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薑湯、吃益生菌又做按摩的蛋雞:多多有雞農場

2021/06/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餐桌上的雞蛋是哪裡來的呢? 你曾在超商、賣場的雞蛋貨架上,看見「非籠飼-友善雞蛋」專區嗎?
雞蛋,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食材之一,認識好蛋、選擇好蛋,不但自己吃得安心健康,也能成為一個慢食運動的支持者,讓生活上的每個小選擇,都更貼近慢食的核心價值:優質(Good)、純淨(Clean)、公平(Fair)! ​
想想自己的需求、想想動物的需求,於是我們很快就可以理解「友善」的內涵,進而挺身支持「友善雞蛋生產」,讓母雞安身,我們吃雞蛋時也能真正安心。
放牧式的養雞場。(攝於多多有雞農場)

母雞不為人知的日常生活 ​

雞蛋是如何被生產的?母雞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是籠飼,籠子有多大?不飼養在籠子裡,那應該養在哪裡?所謂的「友善雞蛋」是什麼意思?
蛋雞的飼養方式,分為格子籠、豐富籠、平飼籠與放牧。

格子籠

台灣目前 90% 以上的蛋雞,都生活在「格子籠」裡:2至4隻母雞擠在A4大小的鐵籠子中,在極壓迫的空間中,進食、產蛋、排泄、睡眠。因為空間小、生活壓力大,母雞就容易生病、焦慮,必須不斷以藥物、抗生素來抑制與克服。
為了整體改善蛋雞的養殖方式與生存環境,農委會自2014年起開始推動「雞蛋友善生產系統」,鼓勵蛋雞養殖業者以「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的方式,來飼養蛋雞。

豐富化籠飼(豐富籠)

考量到母雞的生活環境,以及動物本能對於抓耙、洗浴、於暗處產蛋、高處入眠等需求,「豐富化籠飼」降低「雞口密度」,讓每隻雞至少有A4大小的空間,並在籠中提供抓耙板、巢箱、棲架等基礎設施。

平飼

將雞隻集體飼養在沒有籠子的巨大室內雞舍,讓雞隻可以自由走動、進食、抓耙、進巢箱產蛋、於棲架上休息。

放牧

放牧則是除了雞舍之外,還提供雞隻「室外活動空間」,可以曬太陽、在沙地上洗澡、走動探索。 ​
放牧式的飼養,母雞可在室外空間抓耙出一個個沙坑,自行洗砂浴去除寄生蟲。(攝於多多有雞農場)
近幾年來經過農委會、民間團體友善雞蛋聯盟持續的推廣,「友善生產雞蛋」的飼養者逐漸增加(然而仍不到整體的10%)。​
多多有雞農場主人王大哥,每天採集新鮮牧草給母雞食用。

多多有雞農場的放牧雞

為了實際了解蛋雞的生活,我們拜訪位在台東泰安、放牧飼養的 多多有雞農場 。「其實我們原本只養了6隻雞,想說這樣自己就有蛋可以吃了。沒想到雞蛋分送給附近鄰居,大家都說讚,要來跟我們訂……後來再養了18隻,一共24隻。沒想到又有更多人想要訂雞蛋!」農場主人淑華姊、王大哥這麼說。於是,從6隻雞,漸漸發展到目前養殖300隻伊莎褐色蛋雞,每天產200顆蛋的小小規模。 ​
雞舍裡,王大哥自己DIY製作巢箱,讓母雞可以安心入箱生蛋。

喝薑湯吃益生菌又做按摩的母雞

淑華姊和王大哥對待母雞,就像對待家人一樣,親手蓋雞舍、造巢箱、採野草、切木瓜、鋪粗糠維持清潔。若是發現母雞身體不適,就先隔離開來,餵食薑湯、按摩脊椎,3~5天後就會慢慢恢復。
看這深情的眼神就知道,王大哥把牧場裡的每一隻雞都看作是家中的好夥伴。
飲水中加入益生菌,促進健康與增加免疫力。
另外也特別上網學習如何培養益生菌,將益生菌液加入母雞的水、食物中,維持雞隻健康;也將益生菌液稀釋撒在雞舍,幫助分解雞隻的排泄物。 ​
正在培養的益生菌液。

友善=安身+安心

走進母雞們生活的環境,真的沒有任何異味!沙地上、大樹下,母雞毛色發亮、自由自在走動、搶食新鮮木瓜、在自己扒出的沙洞裡洗澡和休息。在這裡,看到自己每天吃的雞蛋,產蛋的母雞都過著符合動物本能、腳踏實地、頂上有陽光、自由飛上枝頭的生活,讓人感到非常安心。
農場裡新鮮採收的木瓜,也是雞最愛的食物之一。
雞舍內的棲架,讓習慣在高處休息的母雞,夜間有安心睡覺之處。
淑華姊用牧場裡的蛋做雞蛋糕,剩下的蛋殼洗淨後磨碎加入雞飼料中餵雞,這樣產下的蛋蛋殼品質較好。
夫婦倆一起照顧雞隻、撿蛋、蒸雞蛋糕、配送雞蛋,透過每日勞動,過往身體累積的病痛漸漸都好轉。人和雞一樣,需要好的食物、舒展的生活空間,想想自己的需求、想想動物的需求,於是我們很快就可以理解「友善」的內涵,進而挺身支持「友善雞蛋生產」,讓母雞安身,我們吃雞蛋時也能真正安心。
看見為我們生產雞蛋的雞,自由地在陽光下、綠蔭中生活,我們心中也覺得踏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發現臺東慢食
發現臺東慢食
發現臺東各路慢食料理、廚人,找尋臺東山海之間代代傳承的味蕾記憶,觸發在地食材的創新想像,獻上最地道的臺東滋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