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5

2021/07/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日期:7/6
  • 閱讀時間:6:50 - 7:15
  • 寫作時間:7:15 - 7:58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對於家庭經濟的付出,還一直要我做更多)
這段對話很短,但是不知不覺,討論的內容變成兩種「整理家務」「體諒辛勞」兩種,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兩邊並沒有意識到「對話軌道改變」,也就是兩邊重點並不一致,後續容易產生「雞同鴨講」的對話狀態
接下來,就要分析一下,有兩大類的「人際觸發機制」,讓我們容易變成「切換對話軌道」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對於」對方的想法
  • 技巧與判斷力-對方提出回饋時是否是合宜的方法、時間、地點
「你會不會看場合說話」這句話似乎很常出現在戲劇中,但是這也是現實中很常出現的情況,有時對方的回饋建議會以不合宜的方法、時間、地點呈現,於是對話軌道就從原本的「回饋建議」,轉變到「對方怎麼這麼不會挑方法、時間、地點」
  • 可信度-對方的經歷背景能否提出回饋建議?
如果對方沒有小孩,甚至也沒有相關學識背景或是經驗,然後對身為父母的人提出某些育兒的回饋建議,這時是否該聽或是不該聽呢?
我的建議是「不妨姑且聽聽」,原因在於這種情況下,反而有機會「跳出框架」,也就是說對方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觀點,提出另外一種也許我們不曾想過的「見解」,甚至是個更好的方法也不一定
  • 信賴-對方的意圖是否良善
「意圖是否良善」這個問題似乎永遠無解,因為對方也不可能直說,而我們也只能不斷猜測。然而「意圖是否良善」以及「回饋建議」就是兩件事,就算是在辦公室的競爭者也可能為考量大局,而給予精確的回饋建議。因此,唯獨還是要靠自己去判斷。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覺得對方是怎麼「對待」我們
  • 認可-對方有看見我們的努力與付出嗎?
就像前面做家事以及工作努力的對話一樣,有時我們在乎的不是事情,而是希望對方能夠認可我們曾經的努力與付出
  • 自主-是否給予適當的控制權
每個人都會擁有各自不同的「自主範圍」,也就是自己想「掌控的部分」,然而當兩個人的「自主範圍交互重疊」,就會產生「搶奪控制權」的情況。
比如說父母請孩子去洗澡,然而孩子也許正在玩遊戲,玩得正在興頭上,當然不會去洗澡,甚至會覺得父母為什麼要侵犯到孩子的時間支配權。
改善切換軌道的方法
Step.1 發現雙重主題:
當發現對方的回應,並非「直接討論」原本的議題,那麼就要有警覺已經開啟「切換對話軌道」,接下來就要讓兩個不同主題分開進行,而非雞同鴨講
Step.2 設置路標:
將兩個議題切開之後,可以先跟對方表明「要討論的主題不只一個」,依序來討論不同的主題。通常建議先討論「情緒較高一方」的議題,畢竟已經認知到切換對話軌道的狀態下,應該會是我們本身已經處於較為理性狀態。而對方仍處於在較於「感性」狀態,先討論對方的主題讓對方感性程度降低(趨於安心狀態),在討論另外一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Hi 你好,我是Leon,我把自己的部落格取名為「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因為我喜歡嘗試許多新事物,把自己的人生作為一種實驗,所以把人生所見所聞所想,整理成文字,寫下實驗心得。 也許某天你會做跟我一樣類似的事情,做之前不妨參考我的實驗心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