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間歇性心流(一)|深度休息帶領你達到完全專注的能量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想分享的書籍是《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間歇性心流」與「能量管理」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探討提升專注力的書籍,這本書用更多篇幅來說明休息對個人能量的重要性。

從「時間管理」到「能量管理」的時代

「選擇專心,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健康與成就感,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是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少做」其實是門深奧的學問,我們往往會因為無法控制某事的結果而感到挫折,甚至會花更多心力投入其中,只為了讓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但就是因為這些心態讓人漸漸被推向心理失衡。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只要達成想要的目標,只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就好,但是我們的成就、健康、幸福才是決定我們「人生」的重要成就呀!生理學家 Martin Moore-Ede博士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及:生活不該毫無休息。
在現代社會裡,工作與私生活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直接忽視人類需要重新充電的休息時間。

4個你該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一萬小時法則吧!這個概念是說指不管是誰,只要在某個領域努力一萬小時,就能達到專家的水準。這樣來看好像只要「付出時間」去練習、努力就好了,不過事實是儘管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會失敗。
《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重要的是「工作品質」而非「工作時長」,下面就用 4 點告訴你想要達到心中的成就,你更需要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1 工時與績效不見得能成正比
一萬小時的法則固有它的道理在,但比起時長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方式與品質。一萬小時法則的中心價值在於「找到對的方向努力」,而不是「一昧埋頭苦幹」。
#2 唯有休息,才能補充耗盡的能量
在《用心休息》這本書中提到了達爾文的一個軼事是很喜歡晨間散步,尤其重視研究與休息之間的平衡,他的工作頻率每 1.5 個小時的時間,等工作告一個段落就會休息一下。
達爾文的一天不同於我們所認知研究人員的生活。他深知自己身心的節奏,不將自己的精力與身體推至極限,而是透過間歇性休息來幫助自己補充耗盡的能量。
#3 好好休息的人,工作表現反而比較好
如果將人生這個軌跡拉開來看,你會發現每個我們所重視的領域都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念書是耐力戰,工作是持久戰」為了實現某個目標,我們必須發揮自己最大的力氣,這也會耗費許多體力。
雖然碰到任何事情都不會被擊潰的鋼鐵意志力的確不可或缺,但意志力背後的堅實後盾是體力。-《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為了長期應戰,透過工作與休息兩者之間的平衡來管理自身能量可說是非常重要的。
#4 創意等同於競爭力
前面我們提到好好休息的重要性,但如何好好休息這件事很廣泛,其中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沉澱身心、悠閒地打發時間。在這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當中,若是想把消耗掉的能量再度填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
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正在從事著自己最熱愛的休閒活動,不管是慢跑、繪畫、料理或是演奏樂器,在這個沒有人強迫,自己選擇去做的事情當中,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喜悅,甚至是進入到心流的狀態,無法發現時間的流逝。
在矽谷 IT 企業間相當重視「創意等同於競爭力」的文化,這些企業藉由專家們的分析,在辦公空間中融入了能休息和遊戲的設計,這種突破性的職場環境是為了配合 IT 企業的工作性質,盡可能提高員工的潛力與創意。
當我們完成投入一件事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促進大腦活躍,不僅能提高專注力,還能完全激發創意。-《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什麼是間歇性心流(Intermittent Flow)?

前面提到休息的重要性後,終於要進入到今天所要討論的重點「間歇性心流」。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什麼是心流?心流指的是當你極度專注做某件事時,便會忘記時間、空間甚至是進入到無我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過相同的經驗,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和親近的朋友見面時,經常會忘記時間過了多久,這就是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
工作質量取決於一天之中達到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對我們來說,心流並不是刻意去做就可以達到的狀態,也許偶爾才能體會一次。這也是這本書想探討的重點:間接性心流,旨在「刻意重複進入沈浸的狀態」
我們大多數人誤將「更多」當成時間管理的目標,以為做好時間管理,是為了做更多事情,卻忽略了留白的時間所帶來的益處。
下個篇章將用更多篇幅和大家分享間歇性心流的意義與原理,帶你更近一步活用間歇性心流,發揮無限潛力與創意,找回生活中休息與工作的平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3會員
31內容數
【理想自我實驗室】以 BE BETTER YOU 作為出發點,劃分三大主軸,分別為「推薦書單」每個月一本好書,從內容精華延伸到生活運用,「啟發思維」每篇文章一個關鍵思維,帶你找到改變契機,「自我學習」以理想自我為出發,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斥著對時間管理的迷戀,但這樣的追求往往讓我們迷失方向,陷入效率的陷阱。長時間的壓力不但沒有提升效率,反而影響了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單純追求時間控制,轉向自我管理,重視心流狀態和內在幸福感。自我管理的核心在於學會設定彈性目標、理解自身的能量波動、以及創造理想的專注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提升專注力並實現心流狀態的實用策略。通過分析多巴胺系統與專注力的關聯,介紹了多任務處理的挑戰,並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如單任務處理、定時休息、運動和調整飲食習慣。詳細解釋了心流狀態的概念及其實踐方式,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更高效、更滿足的工作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心流(Flow),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所經歷的一種最佳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極度專注、時間感消失、並且獲得高度的滿足感。心流理論強調,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他們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會大幅提升,這對於提升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斥著對時間管理的迷戀,但這樣的追求往往讓我們迷失方向,陷入效率的陷阱。長時間的壓力不但沒有提升效率,反而影響了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單純追求時間控制,轉向自我管理,重視心流狀態和內在幸福感。自我管理的核心在於學會設定彈性目標、理解自身的能量波動、以及創造理想的專注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提升專注力並實現心流狀態的實用策略。通過分析多巴胺系統與專注力的關聯,介紹了多任務處理的挑戰,並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如單任務處理、定時休息、運動和調整飲食習慣。詳細解釋了心流狀態的概念及其實踐方式,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更高效、更滿足的工作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心流(Flow),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心流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所經歷的一種最佳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極度專注、時間感消失、並且獲得高度的滿足感。心流理論強調,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他們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會大幅提升,這對於提升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的作者Chris Bailey 提到生產力三要素:「專注力、時間、精力」。時間是固定的,無法被管理,重點是意識到自己怎麼使用,確保那些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優先進行。精力可以透過運動、睡眠、飲食、放鬆技巧來改善。專注力則可以透過正念的方法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