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的作品很「幼稚」!但我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童年的這條時光長廊,總是走得無聲無息。每當模糊的記憶逐漸成形,那個久遠年代裡的身影彷彿穿越時光,笑著走到我面前。

童年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一生關係的基礎。因為在我們小的時候,世界小的、局限的。這段記憶對於創作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總有很強的控制力量,讓我常不自覺進入國小、國中時的情景裡。我慢慢發現無論是拍照的擺設,設計的小物件,像乾燥花、貼紙、花環、聖誕老公公……等,很自然的陷在其中,無法超越那種童年記憶的制約。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到現在,我依舊覺得最美的信紙和卡片不是現在,而是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那些,隨著年齡越大,我依舊覺得它們最美好。現在我只希望能回到以前學生時代期待每個節日,過每一個喜慶,作品也都有滿滿的「儀式感」。這樣的生活很簡單、卻珍惜每個月份,就像小時候逛書店買卡片、小禮物的單純幸福。


raw-image

只因我寫的每一段故事都是生活的片段,它也出現在妳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想像,有看到,有聽到,有讀到,有各式各樣的記憶,這些都組成你我的每日生活。


我發現寫信可以使人際關係變得完整,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常無從表達,但在這書信的世界反而變得更溫馨美好。它讓我有兩條人生道路,並讓它們順利接軌,一條是書寫的,另一條是生活的,而且隨著寫信的持續,書寫讓我的人生越來越豐富,現實的人生也越來越順暢。

我們都以為想像中的最好就是美夢成真,然而,這世上更美的安排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意外。人生有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成熟。我到2020年才開始想要寫文章,一個人有多少興趣跟出什麼樣的作品,應該有些關連。我其實只想透過書信的精神去告訴別人:心裡的想法、我眼中看到的世界,所在意、提倡的。

時間就像個從不遲到的郵差先生,相信我所寫下的故事,終將變成一封又一封的信寄到未來,願現在的你和我,都能善待未來的那個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芸的書信世界-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22
哈哈哈,謝謝啦
趙家強-avatar-img
2021/06/22
不幼稚我喜歡... :-)
avatar-img
藍芸的書信世界的沙龍
16會員
78內容數
2021/09/16
      現在流行故事力,每個人的故事都跟大時代緊緊相扣,收集每一刻的書信就像留存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容易找到生活細節與場景,這就是書信的魅力。   書信精神,深藏在我們的文化中,能帶來無限遐想,同時也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1/09/16
      現在流行故事力,每個人的故事都跟大時代緊緊相扣,收集每一刻的書信就像留存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容易找到生活細節與場景,這就是書信的魅力。   書信精神,深藏在我們的文化中,能帶來無限遐想,同時也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1/08/24
 妳一直都不想變!!還好這次應該有機會變一點點了……
Thumbnail
2021/08/24
 妳一直都不想變!!還好這次應該有機會變一點點了……
Thumbnail
2021/08/21
有人問跌倒了怎麼辦? 大家的解答是!沒人回覆!沒人關心!沒人理會!沒人看見……      
Thumbnail
2021/08/21
有人問跌倒了怎麼辦? 大家的解答是!沒人回覆!沒人關心!沒人理會!沒人看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記錄國小的日記,擷取一些現在的我看過後觸動我心的部分,會以日記本為主體,一本一本的去翻閱。 格式會以「日記文字–日記圖片–感想」的方式呈現,國小字醜,圖片建議直接省略xdd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記錄國小的日記,擷取一些現在的我看過後觸動我心的部分,會以日記本為主體,一本一本的去翻閱。 格式會以「日記文字–日記圖片–感想」的方式呈現,國小字醜,圖片建議直接省略xdd
Thumbnail
「珍惜每一寸光陰,牢記每一個教訓」      這兩句陳年迂腐的名言佳句,應該是我創作的起點。怎麼說呢,因為這是我當年讀小學時,印在日記本背面的格言。
Thumbnail
「珍惜每一寸光陰,牢記每一個教訓」      這兩句陳年迂腐的名言佳句,應該是我創作的起點。怎麼說呢,因為這是我當年讀小學時,印在日記本背面的格言。
Thumbnail
童年的記憶中,滿足和快樂如此簡單可得,但那時的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很少很少
Thumbnail
童年的記憶中,滿足和快樂如此簡單可得,但那時的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很少很少
Thumbnail
我聽過「越活越年輕」,但我今天在運動時突然發現自己「越活躍幼稚」,哈。 今天早上起晚了,大約是六點半的時候起床,漱洗後便出門運動,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我來到公園快走,雖然有聽Podcast的習慣,但我今天完全不記得到底談了什麼,我的大腦彷彿來一場時空旅行,掉進童年的歲月裡了。
Thumbnail
我聽過「越活越年輕」,但我今天在運動時突然發現自己「越活躍幼稚」,哈。 今天早上起晚了,大約是六點半的時候起床,漱洗後便出門運動,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我來到公園快走,雖然有聽Podcast的習慣,但我今天完全不記得到底談了什麼,我的大腦彷彿來一場時空旅行,掉進童年的歲月裡了。
Thumbnail
不太純的日常,看到書裡的章節有感而發。
Thumbnail
不太純的日常,看到書裡的章節有感而發。
Thumbnail
最初,是那本厚厚的泛黃的日記本,從母親那裏接過,是我,從肚子開始的樣子,是我,到世界時最初的樣子。 我如果沒寫日記.... 我不會知道我是個多麼幸福的人 可以好好的感覺好好的體驗這世界帶來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回頭看看,每次寫完抒發完再瀏覽一次,這些過程就足夠滿足、足夠深刻了不是嗎。
Thumbnail
最初,是那本厚厚的泛黃的日記本,從母親那裏接過,是我,從肚子開始的樣子,是我,到世界時最初的樣子。 我如果沒寫日記.... 我不會知道我是個多麼幸福的人 可以好好的感覺好好的體驗這世界帶來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回頭看看,每次寫完抒發完再瀏覽一次,這些過程就足夠滿足、足夠深刻了不是嗎。
Thumbnail
當我開始學會識字、懂字、讀字時,甚至意識到自己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想法後,會把那些壞的情緒和負面的字眼,全都偷偷寫在一本大大的筆記本上──那是一本橘色封面的筆記本,記得那時國小五年級。 那時候,我才明白,文字不能任性地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尤其是,當你想要獲得名聲和利益時,就必須特別慎重用字遣詞。
Thumbnail
當我開始學會識字、懂字、讀字時,甚至意識到自己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想法後,會把那些壞的情緒和負面的字眼,全都偷偷寫在一本大大的筆記本上──那是一本橘色封面的筆記本,記得那時國小五年級。 那時候,我才明白,文字不能任性地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尤其是,當你想要獲得名聲和利益時,就必須特別慎重用字遣詞。
Thumbnail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甚至到去年年初大掃除時才把高中的參考書給回收處理,還給書櫃一點喘息的空間。我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相較於昂貴的禮物,一張手寫明信片更和我的胃口。
Thumbnail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甚至到去年年初大掃除時才把高中的參考書給回收處理,還給書櫃一點喘息的空間。我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相較於昂貴的禮物,一張手寫明信片更和我的胃口。
Thumbnail
      童年的這條時光長廊,總是走得無聲無息。每當模糊的記憶逐漸成形,那個久遠年代裡的身影彷彿穿越時光,笑著走到我面前。
Thumbnail
      童年的這條時光長廊,總是走得無聲無息。每當模糊的記憶逐漸成形,那個久遠年代裡的身影彷彿穿越時光,笑著走到我面前。
Thumbnail
我希望藉由自己的文字 陪伴持續想要讓自己更好的人們、溫暖到深陷泥濘的人們。 努力向前奔跑的我們,終究值得更多的璀璨。 一年四季如金,終會等到我們綻放的花季。
Thumbnail
我希望藉由自己的文字 陪伴持續想要讓自己更好的人們、溫暖到深陷泥濘的人們。 努力向前奔跑的我們,終究值得更多的璀璨。 一年四季如金,終會等到我們綻放的花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