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在麥當勞:電影《麥路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走進過深夜時分的麥當勞。在台灣,麥當勞普遍營業時間大多是24小時,也因此經常能看到無家可歸的街友、遊民們在麥當勞裡休息睡覺,甚至有時候還會碰上在麥當勞廁所洗漱的人。日本就發明了「麥難民」(マック難民)一詞來稱呼這樣的一群人。「麥難民」的情況,在香港尤為嚴重,而電影《麥路人》正好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了香港麥難民的窘迫困境與艱難生活。

麥當勞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符號,以及其所帶來的消費、速食文化,還有從麥難民的遭遇看見的現實社會圖景、貧富差距問題等等,都在《麥路人》中如實地被呈現出來。《麥路人》是由香港導演黃慶勳執導,郭富城、楊千嬅領銜主演的電影作品。其英文片名「I’m livin’ it」首先就呼應了麥當勞的全球宣傳語「I’m lovin’ it」;此外,在粵語裡「麥路人」更與「陌路人」同音。如此層層暗示,極具巧思也同時闡明了電影所欲講述的內容與主題。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麥當勞裡的小人物

《麥路人》裡,所有寄居在麥當勞的人,都有他們各自的故事。阿博(郭富城 飾)曾經是成功的金融人士,因虧空公款入獄,出獄後便成為麥路人;阿珍(楊千嬅 飾)是曾經火紅的酒廳歌手,但因年紀漸長、上酒廳的客人漸少,而面臨被遣散的命運;等伯(萬梓良 飾)是消防員退休,卻在晚年親眼目睹妻子跳樓自殺從此不敢回家;口水祥(張達明 飾)有不錯的繪畫天份,卻因他瘦弱的外表而無人願意雇用;時正年少的深仔(顧定軒 飾)與家人大吵一架後憤然離家出走;還有阿妍(劉雅瑟 飾)獨自帶著七歲大的女兒在香港做工,為了幫死去的丈夫母親還賭債,所以四處打工,最後竟在麥當勞暴斃猝死。

他們都是在香港這座高速發展的現代進步城市裡,位處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做洗碗工、做歌女、做按摩師傅、做工地工人、做外送員、做舊物回收;甚至,一起去當喪禮戲的臨演;撿丟棄的球鞋重新擦拭後再次轉售;在停車場攔截停車的人給他們洗車。為了掙一點求頓溫飽的小錢,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夜深了,再一同回到麥當勞。他們彼此扶持、互相照顧,感情早已如家人般親暱。他們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難、跨不過的檻,可是在跌落谷底後,終能絕地逢生;感到孤單至極時,總會有人相伴。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有頭髮誰想當和尚

《麥路人》裡,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時刻,其中不得不提到口水祥因為偷包包被警察抓走的那場戲。阿博大聲斥責口水祥為什麼要偷竊,說著進監獄是多麼不堪多麼慘痛的事情。可是在臨走之際,口水祥卻轉頭向阿博回應道:「有頭髮誰想當和尚?⋯⋯我就想每一天起來就有飯吃。」就為了這個平凡到不行的理想,口水祥甘願鋃鐺入獄。是啊!有誰會想過著三餐不濟的生活呢?口水祥的回答,著實讓人心痛,但那卻也是如此鮮活地發生在我們社會之中的無奈現實。

此外,電影中還有另一幕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那就是當阿博因罹患肺癌而消失好幾天後,又再次回到麥當勞時,所有人都特別關心阿博。當等伯拿出裝著現金的紅包袋要給阿博時,阿博立刻就婉拒了。但是,大夥兒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拿過紅包,紛紛往紅包裡塞錢,一邊說著「利是利是」(代表順勢、好運之意),阿博最後只好將紅包收下。他們曾經都是「麥(陌)路人」,卻在此時成為了彼此的「同路人」。這一幕,我們看到的,是濃濃的「人情」。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人生在世心債難償

電影最後,阿珍在歌廳裡演唱了一首香港天后梅艷芳的歌曲「心債」。一段歌詞唱道:「明明用盡了努力,明明事事都不計。為什麼萬般癡心,都等如枉費。」明明告訴自己要積極正向,萬事隱忍不抱怨,為何卻往往遭到現實的背叛與遺棄?歌詞道盡了麥路人們的心聲,更道盡了現實。阿博對母親、妹妹和阿珍的虧欠;阿妍對死去丈夫的心痛;等伯對妻子跳樓自殺的愧疚等等,都是難以償還的心債,遂都成為了人生在世,難以癒合的一道道傷口。

這不禁使人想起了張愛玲曾說過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天才夢〉)生命如若遠看,似乎盡是華麗美好的模樣,但是卻不怎麼能禁得起近觀。因為生命實則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張愛玲是說了大實話,但卻也過份悲觀了。現實社會雖然一如既往地無情,但我相信只要人與人能聚到一起、彼此給予,肯定能縫補那些傷感、苦難的生命裂縫。即使是住在麥當勞辛苦過生活的人們,我想也是如此吧。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圖片來源:《麥路人》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1/06/04
感謝分享好片!
映画案內所 Arst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04
謝謝你的支持!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4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後, 「所有我想得到的都做了、我也和善待人了、我也兢兢業業了、我也壓抑情緒了,為什麼都還是沒有辦法。」 在看完金馬男主角入圍片段的那場戲,我私自為阿邦想了這段獨白。
Thumbnail
最後, 「所有我想得到的都做了、我也和善待人了、我也兢兢業業了、我也壓抑情緒了,為什麼都還是沒有辦法。」 在看完金馬男主角入圍片段的那場戲,我私自為阿邦想了這段獨白。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我在台灣到處尋幽訪勝,發現台灣其實也很好元;疫情情間百業蕭條,連電影業都受影響,我看了好多台劇和台片,真心覺得台灣的電影有其獨特底韻,沒有大投資和大卡司的電影一樣很好看。 上個月看了「本日公休」,昨天(4/12)看做工的人,打算接著看下一檔講SARS疫情的「疫起」,過去國片遭受好萊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我在台灣到處尋幽訪勝,發現台灣其實也很好元;疫情情間百業蕭條,連電影業都受影響,我看了好多台劇和台片,真心覺得台灣的電影有其獨特底韻,沒有大投資和大卡司的電影一樣很好看。 上個月看了「本日公休」,昨天(4/12)看做工的人,打算接著看下一檔講SARS疫情的「疫起」,過去國片遭受好萊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在台灣,麥當勞普遍營業時間大多是24小時,也因此經常能看到無家可歸的街友、遊民們在麥當勞裡休息睡覺,甚至有時候還會碰上在麥當勞廁所洗漱的人。日本就發明了「麥難民」一詞來稱呼這樣的一群人。「麥難民」的情況,在香港尤為嚴重,而電影《麥路人》正好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了香港麥難民的窘迫困境與艱難生活。
Thumbnail
在台灣,麥當勞普遍營業時間大多是24小時,也因此經常能看到無家可歸的街友、遊民們在麥當勞裡休息睡覺,甚至有時候還會碰上在麥當勞廁所洗漱的人。日本就發明了「麥難民」一詞來稱呼這樣的一群人。「麥難民」的情況,在香港尤為嚴重,而電影《麥路人》正好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了香港麥難民的窘迫困境與艱難生活。
Thumbnail
套句導演的話來說,《同學麥娜絲》就是「那些騎車等紅綠燈的人們的故事」。它就像是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人物,煩惱著那些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糟心事。除了對「唬爛三小」的人生刻畫外,片中也突顯了現代社會中的房價亂象、居住正義等議題,特別是展現在「房」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套句導演的話來說,《同學麥娜絲》就是「那些騎車等紅綠燈的人們的故事」。它就像是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人物,煩惱著那些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糟心事。除了對「唬爛三小」的人生刻畫外,片中也突顯了現代社會中的房價亂象、居住正義等議題,特別是展現在「房」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麥路人(I'm Livin' it,2019) 高齡化與均貧現象,儼然成為香港社會中時代的產物。早期陳果導演的九七三部曲,以高度寫實、冷冽的鏡頭語言帶出香港市井生活的淒涼,自2011年的《桃姐》開始掀起一波溫馨趨勢,或許正反應了香港對於中共政權強壓的無奈,只能藉由在創作層面的溫情攻勢慰藉港民們的
Thumbnail
麥路人(I'm Livin' it,2019) 高齡化與均貧現象,儼然成為香港社會中時代的產物。早期陳果導演的九七三部曲,以高度寫實、冷冽的鏡頭語言帶出香港市井生活的淒涼,自2011年的《桃姐》開始掀起一波溫馨趨勢,或許正反應了香港對於中共政權強壓的無奈,只能藉由在創作層面的溫情攻勢慰藉港民們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