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間歇性心流(一)|深度休息帶領你達到完全專注的能量管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今天想分享的書籍是《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間歇性心流」與「能量管理」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探討提升專注力的書籍,這本書用更多篇幅來說明休息對個人能量的重要性。

從「時間管理」到「能量管理」的時代

「選擇專心,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健康與成就感,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是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少做」其實是門深奧的學問,我們往往會因為無法控制某事的結果而感到挫折,甚至會花更多心力投入其中,只為了讓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但就是因為這些心態讓人漸漸被推向心理失衡。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只要達成想要的目標,只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就好,但是我們的成就、健康、幸福才是決定我們「人生」的重要成就呀!生理學家 Martin Moore-Ede博士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及:生活不該毫無休息。

在現代社會裡,工作與私生活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直接忽視人類需要重新充電的休息時間。

4個你該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一萬小時法則吧!這個概念是說指不管是誰,只要在某個領域努力一萬小時,就能達到專家的水準。這樣來看好像只要「付出時間」去練習、努力就好了,不過事實是儘管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會失敗。

《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重要的是「工作品質」而非「工作時長」,下面就用 4 點告訴你想要達到心中的成就,你更需要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1 工時與績效不見得能成正比

一萬小時的法則固有它的道理在,但比起時長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方式與品質。一萬小時法則的中心價值在於「找到對的方向努力」,而不是「一昧埋頭苦幹」。

#2 唯有休息,才能補充耗盡的能量

在《用心休息》這本書中提到了達爾文的一個軼事是很喜歡晨間散步,尤其重視研究與休息之間的平衡,他的工作頻率每 1.5 個小時的時間,等工作告一個段落就會休息一下。

達爾文的一天不同於我們所認知研究人員的生活。他深知自己身心的節奏,不將自己的精力與身體推至極限,而是透過間歇性休息來幫助自己補充耗盡的能量。

#3 好好休息的人,工作表現反而比較好

如果將人生這個軌跡拉開來看,你會發現每個我們所重視的領域都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念書是耐力戰,工作是持久戰」為了實現某個目標,我們必須發揮自己最大的力氣,這也會耗費許多體力。

雖然碰到任何事情都不會被擊潰的鋼鐵意志力的確不可或缺,但意志力背後的堅實後盾是體力。-《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為了長期應戰,透過工作與休息兩者之間的平衡來管理自身能量可說是非常重要的。

#4 創意等同於競爭力

前面我們提到好好休息的重要性,但如何好好休息這件事很廣泛,其中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沉澱身心、悠閒地打發時間。在這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當中,若是想把消耗掉的能量再度填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

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正在從事著自己最熱愛的休閒活動,不管是慢跑、繪畫、料理或是演奏樂器,在這個沒有人強迫,自己選擇去做的事情當中,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喜悅,甚至是進入到心流的狀態,無法發現時間的流逝。

在矽谷 IT 企業間相當重視「創意等同於競爭力」的文化,這些企業藉由專家們的分析,在辦公空間中融入了能休息和遊戲的設計,這種突破性的職場環境是為了配合 IT 企業的工作性質,盡可能提高員工的潛力與創意。

當我們完成投入一件事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促進大腦活躍,不僅能提高專注力,還能完全激發創意。-《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什麼是間歇性心流(Intermittent Flow)?

前面提到休息的重要性後,終於要進入到今天所要討論的重點「間歇性心流」。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什麼是心流?心流指的是當你極度專注做某件事時,便會忘記時間、空間甚至是進入到無我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過相同的經驗,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和親近的朋友見面時,經常會忘記時間過了多久,這就是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

工作質量取決於一天之中達到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對我們來說,心流並不是刻意去做就可以達到的狀態,也許偶爾才能體會一次。這也是這本書想探討的重點:間接性心流,旨在「刻意重複進入沈浸的狀態」

我們大多數人誤將「更多」當成時間管理的目標,以為做好時間管理,是為了做更多事情,卻忽略了留白的時間所帶來的益處。

下個篇章將用更多篇幅和大家分享間歇性心流的意義與原理,帶你更近一步活用間歇性心流,發揮無限潛力與創意,找回生活中休息與工作的平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想自我實驗室
123會員
31內容數
【理想自我實驗室】以 BE BETTER YOU 作為出發點,劃分三大主軸,分別為「推薦書單」每個月一本好書,從內容精華延伸到生活運用,「啟發思維」每篇文章一個關鍵思維,帶你找到改變契機,「自我學習」以理想自我為出發,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理想自我實驗室的其他內容
2023/12/26
大家好,我是聽思~ 你最近過的好嗎?2023 年再倒數幾天就要結束了,每年年末聽思都會花上幾天的時間好好回顧這一年來的累積,也想透過這篇文章總結加入 Vocus 方格子後所撰寫的文章、認識的新朋友以及明年的新規劃☺️ 沙龍經營年度總結(2023/05-2023/12) 文章總數:26篇(每個月
Thumbnail
2023/12/26
大家好,我是聽思~ 你最近過的好嗎?2023 年再倒數幾天就要結束了,每年年末聽思都會花上幾天的時間好好回顧這一年來的累積,也想透過這篇文章總結加入 Vocus 方格子後所撰寫的文章、認識的新朋友以及明年的新規劃☺️ 沙龍經營年度總結(2023/05-2023/12) 文章總數:26篇(每個月
Thumbnail
2023/11/29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2023/11/29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2023/11/27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2023/11/27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大部分人每天光是上班就已經耗盡了一天的能量,這是事實。 我想,可能唯有熱愛,方能持久。做事精力旺盛、充沛的前提是你熱愛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有了這個前提,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每一天都想比前一天做得更好、更精彩一點。
Thumbnail
大部分人每天光是上班就已經耗盡了一天的能量,這是事實。 我想,可能唯有熱愛,方能持久。做事精力旺盛、充沛的前提是你熱愛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有了這個前提,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每一天都想比前一天做得更好、更精彩一點。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休息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初步了解什麼是「心流」,這一篇將更深入的探討間歇性心流如何維持工作與休息的平衡,並藉此發揮無限的潛力與創意,找回屬於自己的能量狀態。 如果還沒看過上一篇文章的讀者,建議先閱讀過後再接著和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唷!文章連結傳送門請點👇🏻 間歇性心流(一)|深度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休息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初步了解什麼是「心流」,這一篇將更深入的探討間歇性心流如何維持工作與休息的平衡,並藉此發揮無限的潛力與創意,找回屬於自己的能量狀態。 如果還沒看過上一篇文章的讀者,建議先閱讀過後再接著和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唷!文章連結傳送門請點👇🏻 間歇性心流(一)|深度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的書籍是《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間歇性心流」與「能量管理」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探討提升專注力的書籍,這本書用更多篇幅來說明休息對個人能量的重要性。 從「時間管理」到「能量管理」的時代 「選擇專心,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健康與成就感,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的書籍是《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間歇性心流」與「能量管理」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探討提升專注力的書籍,這本書用更多篇幅來說明休息對個人能量的重要性。 從「時間管理」到「能量管理」的時代 「選擇專心,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健康與成就感,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
Thumbnail
你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的、只要一閒下來,就感到非常焦慮的人嗎?這本書很適合你,因為這本書想要告訴你的就是:其實休息,才是幫助你更有效率的方法!
Thumbnail
你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滿滿的、只要一閒下來,就感到非常焦慮的人嗎?這本書很適合你,因為這本書想要告訴你的就是:其實休息,才是幫助你更有效率的方法!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最高休息法,《久賀谷 亮 著,陳亦苓 譯,悅知文化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本書採用故事的形式,帶領讀者學習如何運用「實踐正念」,讓大腦消除疲勞,擁有能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達到「最高休息法」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本篇分享閱讀摘要,書名:最高休息法,《久賀谷 亮 著,陳亦苓 譯,悅知文化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本書採用故事的形式,帶領讀者學習如何運用「實踐正念」,讓大腦消除疲勞,擁有能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達到「最高休息法」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干擾而分心,所以如何妥善的運用注意力,不被外界的誘惑干擾變成重要的能力,而今天介紹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是詳細的解釋「注意力」,幫助我們有效的掌控注意力,進而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在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目標都能朝著終點前進。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干擾而分心,所以如何妥善的運用注意力,不被外界的誘惑干擾變成重要的能力,而今天介紹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是詳細的解釋「注意力」,幫助我們有效的掌控注意力,進而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在生活、工作以及人生目標都能朝著終點前進。
Thumbnail
「心理學曾經認為,多工是聰明的象徵。」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專任教授連韻文說,這代表大腦資源豐沛,可以分給不同的事情。 而放眼手機、電腦不離身的工作環境,同時應付多項任務與要求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我們總是在開會的同時、回Email、查看即時通訊,還認為自己能兼顧,是現代人都變聰明了嗎?
Thumbnail
「心理學曾經認為,多工是聰明的象徵。」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專任教授連韻文說,這代表大腦資源豐沛,可以分給不同的事情。 而放眼手機、電腦不離身的工作環境,同時應付多項任務與要求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我們總是在開會的同時、回Email、查看即時通訊,還認為自己能兼顧,是現代人都變聰明了嗎?
Thumbnail
本篇文章的部分內容摘錄自《最強腦科學時間術》以及《深度工作力》兩本書,並結合個人經驗與想法綜合撰述而成。 本文分享書中提及的內容,整理成 3 個迷思以及 5 個提升專注力的技巧。從現在開始優化你的工作效率吧!
Thumbnail
本篇文章的部分內容摘錄自《最強腦科學時間術》以及《深度工作力》兩本書,並結合個人經驗與想法綜合撰述而成。 本文分享書中提及的內容,整理成 3 個迷思以及 5 個提升專注力的技巧。從現在開始優化你的工作效率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