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非貓

貓非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藝術家的淵博,就像是貓一樣,不容易接近,卻有深邃到面面俱到。橫跨建築、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領域,甚至還提到漫畫。這涉獵之廣,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甘拜下風。能這樣行雲流水、信手捻來的人,那學養簡直是藝術等級的,對藝術向來門外漢到難窺堂奧,也覺得這書好讀之外,補充了許多藝術涵養上的不足。

貓和藝術家的關係超過原先的想像,儘管還是有狗的出現,但貓顯然可以在每篇都佔據了主角的位置。本身並不是個貓奴,對狗也沒有太多感覺,冷眼看身邊貓奴寵貓愛貓,卻從來沒看過他們和主人生命交織的那一面,這些在藝術史上不盡然有名但佔有一席之地的貓,似乎成就了他某個神一般的形象,對他的子民們向來有其居高臨下的恩澤感。

藝術超越國境,從西到東、自南至北的廣披程度,本難以形容,要找到共通點,而且就在貓上顯然不在想像之中,但小品般的散文,讀來輕鬆,基本沒有基礎,也能進入作家構築的藝術日常中。少了博物館、美術館般的殿堂感,這些藝術生命中的故事,感覺特別近人,彷彿稍微伸手就能摸到。

而人生的況味,可能在藝術上展現,化成故事,就顯得百轉千迴。那些驚人的生命力展現背後的故事,好像都能得上好些個世界級的獎項,每看一篇,就上網找找書中提到的藝術品,拜網路之賜,竟也增添了一些文藝氣息之感,特別的有氣質。

除了藝術之外,對歷史掌故的了解,也真是令人折服。有時覺得氣質真的是養成的,若能對這麼多的事物有所掌握,整個人散發出氣質那也是理所當然。對於藝術品的品味,也是真摯流露,獨到的見解,基石之穩固也真是超過原先想像。

這個不熟悉的題材本不在閱讀的範圍內,但作者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飽受病痛之苦的童年和在藝術上驚人的造詣與掌握之外。在高雄工作的那段期間,他真的讓高美館超美的,至少讓高雄人覺得高雄總算有些文化氣息一個知名藝評家跟策展人能夠委身公務界,真的是不容易。想來市府總是糟蹋人的政治與人事,讀完書之後還是為作者感到一點委屈,畢竟後來者高下立判。封面上書腰的那張攝影看來自信非凡,那種氣質還真是迷人。

作品除了作者的文字之外,還有諸多貓的攝影。對於愛貓人士不啻是本兼具攝影及與藝術小品的作品,只是不知是編輯還是作者故意,部分一字不漏重複的句子,讀來頗為出戲,是這本書最看不慣的。

推薦給貓派或喜歡藝術的朋友,這本小品型的書好讀,又兼具一種知性的美感。與此同時,也真心覺得後記寫的真好,天地有大美,沿途大風大浪,走過回望,都是難忘的風景。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98會員
523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看到這個書名的人,對家有什麼樣的想像呢?原始的家庭總是用血緣撐起來的,但到了繁衍後代的時候,不免有了姻親,也開啟了遺傳。只是,多數人總以為,遺傳是生理上,殊不知,很多心理上、社會上的想法也好、觀念也罷,也好似遺傳一般,不斷因著刺激突變、演化。 來自兩個失婚的家庭,共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摩擦。原生
運用一下書中的原理來說說這本書,是本給人資、企業教育訓練或演講的一本操作手冊,作者很用心地分析了他常用的策略,並且講解使用的技巧,以協助講者在精進自己的教學的時候,可以有個參考。 另外,針對想要往企業教育訓練講師邁進的人而言,這應該是本不得不讀的書。從各種作中精煉的實踐知識來看,這本書集結了許多作者
食譜也算是很少翻閱的出版物。總覺得別人的手巧,再加上對照起食譜的照片和自己做出來的食物,前者總是色、香、味、賣相俱全,後者則是約略可食,至於長相真的不強求的狀態。 這本書照例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之後找來看的,近來podcast成了拓展閱讀視野的一個管道,會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找一些擺在
以近期看的簡報書來說,個人認為這本是最實用的。從簡報的構思到發表,非常簡要的說了重點,並且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也提供了相應的例子。整體而言非常的推薦,適合需要簡報的人當作入門書仔讀。 首先是有關簡報的構思,作者提供了用便利貼具體化主要概念的做法,好處是這些便利貼移動容易,可以快速的調整順序和安排。另
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看一本書名就有文藝的書也是挺自然的(誤)。這本書其實注意一陣子了,居家避疫百無聊賴,翻翻看看就看完了,說的是一個性別認同少數與他的母親互動、日常,這種在平常不過的主題,寫得讓人讀來舒暢就是種才華,簡言之作者有才。 作為扛起一家老小的母親,這角色一直都有種配角氣息,在家庭地位中,不
每次積欠正經事,就會更想看點閒書來紓壓。耗費的是時間,但賺得的是那種偷閒的愉悅。這本書在公共圖書館有電子書可借,中午現在避疫外帶,正好偷得一些零碎時間,可以把書看完。 原先出版的是日文版,再翻回臺灣的繁中版,褒揚的部分確實可以快速略過,畢竟歌功頌德本來就不是現在的主旋律,再說也不夠好看。扁平化的社會
不知道看到這個書名的人,對家有什麼樣的想像呢?原始的家庭總是用血緣撐起來的,但到了繁衍後代的時候,不免有了姻親,也開啟了遺傳。只是,多數人總以為,遺傳是生理上,殊不知,很多心理上、社會上的想法也好、觀念也罷,也好似遺傳一般,不斷因著刺激突變、演化。 來自兩個失婚的家庭,共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摩擦。原生
運用一下書中的原理來說說這本書,是本給人資、企業教育訓練或演講的一本操作手冊,作者很用心地分析了他常用的策略,並且講解使用的技巧,以協助講者在精進自己的教學的時候,可以有個參考。 另外,針對想要往企業教育訓練講師邁進的人而言,這應該是本不得不讀的書。從各種作中精煉的實踐知識來看,這本書集結了許多作者
食譜也算是很少翻閱的出版物。總覺得別人的手巧,再加上對照起食譜的照片和自己做出來的食物,前者總是色、香、味、賣相俱全,後者則是約略可食,至於長相真的不強求的狀態。 這本書照例是聽了podcast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之後找來看的,近來podcast成了拓展閱讀視野的一個管道,會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找一些擺在
以近期看的簡報書來說,個人認為這本是最實用的。從簡報的構思到發表,非常簡要的說了重點,並且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也提供了相應的例子。整體而言非常的推薦,適合需要簡報的人當作入門書仔讀。 首先是有關簡報的構思,作者提供了用便利貼具體化主要概念的做法,好處是這些便利貼移動容易,可以快速的調整順序和安排。另
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看一本書名就有文藝的書也是挺自然的(誤)。這本書其實注意一陣子了,居家避疫百無聊賴,翻翻看看就看完了,說的是一個性別認同少數與他的母親互動、日常,這種在平常不過的主題,寫得讓人讀來舒暢就是種才華,簡言之作者有才。 作為扛起一家老小的母親,這角色一直都有種配角氣息,在家庭地位中,不
每次積欠正經事,就會更想看點閒書來紓壓。耗費的是時間,但賺得的是那種偷閒的愉悅。這本書在公共圖書館有電子書可借,中午現在避疫外帶,正好偷得一些零碎時間,可以把書看完。 原先出版的是日文版,再翻回臺灣的繁中版,褒揚的部分確實可以快速略過,畢竟歌功頌德本來就不是現在的主旋律,再說也不夠好看。扁平化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