來自作者倫敦住所內的設備。既是劇場,那就一定要有觀眾,作者「安排」了幾位兒童觀眾來看《愛麗絲幻遊奇境》這齣戲。

「書」:戲、劇場和觀眾都被包含在整本書中。最後,作者巧妙地在書中放入「手」的痕跡,「手」的出現此一設計,提醒了讀者的存在:讓我們看到我們在翻頁和閱讀此書的動作與行為,這是一個高明後設的創作形式,「手」的存在也意味著藝術家以雙手創造了舞台、創造了書籍。

此書以攝影人像和素描人型反應實境與虛境,兔子與愛麗絲奇幻的追逐劇情,展開於一張張著名的畫作所構成的舞台。這些名作也是解讀這段奇幻劇情的重要圖像,以它們來重複和延伸真實與虛幻交錯迷離的效果,讓我們在多層複雜的真實與虛構的曖昧中迷失、疑惑,以凸顯卡洛爾的「夢中之夢」的體悟。

例1:愛麗絲跌落的第一個畫景,是以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所繪的《鞭打耶穌》(Flagellation of Christ,約繪於1458-60年)來製作的。這幅圖畫運用了文藝復興時期最新的視覺表現方法—透視法。這幅圖畫在西方藝術史中,被認定為最早能將透視線集中於單一消失點的作品。舞台上愛麗絲落在畫外,然而兔子竟已匆匆溜進畫中庭內(圖3),兔子怎麼跑進畫裡的?愛麗絲要如何進入畫中?這幅圖景展示了繪畫在二度平面上生產了三度立體空間的幻覺效果。

raw-image

例2:愛麗絲穿越的第三幅作品是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瑞斯勒之墓》(The Tomb of the Wrestlers,約繪於1951-52年)。舞台上被一朵與整個舞台空間一樣大的玫瑰花所充滿,而愛麗絲則是卡在花瓣間,或者說,她正要從中鑽出來。令人疑惑的是:怎麼有那麼大的花呢?是花朵很大,還是舞台其實很小?卡在花瓣間的愛麗絲讓人聯想到卡洛爾筆下,身高大小變化了好幾次,一度被卡在房子裡的愛麗絲。

例3:書中運用了一幅來自朝鮮時期的民畫《兔子圖》(圖4)。這是書中唯一一張來自作者國族藝術史中的圖畫。這幅畫經作者重新佈局,以左右對稱的鏡像方式呈現。出現兩邊一模一樣的風景、兩個愛麗絲和四隻野兔,書籍的裝訂處出現卡洛爾原著插圖裡的雙胞胎兄弟。愛麗絲和兔子各有視角,原畫裡的野兔看起來似乎也加入混戰的行列,野兔子的姿態左右顧盼,彷如也在逃避追逐。朝鮮時期的山水風景繪畫又讓人感覺來到古代的異國他方。

raw-image

例4:最後,愛麗絲即將被兔子抓住的前一個場景。她跑進一個奇怪的房間,這個房間以馬格利特的作品《個人價值》(Personal Values)的空間為背景。作者所引用的這幅畫作裡所有的物品都「不符比例」,恰巧可製造出突兀又荒謬的效果,在馬格利特的原畫裡:小床上放著一把比床還大的梳子,肥皂塊體積竟和火柴棒相當,高腳杯與衣櫃高度接近。李蘇西更換了部分道具,但同樣都是「比例顛倒」,闖入畫裡的愛麗絲身高只有高腳杯的一半高。在此景中,真實與虛構的錯亂幾乎達到極致。

故事進入尾聲,就在兔子抓到愛麗絲之際,畫面變成皮影戲,雖然是兔子抓住愛麗絲,但是,畫面上隱然有一雙巨大的手伸向舞台,是人抓兔子?還是兔子抓人?燈暗,舞台一片漆黑。等到燈亮時,結局完全令人意外與吃驚:舞台上端坐於椅子上的是一位小孩的實景攝影圖像,這孩子有著一顆絨毛兔子頭,和一副小女孩的軀體。此書書名頁,卻放著一個剛好相反的圖像:那是一隻絨毛兔子,帶著一個小女孩的面具。是愛麗絲喬裝兔子或是兔子喬裝愛麗絲?一切似乎只能以李蘇西所提示的,夢中有夢,來解釋整個奇幻場景與情節了。

我們的人生,不就是一場夢

如同劇場一般,演出結束後,觀眾離席,觀眾起身時,讀者將會發現,原來所有的故事都發生於一座壁爐裡。壁爐外有個女子正在打掃室內、清掃壁爐內部。爐子上方演出的模型道具,散置在壁爐上面,隱約可看到幾張畫作明信片,分別是霍爾班(Holbein Hans the Younger)的《使節》(The Ambassadors),范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諾非尼的婚禮》、波拉約奧洛(Antonio del Pollaiuolo)的《阿波羅和達芙妮》。這是作者向我們展示了書中劇場的「後臺」,上述這些圖片與這本書有著重要關聯,例如,《阿波羅和達芙妮》這張圖片,作者以負片嵌在最後一幕愛麗絲被兔子抓住的場景裡,作為隱喻 ; 女子開始打掃壁爐時,畫面上出現與真實尺寸一樣的手指擱在書頁上,提醒觀眾/讀者:翻頁是書籍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圖5)。這場演出裡,觀眾/讀者的手也是參與演出的一部分,在故事進行時,我們沈浸在故事裡,不自覺是「翻書的手」讓「紙上劇場」成為可能。最後,一行彷如打字機敲下的字體寫著「我們的人生,不就是一場夢」,這是卡洛爾的墓誌銘,作家以此向卡洛爾致敬。

raw-image

藝術家向來被認為是可以帶來嶄新視野的人,李蘇西選用了幾幅在繪畫史上具有「開創新局」的畫作進行改編。這些作品無庸置疑已是西方美術史上的里程碑,為後人開啓了新的視野,她善用這些畫作的透視、錯覺製造出耐人尋味的效果,愛麗絲與兔子闖入其間,虛實交錯,讓古、今視點有了新的交會。


書籍藝術的新元素:書溝

李蘇西至為關切書籍的物理性和關於書籍製做的技術,書籍的裝訂即是將眾多書頁集合在一起,形成頁與頁交錯的摺疊空間,這核心技術向來為人忽略,在後來的創作中,即《鏡子》、《海浪》、《影子》這三部作品(圖6)中李蘇西將其提升為創作的核心要素。以「書溝」這個裝訂處,作為「書籍的邊界」,進行「實境」與「虛幻」變化的遊戲,以此來說故事。

李蘇西隨後並出版了創作筆記:《李蘇西的圖畫書—現實與幻想的邊界,圖畫書三部曲》(以下簡稱《創作自述三部曲》以免與三部圖畫書作品合稱的「三部曲」混淆),《創作自述三部曲》是她的創作秘笈,透過此書,作者一一說明這三部圖畫書的靈感、共通點、與創作過程。

raw-image


三部作品裡獲得2008年紐約最佳圖畫書獎的《海浪》知名度最高,迄今已賣出14個國家的版權。《鏡子》是三部以書溝為焦點的書籍中最早被創作出來的作品(參見表1),但也是能見度較低的一部作品。其實,《鏡子》對李蘇西的書溝創作實驗有著不可小看的影響力。

raw-image

對稱與迷惑—《鏡子》

李蘇西表示她在《愛麗絲幻遊奇境》中安排那對雙胞胎兄弟時,想到了一個鏡像。她覺得這個點子不錯,應該把它變成一本書,這算是個實驗,她想看看當它變成一本書之後的感覺如何。她以速寫加上電腦處理,短短一星期的時間就完成了《鏡子》這本書。雖然此書的完成時間很短,但是整個過程卻是嚴謹的。如此快速,是因為有了篤定的構思與單純的技法。

《鏡子》、《海浪》、《影子》三本書各有一個主色調。《鏡子》的主色為橘色。作者認為橘色和黑色放在一起會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鏡子》正想傳遞一種不安與騷動感。

《鏡子》空白的書頁右下角坐著一位孤單的小女孩。翻頁後,左側原本空白的位置,竟然出現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小女孩(圖7),就像照鏡子一樣。這是一本書,哪來的鏡子呢?「所謂鏡子的空間製造是來自讀者心中。所以讀者得假想:書的邊緣和中軸線(書溝)構成一面鏡子。」這是第一層的幻想,如果讀者無法和創作者產生此默契,接下來的故事就無法成立。

主角從驚訝、不安、害怕,到後來好奇、扮鬼臉、探測、確認對方友善與否,種種行為完全「相稱」的顯現在「鏡子」(畫面)上。確認對方存在與友善後,開始有了更多的互動,「兩個小女孩」樂得手舞足蹈,故事來到高潮:主角和鏡像人物互相靠近,愈來愈近、愈來愈近…就在她們倆碰觸到彼此的瞬間,迸出一大片斑斕絢麗的色彩,下一頁,她們被吸入書籍的裝訂線裡,那裡到底是哪裡呢?應該不是鏡子的背面吧!故事進行至此,所有圖片「幾乎都是對稱的」。雖然作者在電腦繪圖時已做了微調,讓對稱的畫面有細微的差異,但這不容易察覺。影像進入書溝之後,作者以一個空白的跨頁,留給讀者思考。

繼續翻頁,兩個孩子的影像從書籍中軸線悄悄地舞動浮現,緩慢、優雅。中軸線的功能與魅力,在此已被充分地凸顯,表示那是一處奇幻空間,這是第二層的幻想。「通過鏡子後出來,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剛浮現的畫面,沒什麼異樣,兩側依然如「照鏡子般」。但接下來,右側小女孩的動作明顯出現了不對稱。我們回頭看看首頁,初登場時小女孩是從右頁出現的,但是從鏡子出來後,右側的小女孩成了模仿者,讀者可從她老是慢半拍的動作窺知一二,從鏡子出來後,她們倆的位置是否對調了?

右側小女慢半拍的肢體動作,大大的激怒了左側的小女孩,因為左側的小女孩每次發完怒,都不見對方馬上回應,得等到下一秒(下一頁),右側的小女孩才會反應出方才發怒的影像,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生氣都在下一秒,反射回來。故事前半段「對稱」的影像,令人歡愉,故事後半段「不對稱」的影像讓人迷惑、生氣。終於,左側小女孩止不住自己的怒氣,朝書溝一推,令人驚訝的是,一面往後傾倒的鏡子,和一臉同她一樣錯愕的鏡像,鏡子後退、摔碎。

故事結束了,有個孩子孤單地坐在圖畫書的「左下角」(方出場時,坐在右下角)這和初登場的那個孩子是同一個嗎?剛才跟她一起遊戲那個女孩是她自己?

《鏡子》這部作品,無文字,沒有半點「道德教訓」,不具「知識性」,加上「怪異」的空間遊戲,也許太「前衛」了,這部實驗性很強的作品2003年於義大利發行後,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直到李蘇西的《海浪》在國際獎項中大放異彩後,舊作《鏡子》才被當成新作般熱捧,並且很快速地賣出六個國家的版權。這有趣的現象連作者都說,也許是出版者從中發現「有趣的連結」。

《鏡子》顛覆了鏡子的常理,對我們熟悉的、相信的世界提出懷疑。在《鏡子》的封底,作者仿作了一幅馬格利特的《禁止複製》(圖8),此書正如馬格利特的畫作精神,一切都開放解讀。

raw-image


👉以書籍藝術為標竿的圖畫書作家李蘇西(下):《海浪》、《影子》


張靜宜: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目前博士進修中。碩士論文《韓國圖畫書發展考察初探》獲教育部論文優良獎。學術興趣為韓國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圖畫書藝術。「當老虎抽菸斗的時候」圖畫書研究專欄作者。

👉 收藏 Suzy Lee :https://reurl.cc/moDn3M

︿︿︿︿︿︿︿︿︿︿︿︿︿︿︿︿︿︿︿︿︿︿︿︿︿︿︿︿︿︿︿︿︿︿︿Copyright ©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包含商業空間)做任何他用。如欲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 All texts an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Maison Temps-Rêves Co.. Unauthorized excerpting and copying are prohibited, and any other use (including commercial space)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prohibited. If you want to share, please repost in full and indicate the sour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權愛榮-avatar-img
2024/03/28
你好?我在韓國的兒童文學研究者權愛榮。在查資料的中找到了你寫的檔案。很高興你研究韓國兒童文學。一會機會的話跟你聊一聊。我很感興趣台灣兒童圖畫書。現在要查一查在台灣出版的韓國圖畫書的内容而且你寫的碩士論文。但真遺憾在網路上不能得到。
童里繪本洋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05
權愛榮 Hello Dear, Please Email us by . We can contact you further, Thank you very much.
avatar-img
童里繪本溫室 • 插畫培養皿
236會員
188內容數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2025/04/26
DoubleBob 是一位神祕而罕見現身的創作者,長年活躍於圖像藝術與漫畫的交界處。他的作品不僅挑戰傳統漫畫的形式與語言,也經常帶領讀者進入一種介於夢境與現實、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地帶。自 2008 年起,他便與致力於藝術漫畫實驗的法比聯合出版社 Frémok 展開合作,創作出多部風格獨具的作品。Dou
Thumbnail
2025/04/26
DoubleBob 是一位神祕而罕見現身的創作者,長年活躍於圖像藝術與漫畫的交界處。他的作品不僅挑戰傳統漫畫的形式與語言,也經常帶領讀者進入一種介於夢境與現實、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地帶。自 2008 年起,他便與致力於藝術漫畫實驗的法比聯合出版社 Frémok 展開合作,創作出多部風格獨具的作品。Dou
Thumbnail
2025/04/07
來自比利時的Anne Brouillard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巧妙地將文字與插圖交織在一起。她的筆觸帶有詩意,文字在她的筆下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一種音韻的音樂,彷彿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一種悠揚的旋律。她的書寫,敏銳地捕捉到感官語言的微妙變化,隨著季節的變遷、一天中時刻的更替流轉。
Thumbnail
2025/04/07
來自比利時的Anne Brouillard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巧妙地將文字與插圖交織在一起。她的筆觸帶有詩意,文字在她的筆下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一種音韻的音樂,彷彿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一種悠揚的旋律。她的書寫,敏銳地捕捉到感官語言的微妙變化,隨著季節的變遷、一天中時刻的更替流轉。
Thumbnail
2025/03/13
Jung在比利時、法國、歐洲出版界以奇幻漫畫知名。無論是奇幻漫畫或圖像小說,主題意識總是集中在「異鄉」、「母性」和「認同感」上。在影片首映會的一場採訪中,他說希望這部自傳電影不要給韓國人帶來傷害。 也不希望領養的孩子被刻畫成犧牲者。 這部作品並不是爲了追究某人的責任,而是講述了一個領養兒的成長過程,
Thumbnail
2025/03/13
Jung在比利時、法國、歐洲出版界以奇幻漫畫知名。無論是奇幻漫畫或圖像小說,主題意識總是集中在「異鄉」、「母性」和「認同感」上。在影片首映會的一場採訪中,他說希望這部自傳電影不要給韓國人帶來傷害。 也不希望領養的孩子被刻畫成犧牲者。 這部作品並不是爲了追究某人的責任,而是講述了一個領養兒的成長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童書,國語日報、大石國際、Dover Publications,適合10~12歲以上,是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的愛麗絲繪本系列,整體評分:★★★☆☆
Thumbnail
童書,國語日報、大石國際、Dover Publications,適合10~12歲以上,是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的愛麗絲繪本系列,整體評分:★★★☆☆
Thumbnail
<Masterpieces_Alice in Wonderland_1000 PCS_產地:中國>
Thumbnail
<Masterpieces_Alice in Wonderland_1000 PCS_產地:中國>
Thumbnail
趁著書店前後展覽的銜接空檔,童里店面的大牆面快閃展示了現有的「拉頁書」繪本。 拉頁書是繪本常見的一種形式,指的是近乎一體成形的書頁,透過手風琴般可以一排拉開的經書摺方式裝訂,也叫做手風琴書。摺線將畫面分割成好幾個面,未展開時保留了書籍翻頁的特性,每個面都有單頁的功能。展開後亦可成為新的景色。
Thumbnail
趁著書店前後展覽的銜接空檔,童里店面的大牆面快閃展示了現有的「拉頁書」繪本。 拉頁書是繪本常見的一種形式,指的是近乎一體成形的書頁,透過手風琴般可以一排拉開的經書摺方式裝訂,也叫做手風琴書。摺線將畫面分割成好幾個面,未展開時保留了書籍翻頁的特性,每個面都有單頁的功能。展開後亦可成為新的景色。
Thumbnail
繪本創作只能用畫筆嗎?除了畫筆,我們還可以用甚麼創作? 繪本創作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媒材和工具,這些媒材能夠為故事增添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這些媒材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創造出獨特且多樣的繪本作品。每種媒材都有其特殊的藝術效果和表現方式,讓繪本創作者能夠選擇最適合表達故事的方式。
Thumbnail
繪本創作只能用畫筆嗎?除了畫筆,我們還可以用甚麼創作? 繪本創作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媒材和工具,這些媒材能夠為故事增添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這些媒材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創造出獨特且多樣的繪本作品。每種媒材都有其特殊的藝術效果和表現方式,讓繪本創作者能夠選擇最適合表達故事的方式。
Thumbnail
繪本就像是一道菜,每一個作者就像是廚師,該怎麼烹調?用哪些食材烹調都是一門學問。然而,由於繪本大多數是用彩繪的, 繪本,picture book,又譯為圖畫書。圖像是繪本的靈魂,帶著讀者們逐頁鑽入情境,展開一場名為閱讀的旅程。 繪本一定得用畫的嗎?答案是不的。
Thumbnail
繪本就像是一道菜,每一個作者就像是廚師,該怎麼烹調?用哪些食材烹調都是一門學問。然而,由於繪本大多數是用彩繪的, 繪本,picture book,又譯為圖畫書。圖像是繪本的靈魂,帶著讀者們逐頁鑽入情境,展開一場名為閱讀的旅程。 繪本一定得用畫的嗎?答案是不的。
Thumbnail
作者:Aleksandra Artymowska雅莉珊卓.雅提莫斯卡 譯:廖珮杏 ———————————— 本書作者用新穎的角度詮釋經典故事、結合五花八門的益智遊戲與繪圖,Chace可以花一個上/下午耐心的解謎,也刷了好幾次,本週再作為睡前讀物,每晚解謎10頁,幾乎倒背如流了!
Thumbnail
作者:Aleksandra Artymowska雅莉珊卓.雅提莫斯卡 譯:廖珮杏 ———————————— 本書作者用新穎的角度詮釋經典故事、結合五花八門的益智遊戲與繪圖,Chace可以花一個上/下午耐心的解謎,也刷了好幾次,本週再作為睡前讀物,每晚解謎10頁,幾乎倒背如流了!
Thumbnail
《黑鳥》與《小江》是李蘇西的兩部小品,前者「薄」,只有16幅畫,後者「小」,版面小於市面常見的圖畫書開本,體積約一張A4影印紙對折的大小,但是厚達80頁。這兩部小品,共通處是嫻熟的速寫功力。
Thumbnail
《黑鳥》與《小江》是李蘇西的兩部小品,前者「薄」,只有16幅畫,後者「小」,版面小於市面常見的圖畫書開本,體積約一張A4影印紙對折的大小,但是厚達80頁。這兩部小品,共通處是嫻熟的速寫功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