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瘋狂、不理性、衝動、受情緒驅使的動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還記得上一次自己有情緒是什麼時候嗎?一直以來我都很強調對自我的成長、理解,但只要談到人,我們就很難避免談論情緒這個詞。

從小到大我都很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我認為表達除了開心以外的情緒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的,所以我習慣在負面情緒產生時選擇不說話,默默遠離人群,害怕自己會突然失控、讓我的情緒傷害到身邊的人。

甚至連我當時的朋友、伴侶對我說「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我還天真的以為這樣對他們沒有影響,睡一覺後明天都還是可以相處的很好。

直到最近,我聽到了一個實驗分享,只要團體中有一個人在壓抑負面情緒,那周圍的人血壓都會升高,那時我才明白,我下意識的壓抑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放在壓力鍋,等我壓不住時遲早會炸開,那時才真正的傷人。

既然我們人類會受到情緒影響,又無法避免它的出現,我們應該怎麼樣和情緒共處?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談如何共處前,我想簡單聊聊為何會有情緒產生,而這要回歸到我們的大腦裡的兩個和情緒有關的區塊:杏仁核和前額葉。

  • 杏仁核:我們最常講產生「戰與逃」反應的區塊,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扮演增加我們生存率的角色,負責產生情緒與反應,例如:恐懼、憤怒、性慾、飢餓、失落等。
  • 前額葉:負責決策、抑制衝動以及調節情緒的區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對於高級認知等工作起到很重要的功用。

如果要簡單形容的話,杏仁核就像是油門,前額葉則是煞車,在速度過快時前額葉會想辦法讓我們停下來,但很可惜的是,我們更喜歡踩油門,因為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中靠著杏仁核存活下來的機會更高,所以在潛意識裡我們更放任杏仁核掌控我們的身體

而一旦杏仁核掌控我們的身體,我們很常會做出相較平常更激烈的反應。

如果要增進對自己的理解,那就要和情緒做連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裡提到一句話: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逃避情緒的狀況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否認自己正在不開心,或是選擇不表達出來,某種意義上我們就是在逃避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強行將自己變成機器人,大家都知道你在不開心,但只有你自己進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那要怎麼和情緒做連結呢?

在《FBI談判術》這本書中有提到標籤法,就是一種當情緒出現時,我們辨識它,並貼上快樂、生氣、難過等標籤的作法,神奇的是一但我們貼上了標籤,很大程度就會降低我們對它的反應。

這個做法很簡單,當情緒出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停下來觀察自己的感受
  2. 察覺自己現在是什麼情緒
  3. 貼上標籤,「我感到生氣」「我感到難過」
  4. 尋找自己為何會感受到這些情緒,「他說了傷人的話」「她似乎不在意我的感受」
  5. 允許自己接納情緒
  6. 找出自己想如何對待這些情緒

認同這些情緒,並誠實的對自己做出回應,是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人都更負責任的作法。

總結

不管是開心、難過、生氣、沮喪,這些情緒會突然出現,並迅速佔領我們大腦,去影響我們做的任何決定,比起壓抑或是直接發洩,我們更可以試著去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更健康的方式向外界傳達。

人是瘋狂、不理性、衝動、受情緒驅使的動物,但同時也因為這個特性,我們利用了衝動完成了很多之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也利用了感性去完成了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情緒是人類天生的限制,也是我們踏向無限可能的階梯。
剛出社會時,我對於職涯或是我究竟擅長什麼並沒有太多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先往一個方向走,接著便撞上牆壁。直到撞到頭有點暈時才算勉強找到我的北極星,開始知道了哪裡是我的北方。在這個專題裡,我並不能站在遠處告訴你應該怎麼走,但我想讓你知道這段路有我們一起走。幾分鐘的文章裡,藏的是我這幾年的碰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潛意識是耳根子很軟的人,但沒幾個人想到要對他說話。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當更多選擇等於更多優勢的同時,是否我們應該著手的是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並減少對手的選擇。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潛意識是耳根子很軟的人,但沒幾個人想到要對他說話。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當更多選擇等於更多優勢的同時,是否我們應該著手的是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並減少對手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