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No.1 | 利用Work hard Play hard 5點下班、7點找樂趣

【心流】| No.1 | 利用Work hard Play hard 5點下班、7點找樂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Play hard

丹尼在人生各階段對於這句話的解讀都大不相同,現在回想起來都蠻稚嫩的:

國中:又會讀書又會玩看起來好叛逆(反刻板印象),我要學起來。
高中:學一項課業外的才藝對於戀愛市場一定是大加分(事實上沒有)。
大學:一直讀書好辛苦喔(只是不想讀書),培養興趣可以充電、分散學業上的注意力。

那我現在對於這句話的定義呢?底下會把每個字拆開來逐一解釋:

Work=工作、讀書(每天必須做的義務、不一定是自願的)
Play=樂趣、休閒(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是出於自願的)

Work跟Play應該很好理解,工商社會習慣白天工作(Work),晚上玩樂(Play),這些生活大家再熟悉不過,然而最大的差別在於過程中主動努力的程度(=Hard)。

Hard的三大特點:保持專注+設定目標+提升技巧

保持專注

保持專注的原因有二:達到心流狀態&培養專注力。如同心流(電子書連結)書中所傳達的重要概念:

懂得尋找心流的人,即使在絕望中也能夠感受到樂趣。

達到心流可以讓人感受到快樂,不論是白天在辦公室解決一筆大生意、或是晚上在家裡成功完整彈奏第一首吉他Cover,只要能達到心流、全心投入一件事物,幸福、成就感便會隨之而來。再者,想達到心流的大前提是不受外界影響、全新潛入目前的目標上,如果連最基本的專心都無法達到,大部分困難的任務、樂趣都無法如願完成,能完成的就只剩不用花費腦力的享樂(喝香檳、吃大餐)。因此收發簡訊、跟朋友聊天、掛網手遊等分心行為都是過程中不允許的。

設定目標&提升技巧

目標跟能力兩者其實互為表裏,為了達成目標以磨練技巧,我們會不停重複底下四個步驟:(理論來自刻意學習電子書連結〉)

執行動作→接受回饋→修正動作→技巧提升→再次執行動作…

最完美的狀況是從A0開始,一點技巧、一點目標的間斷提升,直到變成An為止。

每一次的嘗試跟修正會累積技巧的提升,直到達成目標。如果進步卻沒有訂定更高的目標(A0→A1)便會感到厭倦,反之太過急躁於想進步,訂定更高的難度卻沒有提升技巧(A0 →A2),會感到更加挫折。最好的方式是每進步一點便提高一點點難度、逐步累積下去(A0→An)。

理論說起來可能略有空泛,實際舉例便能清楚體現,以健身的深蹲為例:

站定位後,鬆開膝關節向後下蹲(執行動作)
感受下蹲深度是否足夠、下背疼痛是否大到無法負荷(接受回饋)
恢復定位後修正下次蹲下的高度、停留時間、重心的位置(修正動作)
花了一個月從深蹲50公斤x10下進步到55公斤x10下(技巧提升)
訂下本月新目標:60公斤x10 下

白天Work hard,晚上Play hard

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學生/上班族,接下來的生活規畫表或許會很眼熟,唯一的相異處在於晚上的樂趣是事先規劃好的,並非當天下班臨時起意想到的。

(藍色=白天工作/讀書,黃色=中間小休息(非必要),紅色為晚上樂趣,灰色為偷懶,紫色為非相關。)

從圖中行程鬆緊程度可以發現,我們也沒有要立刻達到下班後樂趣排滿7小時的行程,我們先養成”規劃樂趣”的習慣,習慣之後再逐步增加樂趣的時間比例。整個行事曆的重點在於“事前規劃”,如此才能避免寶貴的完整下班時間分散到各大社群媒體、打發瑣碎時間的app上。

Play Hard示範

底下的樂趣項目可以隨個人喜好安排,只要符合hard三大特質的項目、出於自願從事的都適用,丹尼在這公開自己的樂趣公式給大家依樣畫葫蘆:

樂趣公式=花XXX時間全心執行OOO以達到AAA目標
電吉他:花至少1小時全心練習電吉他,以達到把estella彈奏順暢
PS4:花大約2小時全心挑戰隻狼(知名硬核遊戲)內的final boss,以成功通關
散步:花30分鐘不使用手機繞臺中公園一圈,探索整個公園的地理型態

先謝謝願意看到這段的朋友,既然都看到尾聲了,何不嘗試看看以上方法,讓生活開始融入一點點的心流,為生活增添一點點的滿足感。

欸等一下!可是我下班後就是很累,沒有注意力去完成樂趣了,該怎麼辦?

丹尼的下一篇會嘗試提出幾個方法來解決行程表外的臨時狀況,請大家繼續關注下去。

avatar-img
還不是醫生的沙龍
82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還不是醫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延伸閱讀:【心流】| №1|利用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