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這陣子開始,我發現自己的情緒與理性之間的關聯性長這樣:如果我能理解對方的情緒產生的原因,我就能好好的處理與回應,可以冷靜地去給各種該給的引導,能夠連接上所有我認為"對"的處理策略。有點像是如果我能從我的記憶資料庫中叫出這個經驗與體驗,我就完全能產生同理心,用一個超然的角度去看這件事。
不知道是老天安排好的,還是我個人的興趣使然,我看很多書、很多電影、和很多人聊他們的煩惱,所以我的資料庫很龐大,幾乎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叫出類似的經驗,因為能夠理解進而能夠包容接納,這部分我可以做得很好。
因為具有效率很高的理性腦,所以負面情緒不太會被引發,這是理性腦發達的好處。
但最近的發現是,它的一體兩面就是:超出我理解範圍的負面情緒反應,我幾乎是一秒都難以忍受。我會非常快的升起一股不耐感,然後希望對方停下這樣的情緒,或是我自己避開。而超出我理解範圍的東西,其實並不多,畢竟年紀也這麼大了,但我發現最常超出我理解範圍的事物,不是那些稀奇古怪天外飛來一筆的情緒,而是我"已經有自己觀點"的事情,類似那種"你都沒有去努力試試看就在那邊哭"或是"這有必要哭嗎?"的觀點,如果已經存在在我腦中了,就很難從其他角度去理解這件事以及小孩的情緒反應。
想通了這件事情一開始讓我有點驚訝,原來一個人的優勢也可以是他的限制,接著或許就是以後能夠好好提醒自己注意要去轉換觀點,畢竟我也不喜歡在小孩難過或委屈哭泣時還用不耐煩的態度回應。我小時候也很愛哭,因為委屈而哭時也很希望有人能安慰我或來了解我,但可惜很少發生。現在回想起來我倒也不會因為沒人安慰我就怨恨我的父母,只是一種遺憾的心情吧。有人說,養小孩的過程中就是把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補足,如何放下自己的觀點純粹的連結孩子現下的情緒,應該就是我要去彌補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