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把對方當成一個人,《成為一個新人》 /寓言家

更新於 2021/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張子午 出版:衛城出版
英文有句諺語說:Step into someone’s shoes,有許多時候,關於同理心,往往發自我們能夠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見世界而產生的。
但我們站在對方角度所看見的世界,更多的時候會有程度的極限、會有經驗的限制,這讓我們對自己所不理解的人事物,有時產生困惑、有時產生了指責或怪罪。
我們往往都感冒過,或在哪兒受過傷,我們能輕易理解關於生理疾病上的不舒服。但對於精神疾病我們無法觸及、理解不能,因為對於那樣疾病的描述,我們半知半解,又大多太過籠統,終隔一層的結果,便是讓這樣的聲音,深深埋藏在眾人之中。如果沒有發生什麼事、也無人刻意挖掘,就如此被埋沒。但是看不見的,真的就不存在嗎?
  • 看待與理解世界的方式
2016年三月底發生的內湖女童名案引發社會極大的關注。但在社會中一片片人人喊殺的聲音中,女童小燈泡的媽媽反而展現出一種「非典型」的被害形象,比起「討一個公道」,女童媽媽反而直指問題核心:到底為什麼對方會這樣?這個人發生了什麼事?比起二元探討死刑和廢死,小燈泡的母親真正把王景玉當成一個人來看到,並認知到真正的防治之道或許才是社會中真正重要的問題。
「懷胎十月,母乳一年的我,都不能代表小燈泡了,我一直都只代表我自己。」小燈泡的母親將問題放回了自己的主體身上,讓我們反思,當我們只能囿於視角狹隘,而無法看見全貌時,真的要貿然妄下定論嗎?還是更應該退後一步,抱持疑惑,積極去練習看清全貌、還有理解世界的方式呢?
  • 許許多多的傷害,來自於不理解
我們想過與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是如何的嗎?書中大量舉出台灣近幾年與精神疾病相關所串連起的一系列影響:因精神疾病而自殺、自殺者遺族、精神疾病殺人者、被害者家屬、精神疾病患者的家人⋯⋯這些人真正真實存在在社會中。而當我們都共處於同一塊土地上,我們不能為其貼上一個標籤就視而不見,面對這樣的問題,更不是「處理」問題,依舊要回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憂鬱症就要看開一點啊。」、「你要往好處想。」常常聽見這樣的話,其實不適合對憂鬱症的患者說出口,這往往都是一種二度傷害。而這樣的傷害其實就來自於我們無法同理。或許我們沒辦法真正站在誰的角度為誰發聲和思考,畢竟我們無法真的成為誰。但我們還是要試著盡一點努力,去看見理解的可能性,回到人與人之間,直面彼此的真誠。
  • 回到本質上
看不見的,不一定不存在;而我們看見的,也往往未必就是真實的。我們慣常以雙眼所見,輕易定義世界中正常與異常的界線,並用這樣異樣的眼光去看待或是嘲弄我們不認為常見的人事物。比方我們常說「神經病」,或罵人「你又忘了吃藥」等等。但到底是誰定義了正常與不正常?這樣無意識的言語,其實也加重了我們對於這樣疾病的歧視,營造一種集體的貶抑態度。而這樣的貶抑,也讓這樣的疾病變成一種不能說出口的禁忌。而我們也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不知不覺的推了一把,加強了這樣的歧視存在。更多時候,我們或許應該回到人的本質上,練習真正去看見一個「人」,反而更能擺脫更多不必要的枷鎖。
我喜歡作者在《成為一個新人》中以一種客觀又不失溫柔的角度,讓我們回顧了這一連串事件中,發生的脈絡。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在當中明瞭因果、沒辦法單透過哪些人的眼睛,來看見某些真相,但作者在書的尾聲提及,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段旅程,「透過精神疾病這條渠道,讓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社會、現場與歷史彼此交會。」只有不斷提醒自己回到本質上,我們才能清明看待。
感謝Readmoo閱讀最前線刊登
購書連結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8內容數
以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學書籍為主,包含台灣,古今中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寓言家閱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橋上的魔術師全書在第一頁就引了馬奎斯的一句話:「我真正想當的是魔術師,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很緊張,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中。」
《倒數五秒月牙》的兩個主角原本是研究所的同學,出生台灣卻到日本工作的林妤梅,和出生日本卻到台灣工作的淺野實櫻——在跨越文化、空間、性別後——兩人之間,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距離?身為女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到底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看待?
精神分析博士、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瑪蒂‧蘭妮所寫的內向心理學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害羞內向,而是一種氣質的典型。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在人群興奮交際的場合,我特別容易疲憊?為什麼當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總是得好好整理,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天橋上的魔術師全書在第一頁就引了馬奎斯的一句話:「我真正想當的是魔術師,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很緊張,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中。」
《倒數五秒月牙》的兩個主角原本是研究所的同學,出生台灣卻到日本工作的林妤梅,和出生日本卻到台灣工作的淺野實櫻——在跨越文化、空間、性別後——兩人之間,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距離?身為女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到底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看待?
精神分析博士、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瑪蒂‧蘭妮所寫的內向心理學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害羞內向,而是一種氣質的典型。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在人群興奮交際的場合,我特別容易疲憊?為什麼當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總是得好好整理,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進健身房加入會員,在離家約10分鐘的距離,那簽約的桌上,拿著筆,背後不斷傳來槓片撞擊的鏗鏘金屬巨響,每一聲震響,身體跟著縮了一下,抱著包包的雙手緊挨著自己,就這樣,在不安的氣氛下,拉開了改變的序幕。 一開始,目標過於遠大不實際,畫面很美,結果大概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
Thumbnail
你有一身好廚藝,不幸生在一個恐怖集權國度,「幸運」雀屏中選,當上獨裁者的御用廚師。你的料理讓這殺人如麻的獨裁者很滿意,但同時你也知道周圍沒有人敢跟你說,上一個廚師的下落何處...... 最近看完了沙博爾夫斯基的《獨裁者的廚師》。沙博爾夫斯基的前作是《跳舞的熊》,這兩書在主題及寫作編排有共通之處。
Thumbnail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本書挑選個人中心治療創始者Carl Rogers十年間所寫文章集結成書,內容關乎心理治療各面向觀點,包含個案在心理治療各階段的變化,或以一位治療者觀點描述協助關係的特徵,也論及心理治療研究方法。然而,最重要的是,作者正試圖回答一個問題,也就是本書書名:究竟如何,我們才能成為一個人?
Thumbnail
在《完美搭檔》裡面這種困難的抉擇,貫串整部電影。為了留住「責任之家」,世賀開價幫人偽造假的志工服務證明,到底對不對?讓東究留在世賀身邊「服侍」他比較好,還是回到廿年來沒照顧過他的母親身邊?強制把「責任之家」的人都遷移走,只因為機構即將被關閉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
Thumbnail
放棄是一種本能的話,不放棄大概是一種人性。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本能的去掠食與獲取資源,是懂得放棄的本能。但人類在某些時刻,即使認定自身的能力無法企及,仍會對這樣的現況懷有一絲希冀。
Thumbnail
將你憧憬的對象作為模範組,時時刻刻從他身上學習,並與之切磋,努力將自己的實力提昇到可以與他並駕齊驅的地步。擅自作主也沒關係,只要讓你的心知曉,你就是想要成為像那樣理想的存在,你的心便會引領你前往那個訂定的目標。 越是與厲害之人為伍,便越是能鞭策自己成長。然後久而久之,成為自己崇拜的對象。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還記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進健身房加入會員,在離家約10分鐘的距離,那簽約的桌上,拿著筆,背後不斷傳來槓片撞擊的鏗鏘金屬巨響,每一聲震響,身體跟著縮了一下,抱著包包的雙手緊挨著自己,就這樣,在不安的氣氛下,拉開了改變的序幕。 一開始,目標過於遠大不實際,畫面很美,結果大概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
Thumbnail
你有一身好廚藝,不幸生在一個恐怖集權國度,「幸運」雀屏中選,當上獨裁者的御用廚師。你的料理讓這殺人如麻的獨裁者很滿意,但同時你也知道周圍沒有人敢跟你說,上一個廚師的下落何處...... 最近看完了沙博爾夫斯基的《獨裁者的廚師》。沙博爾夫斯基的前作是《跳舞的熊》,這兩書在主題及寫作編排有共通之處。
Thumbnail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本書挑選個人中心治療創始者Carl Rogers十年間所寫文章集結成書,內容關乎心理治療各面向觀點,包含個案在心理治療各階段的變化,或以一位治療者觀點描述協助關係的特徵,也論及心理治療研究方法。然而,最重要的是,作者正試圖回答一個問題,也就是本書書名:究竟如何,我們才能成為一個人?
Thumbnail
在《完美搭檔》裡面這種困難的抉擇,貫串整部電影。為了留住「責任之家」,世賀開價幫人偽造假的志工服務證明,到底對不對?讓東究留在世賀身邊「服侍」他比較好,還是回到廿年來沒照顧過他的母親身邊?強制把「責任之家」的人都遷移走,只因為機構即將被關閉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
Thumbnail
放棄是一種本能的話,不放棄大概是一種人性。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本能的去掠食與獲取資源,是懂得放棄的本能。但人類在某些時刻,即使認定自身的能力無法企及,仍會對這樣的現況懷有一絲希冀。
Thumbnail
將你憧憬的對象作為模範組,時時刻刻從他身上學習,並與之切磋,努力將自己的實力提昇到可以與他並駕齊驅的地步。擅自作主也沒關係,只要讓你的心知曉,你就是想要成為像那樣理想的存在,你的心便會引領你前往那個訂定的目標。 越是與厲害之人為伍,便越是能鞭策自己成長。然後久而久之,成為自己崇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