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挫折與失敗都是人生養分—嚴長壽 x 聽損大朋友林以婕對談紀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雅文基金會與中原大學、技嘉教育基金會於2019年共同舉辦「用心聽好好說-重新定義自己和世界」講座,邀請到嚴長壽董事長與聽損大朋友林以婕跨界對談,兩人以教育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問答與討論。
圖/有故事提供
與談者小檔案

林以婕
26 歲,極重度聽損
台大政治系畢業、法國雷恩第一大學交換一年
於新創公司從事行銷企劃,並被外派至雲林高科技示範園區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董事長
著有《教育應該不一樣》、《你就是改變的起點》等書

(以下稱林以婕為以婕,稱嚴長壽董事長為嚴)

Q1: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妳還會選擇當聽障嗎?


以婕:我還是會選擇當聽障,因為我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很精彩。如果我今天是一般人的話,我沒有辦法歷練這麼多事情,也不會為此付出這麼多努力,也許就只能度過一個平凡安穩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可是我覺得我過得很精彩,而且也可以用這樣的身份去讓大家認識到,聽障生也是可以過得很精彩,這是我生下來的使命

Q2:什麼是人文素養教育?為何重要?


以婕:在法國擔任交換學生期間,我看見兩個國家的教育方式很不一樣。因為法國的學校很重視溝通與思考,若是你不積極反應就代表你接受了,若是你說了NO,更應該要說清楚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台灣的教育總是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長期累積下來,台灣的學生就會覺得不想思考、思考很麻煩,習慣性地接受每一件事。
嚴:在美國的教育,老師更重視的是學生是否有勇氣挑戰各種問題。他們認為,要讓學生比老師更棒更厲害,就是要多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前我覺得,培養人文素養的先後順序是:做事、做人、生活,但是現在我的看法改變了,應該先從做人-也就是培養思辨力、正義感與悲憫心開始,再來學會怎麼生活,培養文學、音樂、戲劇等廣泛的興趣,最後才是學會做事。 

Q3:怎麼培養軟實力、學習跟他人溝通?


以婕:每件事都認真學習、多元嘗試,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不要排斥學習新的事物。專精一件事不是最重要的,自己開心、想學什麼想做什麼就去嘗試。當遇到不同的意見,應該試著先傾聽,傾聽除了表達尊重,也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找到一些線索,替自己做好回答的準備。
嚴: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讓自己得到對方更多的體諒,也是一種溝通的技巧。在亞都麗緻時,我會把客房部、經理部跟人事部等各部門互調,讓他們能體諒對方的辛苦,而且不同事情都嘗試過一次後,可以有更宏觀的視野,為自己建立起一個更有彈性的工作模式。

Q4:順境與逆境的意義?遇到逆境怎麼辦?


以婕:不要害怕挫折與失敗,因為有了它們才會了解自己的不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才會讓自己成功。從一般人的眼光中,聽損可能就是我最大的逆勢。但同時它帶給我的意義是,讓我了解到那只是我其中的一個面向,我會嘗試其他方式去彌補這些不足,不需要一直執著在自己的缺點上。
嚴:人生總是起起伏伏、有輸有贏。逆境是理所當然,而且我們要勇敢面對它。對我來說,人生中有太多要學、值得學的東西,所有的際遇對人生都是加分

以婕的成長故事,自信擁抱挑戰!
聽損兒到雅文基金會學說話,是聽見世界的開始,而且他們不僅聽見世界,也努力開口為自己發聲,自信展現獨特的天賦才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快兩歲時,妍妍才被確定是極重度聽力損失。對於這樣的結果,這對夫妻是萬分不解。因為一出生時,孩子做新生兒聽力篩檢並無異常,卻因為偶然跟著語言發展遲緩的哥哥一起上課,才被發現聽力有問題。
雅文聽損兒因學會傾聽及說話,而擁有更美好的明天。面對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來勢洶洶,聽損寶貝們發起用溫暖歌聲接力傳唱〈明天會更好〉,消減因疫情帶來的焦慮感,為保護國人健康而辛苦抗疫的英雄們加油打氣。
「我希望她像一般人一樣,平平順順往前進。」今年已經上幼幼班的奕蓁, 出生後三個月確診聽損,五個月大時開始戴上助聽器,然而她並不是外婆照顧的第一個聽損孩子,因為奕蓁的媽媽也患有聽損,相較於當年的不知所措,外婆表示這次早有心裡準備,笑說:「願意來到我家就是緣分。」  
「兒子,原諒我不能陪你長大......」 耳鏡/五官鏡是醫師和聽力師的常用檢查工具,它可以清楚看見耳朵、鼻腔或喉嚨裡的狀況。特別的是,雅文基金會聽力師所使用的耳鏡背後有個感人故事,它是一位父親送給重度聽損兒子檸檬最後的禮物......
在快兩歲時,妍妍才被確定是極重度聽力損失。對於這樣的結果,這對夫妻是萬分不解。因為一出生時,孩子做新生兒聽力篩檢並無異常,卻因為偶然跟著語言發展遲緩的哥哥一起上課,才被發現聽力有問題。
雅文聽損兒因學會傾聽及說話,而擁有更美好的明天。面對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來勢洶洶,聽損寶貝們發起用溫暖歌聲接力傳唱〈明天會更好〉,消減因疫情帶來的焦慮感,為保護國人健康而辛苦抗疫的英雄們加油打氣。
「我希望她像一般人一樣,平平順順往前進。」今年已經上幼幼班的奕蓁, 出生後三個月確診聽損,五個月大時開始戴上助聽器,然而她並不是外婆照顧的第一個聽損孩子,因為奕蓁的媽媽也患有聽損,相較於當年的不知所措,外婆表示這次早有心裡準備,笑說:「願意來到我家就是緣分。」  
「兒子,原諒我不能陪你長大......」 耳鏡/五官鏡是醫師和聽力師的常用檢查工具,它可以清楚看見耳朵、鼻腔或喉嚨裡的狀況。特別的是,雅文基金會聽力師所使用的耳鏡背後有個感人故事,它是一位父親送給重度聽損兒子檸檬最後的禮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失望? 等等,讓我把話說完 約莫2016-2017年間,領我進入「教學界」的恩師興高采烈地分享:「你聽過『亮語』嗎?我去參加他們的工作坊,強調不用獎勵,這個觀點很有趣吧?有機會你也去聽聽。」從此,「總有一天要去一探究竟」的想望在我心中埋下種子,卻因工作檔期衝突與新冠疫情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被控制與認同壓迫所造成的創傷回憶,並提出了自我解鈴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願意跳脫限制,與自己對話,成為自己的解鈴人,逐步走出創傷的陰影。 過去的經歷可能會影響現在,但重要的是願意成為自己的解鈴人,照顧自己。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失望? 等等,讓我把話說完 約莫2016-2017年間,領我進入「教學界」的恩師興高采烈地分享:「你聽過『亮語』嗎?我去參加他們的工作坊,強調不用獎勵,這個觀點很有趣吧?有機會你也去聽聽。」從此,「總有一天要去一探究竟」的想望在我心中埋下種子,卻因工作檔期衝突與新冠疫情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被控制與認同壓迫所造成的創傷回憶,並提出了自我解鈴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願意跳脫限制,與自己對話,成為自己的解鈴人,逐步走出創傷的陰影。 過去的經歷可能會影響現在,但重要的是願意成為自己的解鈴人,照顧自己。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