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想溝通?還是想吵架?

我們是想溝通?還是想吵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

「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女友看著男友緊繃的身體,心裡也把自己一股氣吐出來:「上次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你又來了!」

男友一聽到「又來」,心中瞬間也一股氣一來,聲音一高回應:「我又來了?!我怎麼了?你說看看」

也許你會在家庭、職場中聽到這樣相似的對話,這種劍拔奴張的衝突感,高張的情緒,瞬間讓關係退縮。我聽到這樣的故事,心中都會很感嘆,我們期待著關係更靠近,卻不知不覺把對方推得更遠了。


二、是溝通還是把對方解決掉

在一場聊天中,朋友問我:「昆陽,我覺得你是個善於和緩氣氛的人,你是怎麼做的啊?」

我想了想說道:「我想,關鍵心態在於不要把對方當作問題」

朋友:「問題?怎麼說?」

我:「我們會把溝通視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事實上,溝通是為了瞭解差異」

當我們把對方當作問題時,往往就會產生「目標」,期待與理想成為了目標,現實與理想的落差產生了問題,對方就成為了一個要被解決的問題。

我想我們期待的是「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但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三、試著拆開來說

朋友:「那你覺得可以怎麼說話啊?」

我沉思一回:「如果是以上述感情情境來說,對女生來說,也許我們可以試著說出.....我現在很生氣,我忍住罵你的衝動,但我還是想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做」

朋友笑說:「還真是反直覺的溝通方式」

我:「因為很少練習這樣說話嘛,但可以試試看」


我想可以整理三個步驟:

第一步:尊重對方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第二步:深呼吸,感受生氣背後是什麼情緒與期待;

第三步:開始對話,講出事實、自己的感受及具體期望行動。可以試試: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在把對方問題化之前,誠實地說出自己的看到、聽到和感覺到,並說出自己的期待。

「尊重對方的世界觀,說出看到的事實,同時也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期待的。」

這個方法並非是關係經營的真理,而是讓大家有個新的方法與選擇,歡迎大家可以帶入不同的場景與情境,不論是職場還是情場。

邀請大家,可以分享你對此篇的想法。

四、背後的邏輯

在NLP的前提假設中提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效比有道理重要」,都在呼應我們在溝通時的內在邏輯。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在內心很直覺地運作著,我們遭遇到「挑戰」,難免感到「被否定」或「被忽略」的感覺,不過也許對方也有他的課題、他的世界觀,當我們不再預期「一定要符合期待」時,我們就更可以更自在的在人際中表達自己。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也歡迎追蹤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3.6.6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2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真正的正能量,應該是可以接納負面能量吧? 負面情緒的「負」不是糟糕的負,而是數學的負。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真正的正能量,應該是可以接納負面能量吧? 負面情緒的「負」不是糟糕的負,而是數學的負。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