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東京台北兩地差異發現!】(音檔上線)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我想,藝術家應該是上天賜給人類珍貴的寶藏,他們承受苦痛荊棘,而昇華幻化出美好的作品供我們欣賞,值得我們好好厚愛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

raw-image

當聽到塩田千春在講述其創作思維,也一直為癌症帶來的身心折磨,自然對創作作品產生具大影響,也許因此在作品裡更感受到她對藝術的熱情與毅力。〈森美術館〉館長也是該展策展人的片岡真實提到,塩田是個沒有展覽就活不下去的人,當全球疫情肆虐,許多展覽巡迴站都因此中止或取消,塩田可以繼2019年東京展之後,能在台北如期辦展她應該是相當高興!

raw-image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生涯裡最大規模的展覽,2019年在〈森美術館〉舉辦時吸引了66萬觀眾前往觀賞,台灣則作為國際巡迴的第一站,也是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因防疫有成,能夠順利舉辦的巡迴第一站。塩田此回帶了7位工作人員經過14天的隔離,加上〈臺北市立美術館 〉50位以上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當塩田團隊來台的隔離期間,便展開展場木工硬體的施作,同時以技術顧問的性質來指導台灣專業團隊,如何一條條把線給拉好拉滿,並做出藝術家想要的表現,在短短兩週的佈展時間內順利完成。

raw-image


展中將有過去塩田過去25年、一百多件作品展出,作品大多是傳達心裡的糾葛、格鬥、情緒或是難以說明自己是誰的心情。
1972年出生大阪的塩田千春,從12歲就立志這輩子要從事藝術的工作,她的前24年在日本度過,之後24年定居在德國柏林,並曾向和藝術先驅Marina Abramovic與Rebecca Horn學習,領域涵蓋繪畫、雕塑、行為、裝置、攝影錄像與舞台設計等。作品裡經常探討生死、存在、變化、記憶與夢境。之所以會用線條來創作,主要是上了美術大學開始繪畫後,遇到瓶頸,覺得平面繪畫不能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將畫布上的黑線轉而放置在三次元的空間裡,因此一開始是用黑色的線條來創作。


在這次作為海外展的第一站,很多人都很關心同一個展覽在兩地的展覽方式與內容有何差異?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同時帶進我自己的兩地觀看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raw-image

不同一:《去向何方?》這件作品在〈森美術館〉是高高懸掛在通往53樓入口的手扶梯之上,並靠著室內燈光打出層次;但在北美館則在迴廊上藉由自然光打亮,在一整天不同的光影變化上更增添作品的層次風貌,是第一個不同。

raw-image

不同二:兩地的展覽面積相近,但在空間的高度上略有差異,特別是北美館有很多挑高空間,所以線條交錯所呈現出的層次,也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例如北美館在展示《不確定的旅程》(很多紅線和船)的高度和〈森美術館〉就不太一樣,線條的密度、層級與燈光位置也改變了光線的對比與亮度,氛圍的差異在現場感受會有十分微妙地變化。

raw-image
raw-image

不同三:兩邊地板的顏色上有很大差異,〈森美術館〉的木質地板是帶點黃色營造出感性溫暖空間,北美館則一向以冷調與理性為空間主調;大面積的地板透過光線反射與陰影,所烘托出的展場溫度與色調,當然也會與展覽的氣質不同,更直接的說,相機拍照時,白平衡的修正就有差異,也影響更多透過照片來認識這個展覽的觀眾感受。

raw-image
raw-image

不同四:作品的順序略有不同。〈森美術館〉在上了電梯後一進場就進入到《不確定的旅程》的紅色大展間,感覺特別震撼,展覽動線的出入口也剛好是位於展間的兩端,必須將空間走到底才會通往到下一間;相較北美館是需先經過「創作歷程」展間後,再走進《不確定的旅程》展間,且該展間出口是在空間的1/2處右轉接往下個展間,是兩者觀展動線上較大的差異。

raw-image
raw-image

不同五:在作品呈現上,例如有很多迷你物件的《繫著微小記憶》,這件作品在〈森美術館〉展出時,是位在窗戶旁的位置,除了有自然光照射外,觀眾也可以看到從53樓眺望下去的微小街道,彷彿相互呼應著;在北美館的現場,則是特意在展品後方開了一個洞口,讓觀眾也可以從內外不同的角度來觀看這件作品。

不同六:《集聚—找尋目的地》是用400多個在德國跳蚤市場購入的老行李箱所創作出的作品。兩地的差異是北美館的行李箱的懸掛是從高到低的排列,〈森美術館〉則是相反地由低往高,這是因應空間進行調整設計。另一個更大的不同是,這第10個展間可以說是這個展覽配置裡最大的一個展示空間,也比東京展時大了許多。

raw-image
raw-image

不同七:另一個作品順序的差異則是將「舞台設計作品」放到最後一個第11個展間,更為獨立;塩田自2003年起陸續為歌劇與戲劇表演設計舞台,常會有人問她說做舞台設計和裝置藝術的差別為何?她認為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欣賞,但後者多在美術館裡面,觀眾想用什麼距離、多少時間都不太受限。


raw-image

不同八:雖然一開始說展覽面積兩者差相近,但是兩者基地形狀與空間切割的面積是不太一樣。〈森美術館〉是一個橢圓的基地,參觀上多以環狀動線繞行,呈現出動線與空間大小都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展出時大概繞行了3/4的橢圓;而北美館則是一個在長方形的展間裡切割出動線與展間,也是一大差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話說回來,為何要那麼在意兩者差異,特別對多數首次觀展的國內觀眾,這就是一個全新的展覽;對於曾在2019年看過的觀眾,包括我自己來說,差異並不代表好壞,但特別比較、點出,我想就是因為想了解「差異」這樣的動機,可以讓我們想再看一次原先在東京就看過的展覽,回味、享受並重新發現展覽不同的感受與趣味。

raw-image

◎關於藝術家|1972年出生於大阪府岸和田市的塩田千春(Shiota Chiharu),家裡是製作裝魚的木箱工廠,製作過程使用了大量的機器,塩田因為不想成為像機器那樣工作,因此以創作的形式走向藝術家之路。大學就讀京都精華大學,在雕塑系擔任村岡三郎的助手,畢業後於1996年前往德國,進入漢堡美術大學就讀;1997-1998年師從行為藝術先驅Marina Abramovic,之後進入柏林藝術學院向Rebecca Horn學習。2001年以《Memory of skin》首次參加橫濱三年展,首度在日本公開發表作品引起關注。2015年代表日本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日本館展出,用紅色細線、五萬把鑰匙還有兩艘船打造名為〈手中的鑰匙〉的作品,其中鑰匙代表打開一扇門的機會,充滿了未知。1993年迄今參加過300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延伸閱讀:
準備讓靈魂開始顫動了嗎?〈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延伸閱讀:
美好生活提案所 PODCAST|塩田千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的沙龍
172會員
68內容數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2022/02/13
今年是大貓年,收到一組招貓扭蛋,藉此來和大家分享很多人都喜歡的,俗稱「招財(福)貓」(招き貓)。一般來說,許多人對於招財貓的了解,或許可以從最簡單的、區分出舉右手的是招財納福、舉左手是招貴(客)人開始。 有關招財貓 今戸焼丸〆猫 九谷焼招き貓 古瀨戶型招き貓 三河系土人形の招き貓 常滑型招き貓
Thumbnail
2022/02/13
今年是大貓年,收到一組招貓扭蛋,藉此來和大家分享很多人都喜歡的,俗稱「招財(福)貓」(招き貓)。一般來說,許多人對於招財貓的了解,或許可以從最簡單的、區分出舉右手的是招財納福、舉左手是招貴(客)人開始。 有關招財貓 今戸焼丸〆猫 九谷焼招き貓 古瀨戶型招き貓 三河系土人形の招き貓 常滑型招き貓
Thumbnail
2022/01/26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2022/01/26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2022/01/18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2022/01/18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相信平常有在關注藝文界的朋友都應該有耳聞這位日本當代大師「塩田千春」吧!她的創作始終與生命的探討有關,思索著生命究竟在追求什麼?何去何從?尤其在現今科技快速變化、資訊量爆棚的時代,常常在時間洪流中迷失自我。「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以柏林為據點、現今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藝術家塩田千春舉辦至今規模最大的個
Thumbnail
相信平常有在關注藝文界的朋友都應該有耳聞這位日本當代大師「塩田千春」吧!她的創作始終與生命的探討有關,思索著生命究竟在追求什麼?何去何從?尤其在現今科技快速變化、資訊量爆棚的時代,常常在時間洪流中迷失自我。「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以柏林為據點、現今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藝術家塩田千春舉辦至今規模最大的個
Thumbnail
日本藝術家 小松美羽 三度在台舉辦個展 曾寶儀、陳明珠、Mavis瑪菲司、視網膜、小林賢伍 星光環繞共襄盛舉 小松美羽「聖•悟 Sense of Sacredness」 畫作震撼 嘉賓讚嘆藝術靈力 『畫作是活的!』『非常不可思議!』 『像是灌注許多能量在畫作當中,非常強大!』 
Thumbnail
日本藝術家 小松美羽 三度在台舉辦個展 曾寶儀、陳明珠、Mavis瑪菲司、視網膜、小林賢伍 星光環繞共襄盛舉 小松美羽「聖•悟 Sense of Sacredness」 畫作震撼 嘉賓讚嘆藝術靈力 『畫作是活的!』『非常不可思議!』 『像是灌注許多能量在畫作當中,非常強大!』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 日文:線は、僕を描く 英文:The Lines that Define Me 導演: 小泉德宏 編劇:小泉德宏 原作:砥上裕將 類型:劇情 片長:118分鐘 發行公司:天馬行空 台灣上映日期:2022.12.23 主演: 橫濱流星、 清原果耶 、 細田佳央太、 河合優實 劇情介紹: 被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 日文:線は、僕を描く 英文:The Lines that Define Me 導演: 小泉德宏 編劇:小泉德宏 原作:砥上裕將 類型:劇情 片長:118分鐘 發行公司:天馬行空 台灣上映日期:2022.12.23 主演: 橫濱流星、 清原果耶 、 細田佳央太、 河合優實 劇情介紹: 被
Thumbnail
在北美館的「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展覽在10/17結束,雖然有疫情攪局,但是終究是成功舉辦了這次在台北的展覽,相較於許多巡迴展中停辦的城市要幸運許多。 之前透過廣播〈美好生活提案所〉我們錄了一集關於這個展覽的內容,並且稍微比較了該展覽在台北與東京的差異,當中也收錄了塩田千春小姐在台北親自導覽的聲音
Thumbnail
在北美館的「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展覽在10/17結束,雖然有疫情攪局,但是終究是成功舉辦了這次在台北的展覽,相較於許多巡迴展中停辦的城市要幸運許多。 之前透過廣播〈美好生活提案所〉我們錄了一集關於這個展覽的內容,並且稍微比較了該展覽在台北與東京的差異,當中也收錄了塩田千春小姐在台北親自導覽的聲音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寫關於藝術展覽的事情了,但在升三級以前就很想看這個展,剛好這陣子降回二級,臺北市立美術館又再度開放參觀(網路預約制),於是被貓與貓的朋友們一起打包帶去看。(゚∇^d)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寫關於藝術展覽的事情了,但在升三級以前就很想看這個展,剛好這陣子降回二級,臺北市立美術館又再度開放參觀(網路預約制),於是被貓與貓的朋友們一起打包帶去看。(゚∇^d) 
Thumbnail
繼2019年東京森美術館之後,這次臺灣作為「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海外展的首站。很多人都很關心同一個展覽在兩地的展覽方式與內容有何差異?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同時帶進我自己的兩地觀看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繼2019年東京森美術館之後,這次臺灣作為「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海外展的首站。很多人都很關心同一個展覽在兩地的展覽方式與內容有何差異?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同時帶進我自己的兩地觀看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