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研究戒律要能講能做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時間:民國九十五年四月十二日(農曆三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惟吾佛住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皆得度,隨機教化,各有方便,普令獲益。譬若時雨,三草二木,無不蒙潤,隨分充足,各得生長,是故『法有千差,源無二致』。然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這一段文,你們誰講一下?
學員釋:
「惟吾佛住世,說法利生,四眾人等,各皆得度」: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應機說法,利益眾生,四眾人等,各個聽聞正法而得度脫「隨機教化,各有方便,普令獲益」:佛陀隨眾生根機不同,以慈悲智慧、善巧方便,說法度化眾生,使令每一眾生都得到法益,法喜充滿。
「譬如時雨,三草二木,無不蒙潤,隨分充足,各得生長」:大家聽佛陀說法都很法喜,譬如氣候乾燥炎熱的時候,下了一場及時雨,所有的草木都獲得雨水的滋潤,隨分充足、成長茁壯。是故『法有千差,源無二致』:就是佛陀觀眾生的根機不同,說法應病與藥,就有千差萬別;而源無二致,主要是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開顯眾生的自性本源,讓眾生明瞭佛性都是平等無分別的。
「然以佛性而觀眾生,則無一生而不可度」:以佛體性平等來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無一眾生不可度。
「以自心而觀佛性,則無一人而不可修」:各各因緣都是讓我們修行,可以開顯我們的真如佛性,所以法無一人而不可修的。
阿彌陀佛!請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佛在《金剛經》開示:若眾生說佛有講經說法,此人即是誹謗佛。
經典又說:若說佛有度眾生,因眾生本具佛性,故無一眾生可度。
然佛為普令眾生獲益,隨緣教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你們要怎麽樣去對治?為什麼經典講的都是解脫,我們想的也是解脫,為什麼處處都還是處在生滅法中?
學員答:
處在生滅法,是因為我們的習氣。
院長開示:
嗯!那我們本來就明白自己帶有習氣,才來修習佛法,就如同你本來有病才去看醫生,你看了醫生以後,又不吃藥!又何必空跑那一趟?我們從這點可以體會到一個很自然的道理。
社會上有一個比喻:如果你跑到米店去,就是要買米。跑到瓦斯行,一定是要叫瓦斯,要不然你怎麼會跑到那裡去?想要修習佛法,卻又不精進,是為什麼?當然是因為習氣業障重,所以只有願力強大,才能了這個生死的,才有辦法轉變習氣!願力不夠強,是沒有辦法扭轉的。
現在的人,根性愈來愈差。加上電腦科技,印刷業發達,倡印法寶又豐富!一印就是幾千本、幾萬本的,照理說這樣子法寶得來容易,應該要成就更多的人才對!怎麼會煩惱越來越多呢?
教務主任:
科技愈發達,印刷越方便,看的人卻愈少,對法寶越不珍惜。
院長開示:
所以我們不要太貪圖方便,就像剛才你們說打小鈴鼓,可以坐著,就不用去打那個大的鈴鼓,這就是貪圖方便。以前在大陸叢林,都沒有這種為了省事而行方便的情況。例如以前的人淨房都設在外面,要上淨房都要到外面去,那現在呢?為了方便,都設在房子裡。
當時沒有電燈,也沒有手電筒,大家為什麼不怕蛇?而那個時候蛇比現在還多,因為當時還沒有農藥,也沒有除草劑,所以蛇到處都有。我小時候在水溝裡割草,到處都是水蛇,隨手一把抓起來,水蛇就在那兒鑽來鑽去。
現在的水溝都沒有蛇了,人們什麼都往水溝裡排放,為了減少辛苦,農作物都噴灑農藥,這樣既方便又快速,結果造成整個生態環境都改變了。所以不要貪圖方便,只要你一起心動念,就會朝那個方向去做,所以才說心想事成。而我們為什麼會一直輪迴?就是貪煩惱習氣多嘛!老實做事就好了啊!
現在這個時代非常方便,台北整個地下化,人們怕熱、怕辛苦,從早上出門到公司,整天都是在空調的保護下過日子。身體當然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應,就像車子本來是便利營生的工具,雖然說生活比較方便,但是家裡同時有好幾輛車,這樣方便就會變成隨便!一隨便就與種種煩惱相應了。
本來電腦是為了讓青少年方便學習,結果跑網咖荒廢學業,上網玩遊戲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還多,那這樣方便就變成隨便了!現在的人大多不看經書,找尋資料不從大藏經的經本去查閱,都從電腦或網路上抓資料,幾分鐘講義就印出來了,這樣沒有經過思惟、統整的法,總感覺是別人的東西(有形無骨)。
因為從網路快速抓取的資料,你有認真的思惟過嗎,還是就照著印出來的講義,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如果你花時間找資料、再抄寫、整理,這樣所花費的時間、精力都會變多,睡眠自然就會減少,但是你在這個辛苦中去修學,相對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自然就減輕!大家不曉得有沒有體悟到這一點?
比如你要整地,叫一台挖土機來,那挖土機一挖下去,損害了土裡的好多眾生而不自知,但你若是用人工去挖,就不會損害到眾生了。
現在的人修行若要成就,要從哪裡成就呢?要能吃苦。你要先了解,我們做一件事情,可以選擇的方法很多,端看哪一個方法有利眾生,若是不利於眾生,違背因果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能去吃苦去克服,智慧才會開顯。該用人工的地方,就用人工去做,不要貪圖方便,而在無意中造了業。如果真正能這樣做,你才能夠有戒體,也才會明白如是因感如是果。不要什麼都只求快,快和不快有什麽差別?好啦!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學員問:
報告院長!今年結夏弟子和量某師要去義德寺結夏,想去那裡熏習戒律。
院長開示:
戒律?戒是戒在哪裡?能學要能做到!不然能學、能講卻做不到,又有什麼用呢?當初有一位年輕法師去學戒律,學到後來執著了。他到三德精舍住,看到雜草叢生,一開始為了保護戒體,沒有主動除草,後來看到海公親自在除草,年輕法師才主動跟著做。因為沒有淨人做,戒師只好自己來。
所以你要明白戒是什麼?像虛雲老和尚,在雨天時,別人走路腳底沾有泥巴,可是老和尚一走進來,鞋子放在外面,人家把鞋提起來一看,鞋底是乾的,為什麼會這樣?在建道場時,大石頭别人都搬不動,他老人家自己一個人,很輕易的就把石頭移動翻轉。那時他已經一百多歲了,住眾說沒有辦法的事情,老和尚卻輕而易舉的把大石頭搬走,為什麼呢?
我們凡事要以大眾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不能只以自己的利益為主。
你們要去學戒,是很好啦!起碼人多生活方面比較有規矩,但主要還是學多少就要能做多少,不要愈學愈執著。若不該我們做的,當然是不能動手,凡事要考慮是否有利益大眾?
你看弘一大師,一出家就研究戒律,他能講能做,這樣才是戒。若能講不能做,那是不行的。這裡有一篇「勸祛疑生信」,出自《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說「世間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現所住之天地),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世界)別業(根身)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
譬如虛空,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數數成、數數壞,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汝以世間之樂,難極樂之樂。極樂之樂,汝未能見。虛空汝雖未能全見,當天地之間之虛空,汝曾見過改變否?須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故佛(指釋迦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以根身,則蓮花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無成、住、壞、空之變。雖聖人亦有所不知,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
我們學佛用功,必須要多用心,細心才能觀察到微細中的微細,若是沒有覺知那就是虛妄分別了!就以在大寮煮飯來說,當初寒山、拾得也是在大寮煮飯,這兩位可是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化身,他們也都曾在大寮作務;潙山禪師開悟時,也是在大寮作務。
在大寮作務不單只是煮飯,還要去思惟怎樣煮才能利益眾生?要怎麼供佛?這都要明白。煮菜時,就要想這個菜怎樣才能煮出那個味道來。
萬一在大寮煮得不好,飯煮得不熟,米粒還呈現軟硬高低,讓人吃了身體不舒服、導致不能用功,就要趕快在大眾中求懺悔,不是人家叫你懺悔,你才懺悔。
如果不是主動懺悔,那你要懺悔的業會清淨嗎?有真正的悔過嗎?我看那種懺悔,心裡還是有一點不甘願,那這樣就差得多了。若是如此,能夠真正的在大寮磨練,那樣才是真修行。
大寮的食物若放久一點,裡面會長出不容易看見的微細眾生,在清洗時,若沒注意就把水冲下去,那些微細眾生一定會死掉啊!所以你要先想想看,怎麼做才不會造這樣的業啊!明天早上要煮的食物,在下午共修完後,就要去處理。藉著白天陽光明亮,能夠讓你看得清楚,是否有微細眾生,你如果等到早上才要處理,一大早室內的燈光昏暗,那是會看不清楚的。當然這件事情,大家都會做,但依照戒律來說,開瓦斯爐之前,都必須先用扇子搧一搧,才開爐火,這樣可以防止誤殺微細眾生。開瓦斯爐之前,你有先用扇子搧過才開爐火嗎?
學員答:
沒有。
院長開示:
這個地方要學起來,一切行動,無論行、住、坐、臥,都要微細的去觀照。六祖慧能大師說:「禪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怎麼去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靈靈覺覺啊!如果能天天這樣做,那悟道的眾生就不曉得有多少了?
學員問:
請問院長!要怎麼做?
院長開示:
比如洗米,中午用齋後或下午共修完,典座要派人先清洗明天要用的食材,大家輪流執事。本來這種事情,是總務的人要去準備的,或是庫頭的人要負責的,那現在呢?現在大多數的人都隨隨便便,不會去注意哪一種食物不能放太久,哪些食材沒有先煮是會壞掉的。在道場應該要有人專門管理庫房,每天食物的份量是固定的,輪典座的人要回報多少份量。
假如今天有增加人,你沒有報告典座,食物的份量沒有多煮,那增加的人就沒有食物可以吃了。負責典座的人要如何做到圓滿?本來大寮典座煮的東西,都是由總務從冰箱中拿出來負責準備的,若有庫頭,就由庫頭去準備。現在為了貪圖方便,基本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學員答:
庫頭也在輪執。
院長開示:
輪執要移交,可以是半年輪一次,也可以在過年時輪一次,或在結夏才輪執一次。如果不是,你們也可以一個月輪一次。以後大寮瓦斯爐旁邊要放一把扇子,開爐火之前要先搧一搧,以防誤殺。還有電燈,不需要時,也要熄燈,因為蚊子遇光,停在玻璃上會被壁虎吃掉,那就犯到助牠殺了。現在大家都這樣隨意行事,那大家都去地獄,你也跟著一起去地獄嗎?你說:「我不要去」。你不去地獄,你怎麼不確實把事情做好?
關於這些事在律典裡都有記載,大家要注意。我們學佛,就是依教奉行。若說這些肉眼都看不到,你執著的都是生滅法,你不用輪迴嗎?如果大家沒有去注意微細的戒律,那一定會一直墮落下去的。大家要明白,業果是很可怕的!會怕才會修福,才會有福氣。你若不怕,就只會造業,是不會有福氣的。
談到業果,當一個人果報現前時,是很難改變的,一切就端看自己的因緣造化。例如台中有一位何醫師,自己本身得大腸癌,已經手術兩次,他請淨恩師父為他開示,他問:「淨恩法師!你的鼻咽癌是第二期,你現在平安無事,與你同病房的兩位病人,都是第一期的,怎麼都死了?」當時淨恩師父住在榮總醫院,淨恩師父與那兩位住同一間病房,而那兩位第一期的病患,在那年過年就往生了,而淨恩師父後來選擇出家,他就有這樣的善念與福報。
當時的淨律寺,整棟建築物被大水沖走,正在建設寮房,寮房建好時,他出家剛好來油漆,他是很發心什麼事情都做,他若感覺不舒服就去大殿拜佛,就這樣認真修,業馬上就消啦!你若等到業力現前才要修,哪有辦法?所以大家平時就要努力,好好修行才是。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6如何發現人人本具的寶藏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77團體共事應有明確目標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58清淨心念遍滿虛空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63如何得富貴身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3依教奉行福緣具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