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阿母,我被通緝了。師生座談會前世界建築史課程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C Source: Wikipedia

CC Source: Wikipedia

幾點聲明,即使大概很難真的解釋清楚:

  • 歷史,並非直線進化的演進;不一定得先上(或經歷過)近代才能進入現代,金門史就不是,整個遠東基本上都不是。
  • 建築史當然也不是直線進化的,金門建築史也不是,整個遠東建築史也不算是。現在的西方學院早不如此授課了。
  • 也因而,沒有所謂「銜接不上近代建築史課程內容」;本來就沒有一與二的前後關係,當然也沒有銜接的必要;
  • 談建築風格,坊間書已如牛毛,不能理解為何還須在課堂中聽講方能記得此知識/答案(而不是習得自行探索與研究的技術與實務)。
  • 到底是要學「現在世界正在思考的」,還是要教「早已被西方捨棄的」建築史?

接著,在這堂課裡,所教授的、所期望各位學到的,是「關於建築/空間論述的基本功,是觀念、方法與技巧」,好在大五時能協助各位自主進行必要的案例分析與議題探討;這,才是建築創作(與史學)中極為實務的訓練與用途。

尤其是,若整個五年就只有這學期才有如此的訓練;不願學、沒學到,到了第五年卻又被期待著自動懂得這從沒真的在課堂中教過的觀念或技巧。甚至回過頭抱怨沒有教。這對誰都不公平吧?

紀大偉,收錄於《膜》(2011聯經復刻版)

紀大偉,收錄於《膜》(2011聯經復刻版)

最後一點,

  • 好,就算還是要教「風格」,那請問,知道這些後,設計(課或未來的執業)又將因此得到哪些幫助?連建築師都不考了。

一如許麗玉建築師於《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2020)的序言,以〈看不見台灣的「台灣現代建築」〉為題所言:

教科書化的歷史形式幫不了台灣的建築師,新建築的產出與所處的環境及居民越來越無關,更與社會生產一刀兩斷,成為看不見台灣的台灣建築,這也造成了今日像史建這類的建築師或一般看待「台灣(現當代)建築」的反應:對形式熱衷,對社會冷感。

「歷史是混血的,在南方尤其迷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boratorium Pakakeri
123會員
17內容數
Laboratorium Pakakeri的其他內容
2024/02/20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2024/02/20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2023/12/15
注意各層平面應有之各項資訊,好協助評圖老師給予更適當之建議;鄰房建議呈現以協助設計內容之自我檢討,亦協助讀者/評圖老師更能理解你作品的設計意圖
Thumbnail
2023/12/15
注意各層平面應有之各項資訊,好協助評圖老師給予更適當之建議;鄰房建議呈現以協助設計內容之自我檢討,亦協助讀者/評圖老師更能理解你作品的設計意圖
Thumbnail
2023/10/27
孤獨常伴隨懼怕,然而這即自由的根本
Thumbnail
2023/10/27
孤獨常伴隨懼怕,然而這即自由的根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Thumbnail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教科書化的歷史形式幫不了台灣的建築師,新建築的產出與所處的環境及居民越來越無關,更與社會生產一刀兩斷,成為看不見台灣的台灣建築,這也造成了今日像史建這類的建築師或一般看待「台灣(現當代)建築」的反應:對形式熱衷,對社會冷感。 許麗玉,2020,《末年》
Thumbnail
教科書化的歷史形式幫不了台灣的建築師,新建築的產出與所處的環境及居民越來越無關,更與社會生產一刀兩斷,成為看不見台灣的台灣建築,這也造成了今日像史建這類的建築師或一般看待「台灣(現當代)建築」的反應:對形式熱衷,對社會冷感。 許麗玉,2020,《末年》
Thumbnail
歷史建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歷史建築?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每個專業領域也有不同的解答,但是對我們建築人來說究竟是為什麼呢?也許我們從剛入學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建築史,接觸歷史建築。但對那時的我們來說,也許這只是一門課程,我們並不清楚課程設置的意義所在,只是為上課而上課。
Thumbnail
歷史建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歷史建築?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每個專業領域也有不同的解答,但是對我們建築人來說究竟是為什麼呢?也許我們從剛入學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建築史,接觸歷史建築。但對那時的我們來說,也許這只是一門課程,我們並不清楚課程設置的意義所在,只是為上課而上課。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其實已經「過時」了!那是一套排除民間文學、非漢族民族的文學、民國時期左翼文學(魯迅、蕭軍、丁玲等人)等等成份的知識體系,而且也不包含1949年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
Thumbnail
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其實已經「過時」了!那是一套排除民間文學、非漢族民族的文學、民國時期左翼文學(魯迅、蕭軍、丁玲等人)等等成份的知識體系,而且也不包含1949年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