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還記得,以前我的母親總是要我跟陌生人打招呼(就是那些叔叔阿姨)很多時候我明明打了招呼、或是聲音太小聲,我的母親沒有看到、聽到,或是人家問我話,我小聲地回答,我就會得到嚴厲的責罵,接著我母親就會笑笑地說「這孩子就是這樣奇怪」

raw-image

  在這樣的灌輸下,曾經我穿上了外向的外衣,讓自己努力活潑、外向,討人喜歡,但我越演越不像,最後在父母離異下,我終於可以把「外向」這個性格從我身上脫掉(雖然只要跟我母親再一起我就必須把外向的性格再穿在身上),但這已經讓我得到非常多的喘息空間了。

  內向者大多較為纖細、敏感,我曾經以為我這個性格是不好的。隨著這些關鍵字的興起,除了讓我了解自己以外,我也接受自己我就是這樣性格的人,重要的是怎麼將我的個性找到適合的地方發揮最大效能化。

  內向的孩子,在以前傳統社會環境下,大多不太被接受,這種狀況在男生會更明顯。這樣我們算是提升了嗎?這社會對於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好像更多了些包容,很感謝那些心理學者,讓我們了解到「性格的多樣性」,在這相對的世界下,我們透過別人,也可以反觀進而更了解自己。

raw-image

  內向者的內心世界,大多的人可能會覺得想太多,我們更容易觀察到別人的情緒變化,更容易去同理他人、以及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我們心思細膩、在未想清楚前總是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我總會說,內向者就像「後勤補給部隊」溫溫熱熱的用自己的方式,照耀著別人。

  雖然時常被心直口快的人傷到,或是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就可以讓我們可以難過很久。但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性格也是。我自己發現到,當別人對我道歉時,我當下會回應沒關係,但情緒總是沒有那麼快結束,可以給我們多點時間讓我們去消化嗎?

最後想跟內向者說的話:

  • 我們很好,接受自己。
  • 我們常常只看著自己的缺點,但是換個角度,我們的缺點全部都是優點!
  • 我們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開心
  • 高敏人的小確幸通常也更持久
  • 個性纖細,不是玻璃心,而是我們更容易放感情以及重視

你也是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嗎?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網路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測驗,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尋喔~接受與理解跟我們不同性格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亭;三分鐘熱度患者的沙龍
35會員
124內容數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喧鬧的塵囂中,為您供給一份寧靜套餐。 讓您的心能安靜、寧靜,並且感受作者溫暖的力量。
2024/07/26
趁著畢業季這個空檔,將這五年沒玩到的、沒見到的人,全部排在這兩個月,給了自己兩個月的靜心、旅遊、思考,發現那些因為忙而忽略掉的情緒,那些本該清理完畢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小事再度出現,以前這種情緒出現時,我總是會激動的生氣起來,現在的我卻總是感覺酸酸的。 「阿,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最近養了一隻貓,
Thumbnail
2024/07/26
趁著畢業季這個空檔,將這五年沒玩到的、沒見到的人,全部排在這兩個月,給了自己兩個月的靜心、旅遊、思考,發現那些因為忙而忽略掉的情緒,那些本該清理完畢的事情,卻因為一些小事再度出現,以前這種情緒出現時,我總是會激動的生氣起來,現在的我卻總是感覺酸酸的。 「阿,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最近養了一隻貓,
Thumbnail
2024/06/16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6/16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1/14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2024/01/14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Thumbnail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 做事一定追根究底 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 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 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Thumbnail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 做事一定追根究底 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 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 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Thumbnail
喜歡獨處,是內向者的寶貴資產 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隨者年齡和認知的成長以後,更是越來越確定這個事實。 甚麼根據可以這麼篤定呢?請參考我對自己的描述。 始終覺得交際應酬的場面很難; 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同事電腦聲音開太大聲; 看電視聽音樂的音量總是被說「幹嘛不切大聲一點」; 非常無法一心多用(如果在講
Thumbnail
喜歡獨處,是內向者的寶貴資產 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隨者年齡和認知的成長以後,更是越來越確定這個事實。 甚麼根據可以這麼篤定呢?請參考我對自己的描述。 始終覺得交際應酬的場面很難; 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同事電腦聲音開太大聲; 看電視聽音樂的音量總是被說「幹嘛不切大聲一點」; 非常無法一心多用(如果在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