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懷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1.

台灣著名作家王文興先生在9月28日辭世,享壽84歲。我當然有點難過,又好像很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很多年之前,看過關於作家的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對這位一生推祟慢寫與慢讀的文學先鋒,一直懷著敬意。這輯轟動一時的大手筆之作“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輯的幾位傳主林海音、周夢蝶、鄭愁予、余光中、楊牧都陸續走了,身為這些電影的觀眾,我所說的“心理準備”,也真是一種複雜的情感。王文興終於也要走了。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似乎很了解字裏行間的深意,讀著又讀著,又擔心自己會誤解了作者的意思。

我也喜歡王文興的散文,《小說墨餘》展現作家的文學眼界與品味,《星雨樓隨想》那種扎記式的書寫,有時他短短一句也可勝過別人的長篇大論。近年看《文訊》雜誌,總會率先翻到”銀光副刊”,拜讀王文興的“星雨樓續抄”,我讀到的最後一篇是今年7月號的〈哀樂老年〉,其中一則他這樣寫:“要不要我把過去82年,都看成是前世的事。不憂、不怒、也不喜。看成是,另一個人的,蹟事。”對我來說,那是作家最後的身影。到了晚年,他還在思考創作與人生的無限可能。

2.

早前買了鄭明仁的《香港文壇回味錄》,花了兩晚讀完,作者是資深傳媒人、著名藏書家,也是經驗豐富的二手書書商,他筆下的報業舊事,作家身影,書市見聞,無不生動有趣,同時又教人唏噓。

他寫金庸、董橋的絕版書在拍賣市場以天價成交的事例,可說是文章有價的最佳證明,一本初版《小風景》售價可以過萬港元;一套齊全的《倚天屠龍記》小說連載剪報,有癡心讀者以超過十萬港元投得;一封只有七十五個字的張愛玲親私人書信,最終以五萬港元成交,這些東西原來可以這樣值錢,我輩書迷當然有大開眼界之感。

但在熱鬧無比的二手書天價拍賣之外,書中也敘述很多昔日名作家的另一種際遇,書中也敘述很多昔日名作家的風光往事,例如葉靈鳳、趙滋蕃、黃柳谷、十三妹、三蘇、我是山人、任護花,還有唯性史觀齋主、余過、岑凱倫、依達,這些作家當年都深受讀者喜愛,但隨著時代變遷,他們的作品在市面上已難得一見,作家的名字只會活在記性較好的讀者心中,這也是無可奈何又非常自然的事,不然又可以怎樣呢?

鄭明仁對當年廣受普羅大眾歡迎的“三毫子小說”有精彩的研究,剖析這些精神食糧背後的賺錢秘訣,那是寫作足以餬口的黃金時代。讀他細說香港報業左中右立場紛呈,各顯神通的紙上風雲,也真令人神往,可惜往事只能回味,現在我們只能追憶那些曾經有過的自由奔放。

3.

懷舊文章讀得多,我又開始重溫魯迅,這幾天讀了他早期的散文集《墳》,不知是什麼原因,竟有驚心動魄之感。例如他在<燈下漫筆>說:

“中國人向來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於那一面,但又屬於無論那一面。強盜來了,就屬於官,當然被殺諒;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諒,彷彿又屬於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願自己尋草記,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秋日讀舊文,在這快要吃草的時代,看一看澳門,想一想四周,難過得想哭。書中還有不少段落說到奴隸與奴才,希望與絕望,真情與假意,都是力度十足的深刻批判,誰想得到他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寫的話竟然沒有過時,還歷久常新,大家都沒有離開過當初他用悲憤堆疊起來的一座《墳》。我最近都沒有心情讀新聞了,倒是重温魯迅的時候,覺得比較清醒,也比較不會生氣。

17會員
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寂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度以為今次也是談情說愛,結果卻看到失聰女拳手的故事,導演保持水準,拍出細膩的人情味。
編劇巧妙地把大家都熟悉的結構變得充滿時代感,活用永遠可以扣人心弦的兩大元素:情與義。
我們兩父女就憑著兩排“必理痛”與一些抗敏感藥,與病毒展開對抗。
所謂“怪物”,其實是被社會上各種制度壓迫、扭曲、排擠而慢慢塑造出來,但說起“怪物”時,誰才是真正的“怪物”呢?
因為辦公的地方快將搬遷,最近都忙於整理文件和清理舊物。某日中午我把工作間清空之後,回想前事,記起過去二十多年來所經歷的十多次遷移,有升職的意氣昂揚,有落難的惶恐不安,有慣性的定期調動,因為經驗尚算豐富,所以每次都能處之泰然。
時間是怎樣消逝的?情人是怎樣老去的?有發生過的事是怎樣遺忘的?我們採取迥異不同的方式回答這些問題,實踐自己的人生,結果當然有幸有不幸。 《永恆的記憶》(The Eternal Memory)講述智利知名記者Augusto Góngora與女演員Paulina Urrutia的婚姻關係與共同面對
一度以為今次也是談情說愛,結果卻看到失聰女拳手的故事,導演保持水準,拍出細膩的人情味。
編劇巧妙地把大家都熟悉的結構變得充滿時代感,活用永遠可以扣人心弦的兩大元素:情與義。
我們兩父女就憑著兩排“必理痛”與一些抗敏感藥,與病毒展開對抗。
所謂“怪物”,其實是被社會上各種制度壓迫、扭曲、排擠而慢慢塑造出來,但說起“怪物”時,誰才是真正的“怪物”呢?
因為辦公的地方快將搬遷,最近都忙於整理文件和清理舊物。某日中午我把工作間清空之後,回想前事,記起過去二十多年來所經歷的十多次遷移,有升職的意氣昂揚,有落難的惶恐不安,有慣性的定期調動,因為經驗尚算豐富,所以每次都能處之泰然。
時間是怎樣消逝的?情人是怎樣老去的?有發生過的事是怎樣遺忘的?我們採取迥異不同的方式回答這些問題,實踐自己的人生,結果當然有幸有不幸。 《永恆的記憶》(The Eternal Memory)講述智利知名記者Augusto Góngora與女演員Paulina Urrutia的婚姻關係與共同面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以一部外星人電影來說,《不!》尤其是在針對外星人的設定上,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打破了過往相關電影的設定框架,以更突破腦洞的方式,去描繪這個未知的可能物種。不過除此之外,前半段的劇情其實枯燥到一度讓人想要關掉視窗⋯⋯
Thumbnail
本來決定讀小說好好放鬆心情,結果月中買下這本書就按捺不住翻開。光從書名可見,這本書與輕鬆愉快絕緣。吁~就讓我的腦袋繼續喝苦茶吧! 此書的作者 — 普利摩·李維是尤太裔的意大利人。青年時期參與反法西斯游擊隊的行動之際,不幸被民兵逮捕。 為免遭到槍決,他只好承認自己是尤太人,以換取送往集中營的機會。
Thumbnail
台北萬華有一處名為「青雲閣」,又名「河泉樓」、「醉花園」的歷史建築,坐落於日治時期艋舺遊廓區的老屋,是為當時著名的藝樓之一。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後,2014年曾一度遭拆毀。為保存台北風月產業歷史文化,並正式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歷時4年修復後獲得新生。將以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目前採預約制參觀。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人生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擺盪,你被迫必須做出選擇,所以你得知道自己要什麼。雖然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最近,我在自學生的貼文中看到一個讓人反思的題目 不讀書就等於不學習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給我們極大的反思 在網路上你或許曾經看過這類的文章 例如: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以一部外星人電影來說,《不!》尤其是在針對外星人的設定上,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打破了過往相關電影的設定框架,以更突破腦洞的方式,去描繪這個未知的可能物種。不過除此之外,前半段的劇情其實枯燥到一度讓人想要關掉視窗⋯⋯
Thumbnail
本來決定讀小說好好放鬆心情,結果月中買下這本書就按捺不住翻開。光從書名可見,這本書與輕鬆愉快絕緣。吁~就讓我的腦袋繼續喝苦茶吧! 此書的作者 — 普利摩·李維是尤太裔的意大利人。青年時期參與反法西斯游擊隊的行動之際,不幸被民兵逮捕。 為免遭到槍決,他只好承認自己是尤太人,以換取送往集中營的機會。
Thumbnail
台北萬華有一處名為「青雲閣」,又名「河泉樓」、「醉花園」的歷史建築,坐落於日治時期艋舺遊廓區的老屋,是為當時著名的藝樓之一。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後,2014年曾一度遭拆毀。為保存台北風月產業歷史文化,並正式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歷時4年修復後獲得新生。將以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目前採預約制參觀。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人生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擺盪,你被迫必須做出選擇,所以你得知道自己要什麼。雖然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最近,我在自學生的貼文中看到一個讓人反思的題目 不讀書就等於不學習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給我們極大的反思 在網路上你或許曾經看過這類的文章 例如: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