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好幾個專案,作的決策跟要溝通的訊息也比之前的專案複雜許多,證明了經驗跟壓力會使人成長(用一個故事來證明可能太過武斷。
今天想分享的書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是一本理論跟故事兼具的書
我們不該抗拒壓力,而是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並且”善用”
一定的範圍該怎麼評估,我的經驗是:「好像做得到,又有點不行」,給自己有點挑戰的目標,嘗試去克服的樂趣。我很喜歡自己學習程式的經驗,一開始只會在螢幕上印出一段文字,到後來可以寫複雜一點的網頁程式,整個過程都是在把壓力,可以說是挑戰控制在一定範圍,一次解決一點問題,才逐漸累積到現在。像是小時候覺得九九乘法表背不起來,等學了比較多數學後,回頭看覺得他沒那麼難,能完成更多事情,也可以解讀成能力的擴張。
那在過程中,要怎麼告訴自己,讓自己興奮的擁抱這個挑戰?書中是說要有成長心態去看待壓力,把他們視為挑戰,但個人是認為,某些時候可以積極的且懷抱成長心態去看待,但有時候真的很難說服自己,這是一個挑戰,我要積極面對。
遇到這種時候,我會用兩個角度想:
- 如果這個事情失敗,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假設最壞的結果是這樣,我可以接受嗎?
- 這不過是在玩個闖關遊戲,過了這關就前進一點,前進一點之後我們一起休假一下吧!
嘗試不同的休息方式以提高換回資源
如果你發現奮力嘗試過還是前進不了,你需要的是休息。更應該在徹底消耗之前好好休息,把休息視為最重要的事情。用錢來比喻注意力、腦力、體力….等資源,休息就像是賺錢,去做任何事情就是花錢,我們不太可能把錢花光之後,不去賺而是期待天上掉下來,其實休息不是浪費時間,是為我們儲備更多資源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怎麼更好的休息,換句話說,用相同的時間存到更多資源,書中提了幾點:親近大自然、散步、輕鬆悠閒地跟朋友在一起、冥想、睡覺,我覺得好的休息非常見仁見智,像我個人就很適用於散步、親近大自然。最不想做的就是朋友在一起
這也是一個生活實驗,我會在進行完一個活動後,看看隔天自己的工作還有生活表現,只要有到大自然散步的隔天,都可以比較專注的工作、情緒也比較穩定,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我有聽過作瑜珈、劇烈運動、泡咖啡、滑IG短影片,只要適合自己都是個好方法
提高專注力的三個訣竅
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更應該謹慎決定投資資源的地方,我有個很愛跟朋友講的小故事,當你在電腦面前,閱讀著Email,同時,右下角的Line通知跳起來,又拿起Instagram滑一滑,乍看之下,你一次做了很多事情,但對我們的腦袋來說,其實你一個單位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情,而且切換本身就是個消耗腦資源的行為,書中有位鮑勃醫師的例子,他把每天細分成每個小時,每個小時都有具體的目標.不管是健身課讓最高心率在80%,或是專注的跟人談話,他提到:「我不是不能一心多用,但我只要一心多用,每件事都做不好,所以後來我再也不一心多用了。」
戒掉手機是個不容易的事情,用手機滑過各種動態的體驗以及在各種訊息間遊走,我都體驗過這樣的感覺,要我們讀完一本書,馬上改掉自己的習慣,根本天方夜譚(我說對我
提供三個讓我專注的小訣竅
- 制約習慣:當我開始一項需要非常專注的工作時,我會戴上耳機,放著Lofi的音樂,把各種訊息管道關起來,用這一系列的行動告訴自己,我要開始專注的工作了,我有測試過一定要耳機,喇叭放出來不行。
- 為專注加上正面提示:當我專注的完成一件事情,我會去檢視成果以及花的時間,用30秒的時間告訴自己:你看專心的工作,可以花少少的時間完成好的成果
- 靈光一閃時,先寫下來不要處理:當進行到一半,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或是一件待辦事項,如果花資源處理,那就會中斷手上的工作,所以先寫下來是讓自己安心,知道會去做只是不是現在,我要依序的把事情執行完
慢慢來,比較快
很推薦大家去閱讀這本書,還有其他的議題是我們在文章中沒有談到的。
在讀完後,很認真的在想,偶爾會覺得一旦沒有接收到資訊,或把今天的自己變得更好,明天的我們就離世界慢了一截。
我深刻的知道,看到一堆強者會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感覺,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在平均餘命越來越長的狀況下,我們如何逐步增加資源,去完成更多事情,而不是在短時間內把資源梭哈,只為了完成眼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