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級,菜市場臥底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我還在上班之外,家人基本上都是宅在家(我家自行開伙),因為三級管制,我認為民生飲食消費的需求會開始降低。
照道理,大家宅在家,如果三餐在家DIY,對於果菜的需求應該增加,價格應該上揚才對,不是嗎?但事實上我認為不盡然是如此,長期抗疫對於非生鮮產品的需求應該會增加才對,因為電商業者可以供應,消費者根本不必跑出門。
但生鮮的農產品,尤其是葉菜類恐怕不是這樣,我還是習慣每週採買一次,但已經增加非葉菜類的購買,意思是,葉菜類的需求會不會降低呢?
底下我擷取「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的蔬菜產品交易價量走勢圖,我取五月一日到五月廿一日的價量行情進行簡單的分析。
全國葉菜類價量走勢圖
上圖的交易量比較低的是週一休市,前一天的週日交易量也會比較低,我認為這很合理,萬一無法完全成交,葉菜類其實是不容易保存的。
看一下五月十六日(週日)那天的價量,突然一下子飆高,一定是發生什麼事情導致需求增溫?事實上是五月十五日雙北升級疫情三級管制,需求迅速增溫,需求增加供給不變的情況之下,價格飆高本是市場機能。
但問題不是當天的價量行情。大家看一下五月十八日後的價量行情,出現什麼樣的異常呢?「價量下跌」不是嗎?現在各級學校已經宣布停課,實施遠距教學,對大學以下的學校,基本上是在校「享用」午餐,未來這兩週的需求量基本上是「零」,所以這幾天的交易量下降我認為是反應這件事。需求與價格雙雙下跌,就是反應緊縮這件事。
葉菜類如此,花果菜類也是如此(如下圖)。
全國花果菜類價量走勢圖
根莖類蔬菜似乎也有這類的現象,但後來的走勢似乎開始有供給下滑,價格上揚的趨勢,大家開始要長期抗戰了嗎?
全國根莖菜類價量走勢
三級管制之後,我認為消費者到果菜市場採買的習慣也會改變,過去可能一兩天的頻率採買習慣,現在可能因為疫情的關係降低頻率,也就是採買的週期延長,這部分也會大幅影響價量關係。
天氣異常炎熱以及限水,照理也會影響供應量,加上疫情影響,未來的果菜供應鏈,應該會雪上加霜!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行政院為了搶救世界第一低的生育率,從提高補助著手,我看是完全搞錯方向,臺灣人不是未婚率高,而是低未婚率,不是不想生,而是晚婚與遲婚。 「為什麼要結婚?」如果我問你這個問題,你可以答得出來嗎? 肯定有人會說,為了愛情,所以要結婚。
「江湖夜雨讀金庸」作者馬大勇教授在書中列了一小篇關於中國佛教思想傳播的特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自利」與「功利」,他舉例為何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曾經顯赫一時,最後去獨留了禪宗與淨土宗獨大? 我從「拜拜經濟學」的角度白話說了。
我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某家醫院的護理部提出病床的採購需求,鑑於在醫院跌倒的案例,護理部希望能夠在部分病房增設能夠偵測病人離床的系統,最後,在醫院審核時被駁回了,駁回的理由是: 為什麼提高照護的成本,該由醫院買單呢?
我們生命中有太多時間在選擇,選擇這個,不選擇(放棄)那個。但生命中的選擇過程也很弔詭,就是我們選擇得多,但放棄得少,更直接一點來說,我們不懂得如何放棄。
免徵營業稅根本沒有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無法讓消費者多消費圖書。而從出版業者與通路從銷售業績上揚,讓營業所得稅增加,企圖讓整體稅收增加的策略才是正途。 圖書免稅這件事,會不會是文化部「飲鴆止渴」的下下策呢?
在臺灣種菜簡直是和天氣對賭,風調雨順其實是對農民非常不利的,結果就是供過於求,直接反應的是菜價降低甚至是崩盤。這基本問題來自於菜農在產業中是完全競爭廠商,想獲得超額利潤就得掌握先機。至於,有沒有賭贏的機會,應該有,低機會應該不多。
行政院為了搶救世界第一低的生育率,從提高補助著手,我看是完全搞錯方向,臺灣人不是未婚率高,而是低未婚率,不是不想生,而是晚婚與遲婚。 「為什麼要結婚?」如果我問你這個問題,你可以答得出來嗎? 肯定有人會說,為了愛情,所以要結婚。
「江湖夜雨讀金庸」作者馬大勇教授在書中列了一小篇關於中國佛教思想傳播的特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自利」與「功利」,他舉例為何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曾經顯赫一時,最後去獨留了禪宗與淨土宗獨大? 我從「拜拜經濟學」的角度白話說了。
我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某家醫院的護理部提出病床的採購需求,鑑於在醫院跌倒的案例,護理部希望能夠在部分病房增設能夠偵測病人離床的系統,最後,在醫院審核時被駁回了,駁回的理由是: 為什麼提高照護的成本,該由醫院買單呢?
我們生命中有太多時間在選擇,選擇這個,不選擇(放棄)那個。但生命中的選擇過程也很弔詭,就是我們選擇得多,但放棄得少,更直接一點來說,我們不懂得如何放棄。
免徵營業稅根本沒有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無法讓消費者多消費圖書。而從出版業者與通路從銷售業績上揚,讓營業所得稅增加,企圖讓整體稅收增加的策略才是正途。 圖書免稅這件事,會不會是文化部「飲鴆止渴」的下下策呢?
在臺灣種菜簡直是和天氣對賭,風調雨順其實是對農民非常不利的,結果就是供過於求,直接反應的是菜價降低甚至是崩盤。這基本問題來自於菜農在產業中是完全競爭廠商,想獲得超額利潤就得掌握先機。至於,有沒有賭贏的機會,應該有,低機會應該不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從開始下廚後,才開始有感媽媽說過的話,凱米颱風才剛離開,菜價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雞蛋在超市裡都買不到,蛋架上空空如也,完全看不到一盒雞蛋。所謂吃米不知道米價,煮飯後才知道新聞上所提到的民生問題,這也然怪在颱風來臨之前,大家都要先到市場或超市搶購蔬菜和雞蛋。
Thumbnail
  眾所周知臨近颱風,總是冒出大批損人利己的市民囤糧造成搶購潮,遑論蔬菜、凍肉、罐頭食品,甚至乎最不受待見的急凍三色豆,全都在彈指之間於超市、街市的貨架上清零。而各大食肆為了節省緊接幾天的經營成本,提前雪藏需求量較大的食材待售。   價格上漲與產量下滑的幅度不成正比,言明人性劣根能比天災造成更失衡
Thumbnail
今日看到網友在line群裡po麻豆文旦要整箱便宜賣。 南台灣蔬果需要大家齊心幫助農民建立家園。 不要相信媒體說菜價上揚亂買太貴的蔬菜水果。 颱風打爛蔬菜,菜商不要而已因為賣相不好擺在超市。。 請你們不要挑菜色了,這樣沒有幫助到農民,反而傷害農民。助長菜商圖利自己,賤價農民。。 現在是什
Thumbnail
傍晚回家時,雨下得太大,沒去買菜。 剛才煮消夜,忍不住把剩下的地瓜葉都吃完了! 還有其他蔬菜,但葉菜沒了。 突然想起foodpanda 有生鮮外送服務,從陽台看到現在沒風雨,嘗試訂購一些蔬菜。 想不到送出訂單十幾分鐘後,訂單被取消,因為已經缺貨了!! 不知道這是有多少人在搶貨。外送是不是忙了一晚上~
Thumbnail
最近的熱,除了拼命沖澡,換衣服,在冷氣房,對美食的慾望,自然也沒有冬日來的熱切,而且很奇妙的是...夏天當季蔬菜,水果,都是因為在台灣的關係,有點時差錯亂。 當然,你可以在夏天吃到西瓜,芒果,荔枝,龍眼,卻也已經可以吃到新興梨,高接梨了,如果蔬菜葉菜類,盡情的吃空心菜(這時的空心菜是便宜又便宜),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採買的時候,你常去超市賣場還是菜市場呢?以前,上班的路線會經過菜市場,我總是趕著上班匆匆路過,只有週末才特地去一趟。一日三餐的食材,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去超市採買。但是,超市裡的食物越來越貴,現在我也是菜市場的常客之一。
Thumbnail
女兒問:周末有要出門嗎?我說:不然吃過早餐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吧。平常一家三口都是以外食餵養為主,即便我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只是沒有廚藝的我只能選擇當老外,最多於早餐準備些煎蛋、炒蛋、蔥油餅,簡易外速出餐的我還行。今天心血來潮想讓女兒去看傳統市場的交易,也讓她認識買菜不是只有全聯、家樂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從開始下廚後,才開始有感媽媽說過的話,凱米颱風才剛離開,菜價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雞蛋在超市裡都買不到,蛋架上空空如也,完全看不到一盒雞蛋。所謂吃米不知道米價,煮飯後才知道新聞上所提到的民生問題,這也然怪在颱風來臨之前,大家都要先到市場或超市搶購蔬菜和雞蛋。
Thumbnail
  眾所周知臨近颱風,總是冒出大批損人利己的市民囤糧造成搶購潮,遑論蔬菜、凍肉、罐頭食品,甚至乎最不受待見的急凍三色豆,全都在彈指之間於超市、街市的貨架上清零。而各大食肆為了節省緊接幾天的經營成本,提前雪藏需求量較大的食材待售。   價格上漲與產量下滑的幅度不成正比,言明人性劣根能比天災造成更失衡
Thumbnail
今日看到網友在line群裡po麻豆文旦要整箱便宜賣。 南台灣蔬果需要大家齊心幫助農民建立家園。 不要相信媒體說菜價上揚亂買太貴的蔬菜水果。 颱風打爛蔬菜,菜商不要而已因為賣相不好擺在超市。。 請你們不要挑菜色了,這樣沒有幫助到農民,反而傷害農民。助長菜商圖利自己,賤價農民。。 現在是什
Thumbnail
傍晚回家時,雨下得太大,沒去買菜。 剛才煮消夜,忍不住把剩下的地瓜葉都吃完了! 還有其他蔬菜,但葉菜沒了。 突然想起foodpanda 有生鮮外送服務,從陽台看到現在沒風雨,嘗試訂購一些蔬菜。 想不到送出訂單十幾分鐘後,訂單被取消,因為已經缺貨了!! 不知道這是有多少人在搶貨。外送是不是忙了一晚上~
Thumbnail
最近的熱,除了拼命沖澡,換衣服,在冷氣房,對美食的慾望,自然也沒有冬日來的熱切,而且很奇妙的是...夏天當季蔬菜,水果,都是因為在台灣的關係,有點時差錯亂。 當然,你可以在夏天吃到西瓜,芒果,荔枝,龍眼,卻也已經可以吃到新興梨,高接梨了,如果蔬菜葉菜類,盡情的吃空心菜(這時的空心菜是便宜又便宜),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採買的時候,你常去超市賣場還是菜市場呢?以前,上班的路線會經過菜市場,我總是趕著上班匆匆路過,只有週末才特地去一趟。一日三餐的食材,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去超市採買。但是,超市裡的食物越來越貴,現在我也是菜市場的常客之一。
Thumbnail
女兒問:周末有要出門嗎?我說:不然吃過早餐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吧。平常一家三口都是以外食餵養為主,即便我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只是沒有廚藝的我只能選擇當老外,最多於早餐準備些煎蛋、炒蛋、蔥油餅,簡易外速出餐的我還行。今天心血來潮想讓女兒去看傳統市場的交易,也讓她認識買菜不是只有全聯、家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