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難以勸戒的勇氣》書評|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從印度哲學的辯經學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難以勸誡的勇氣,是熊仁謙的自傳故事,從他小時候佛二代的出生,讓他注定走向與眾不同的求學路線,小時候就被迫研讀佛法,這對於修行者可能說:「這很殊勝」,他的確擁有了比一般修行者來的得天獨厚的背景,但事實上對他而言,對當時的他並非一帆風順。
童年時,他就被媽媽丟進了了海濤法師的僧團,在漢傳佛法的修行與學校之間飄盪著,因為他當時沒有選擇權,經歷了在修行者與一般學校的自我認同混淆,身分的混淆,在學校是與大家平輩,與大家玩在一起,被當作孩子一樣對待,但在僧團就要守僧團的規矩,也因為出家人的身分,就會倍受尊重。
這種身分認同與價值感的混淆讓他一直很迷惘。
在當時的他,感到一切迷惘,前方的路盡是黑暗,他看著眼前的師公,一直處理著雜事,受人景仰,但卻鮮少真的在做學問,想像著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成為師公那樣的角色,直到他遇到藏傳的佛教,開始了藏傳佛教的求學之路,他明白他真正想做的不是受人景仰的法師,而是真正一個佛法學者。
在十三歲那年,他踏入了尼泊爾,開始了藏傳佛教的學習。
在我們羨慕和訝異他選擇的路,是幾乎台灣人走過的路,而且他回來之後也沒有那些可以被台灣承認的學歷背景,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會很在意學歷,他如果失敗了、無法扛下去的話,他回來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重新讀國中,這後果是非常讓人挫敗的。
他在書中他寫下了:
完成夢想,你需要的是放棄。而且完成夢想不是不切實際,完成夢想恰恰才是最現實的。人們必須學會聽清楚自己內心的聲音,當時的我很強烈的知道那是我要的。
延伸閱讀:
很多人以為,追求夢想的人好像做出什麼很偉大的選擇,其實才不是這樣,我們不過是選擇生命中唯一一條看起來合理的路而已,因為其他方向都不是我要的。當那些東西不是你要的,你自然就不會想要。
我想正因為他很明白他要什麼,所以才能夠理所當然的勇往直前。
上述簡單闡述,熊老師在童年在台灣的經驗,更詳細的還是非常推薦,去看看實體書,去聽聽他本人在快樂大學的觀點,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反而是後期他在印度的求學,對於不同文化的衝擊。

一、 自由奔放的思考

藏傳文化,盛行的就是辯經,這是他們一個很重要學習系統,與西方辯論的方式不同,傳統西藏佛法中採用的辯論系統,一般稱為因明辯論,一攻一守,攻方只負責發問,守方只負責回答。
守方只能給出:是、不是、不一定、不成立,攻方可以有許多空間來發揮,守方相對來說,非常不容易回應。
他們要說服的不是觀眾,而是彼此,因為限制很多,也讓守方在非常有限的空間發揮作答,所以每個回答都需要反覆的思考才能說出口,這是辯經的特色。
可以從影片了解他們辯經的形式
辯經強調的是自由奔放的學術氛圍,就像「前大法官許玉秀說: 「如果不能自由的講,那就不能自由的想。你我應該自由的講。」
這正是我們要對抗以前威權體制所遺留下來的陋習,威權體制的特點,是用恐懼去維護和學習的。就像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在學佛的過程中一直被恐嚇,那是用恐懼去維護的。但我們在藏傳佛教讀書時的體制是用熱情、興趣、求學之心、自由的心態去維護,這是學風鼎盛。
我認為這也是在台灣求學很大一個挑戰,如果老師把自己視為一個權威,一個不能挑戰的權威,他捍衛的不是知識,而是自己的尊嚴,這也是我碩班求學時,感覺到窒息的原因,有些教授其實是非常守舊,也非常威權的。
學術自由在藏傳佛法上表現得非常好,這是我非常羨慕的。
辯經它具有自由奔放、沒有限制的立論,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配合著被精準定義的辯經語言,產生的結果:雙方在這個時候必須大量地思考。
這也是培養思考的習慣,讓我們遇到問題時,不再是恐懼害怕,而是「我要怎麼解決?」、「問題是什麼?」、「整個事件長什麼樣子?」
辯論的過程中,重點並不是要戰勝對方,而是透過對方的論證,進而發現自己的盲點。
如果沒有這樣大量的思考訓練,我們思維往往就會停滯在固有思考裡面,在同一個方向不斷的鑽牛角尖。
我們在筆戰或辯論的時候,很容易落入意氣之爭,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只在乎贏對方,淪落到不斷挑別人的語病,不斷閃躲自己的邏輯錯誤,這是網路筆戰最終會讓你感覺到空虛的原因。
就如熊老師所說:戰勝別人不是容不容易的問題,而是沒有必要。我們必須戰勝的人,只有戰勝自己,這才是我們能夠活出自我的唯一方式。
而戰勝自己的方式就是要去推翻舊有的恐懼、推翻舊有的自我設限。只有透過這樣的推翻自我,你才有辦法挖掘出更好的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思辨的過程中要減少價值判斷。
我們很容易下意識會認為某件事情就「應該」如何…這是大腦普遍有的直覺偏誤、道德判斷、過去的經驗,等等。
而思考可以對抗的是我們的直覺偏誤,大量的思考以及交流,更可以幫助彼此看到自己的盲點:「原來還可以這樣想」、「原來這個文獻的真正的意思」。
那個意識到「原來」的瞬間,洞察到自己的盲點,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成長。
價值是主觀的,我們每個重視的價值都不一樣,我們沒辦法在一個主觀的事情爭論對錯,因為主觀沒有對錯,只有客觀的事實才能區分真偽。
保持著這樣的信念,我們更加謙虛的對待彼此的觀點,往往別人的觀點可以刺激自己去看像未曾理解過的世界。
他的老師提耳面命地說:
「你來讀書,如果只是加固自己的觀點,那是沒意思的,讀書是為了知道更多元的觀點,體認到現實更多的面向是我們無法觸及的,然後養成求真的習慣」

二、老師:鼓勵學生表達的治學特色

(1) 「因為他很敢」:學習真的不要怕丟臉

在熊仁謙進入了「傳說的資優班」後,那一年他剛參與了辯經的活動,場上進行多對一的質問,旁人被允許幫攻方或守方,有位仁波切就幫守方回答,引來了拿過辯論獎的大魔王學長,來勢洶洶,讓守方非常緊張。
就在他的朋友謝立仁波切,在幾波攻勢下,逐漸顯出弱勢,熊仁謙一個護朋友心急,就跳出來對攻方大喊:「你這個論點不對!」,因為他是個門外漢,什麼規則都不懂,讓全場大笑。
剛入門的他,很多辯經的用語他都不理解,他也硬著頭皮守備,每一句都惹來哄堂大笑,就這樣讓大家笑到崩潰。
不過在大家要散場時,佛學專門教辯經的老師說:「他以後會很有好的成就,因為他很敢」,從那之後他也更加積極加入辯論。
老師常跟他們說:「你只有兩個選擇,要嘛就是在佛學院裡面丟臉、把臉丟完;要嘛就是到外面,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然後丟臉」
學習真的不用怕丟臉,這應該要成為台灣教育的風氣,因為過去我的那個年代我遇到台灣教育太缺乏包容性了,台灣太注重考試文化,只有對和錯,沒有其他方向的思考,以及快節奏的教學模式。
也讓我高中時期,從跟的上節奏會去不怕丟臉的發問,直到越來越多問題,老師也會覺得你在浪費我的時間,讓我完全沒有自信再去發問,加上同儕之間的隱性競爭,「大家都會,為什麼你不會」也讓我的學習的動機降到谷底。
直到上大學,我就是一個不怕發問的怪咖,我只要有興趣的課,我就會坐到最前面,去與老師最直接的互動,儘管我不擅長背,很多科目都不到頂尖,但我到現在這些知識都成為我工作的專業。

(2)「一種現實,有千萬種觀點」的信念

有一次傳授觀點的老師是禪師出身,個性相對暴躁,他有個習慣,只要脾氣瀕臨爆發邊緣,就會不停搓手上的念珠。
隨著熊仁謙回答老師的問題,他發現老師手上的念珠搓的越快越用力,他幾乎感受到老師的神經就要斷線,隨時都會爆炸,他越講越緊張,深怕老師不認同,是不是就會被狠狠的臭罵一頓。
但他沒有打斷,而是保持耐心的聽完,還花了三十秒深呼吸平息情緒,建議熊仁謙可以回去看看那些經典,好好補完基礎,再來找他討論。
讓他意識到,就算是似懂非懂的情形,說出口也是種學習的過程,因為你在組織你目前理解的部分,一方面也可以讓別人找到你的盲點,或是再事後學習的過程,重新看到自己的盲點。
對他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老師對於他人觀點的尊重,儘管暴怒無法認同,但老師們不會讓情緒嚇跑了學生表達觀點的勇氣,他們致力讓彼此可以自由說化的環境,他們也不會強加自己的觀點,而是建議學生如何思考得更深,看那些書籍,再來聊聊。
我讀書有三個老師,一位禪師,兩位學者,三人的個性天差地別,但有個共通之處:重視真理甚過於個人,如果可以把學生推得更貼近真理與真實,他們會發自內心歡愉。
(禪師就像是學者,教育學生們經典中的觀點,觀點在佛教裡又稱為內明)
另外有個老師,因為叫錯熊仁謙的藏文名,在教堂上慎重地向他道歉,他的身教表現出:「重視現實,甚過個人的面子跟觀點」
這是讓我非常佩服的身教,以及老師面對自己的信念,是把信念放的如此崇高,這是修心非常高的層次。
我著實深受感動。

心得

這本書真的非常精彩,也讓我見識到印度(藏傳)佛教的文化,他讓思考成為磨練我們信念的工具。
三年前,我深陷小劇場的困擾,多次告誡自己不要再欺騙自己,我意識到真實和誠實的重要,所以就把這個信念掛在心頭,發誓永遠不說謊,做一個內外一致的人,這個信念也讓我少走很多不必要的路,直面現實,我們要改變是自己的觀點和多方思考,來改善自己的盲點,承認自己的盲點,所以,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傾聽、需要同理。
這是本好書,推薦給你,還有好多很棒的觀點想要分享給你,篇幅的關係,所以,下篇見吧!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成為完整的人。
昆陽 Peace 2021.7.1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成功怎麼做到?首先定義你的成功,然後去執行他。   很多時候,大家說的成功,是缺乏反思的,因為每個人重視的價值都不同,每個人的自我實現的項目都不同,那為什麼會覺得拿別人的成功來套到自己身上就會成立呢?   我稱之為成功病,盲目的追求他人嘴裡說的成功,仰賴著他人外在的認同。
這樣的危機感,是直接深烙在我的身體的,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過,但那是個覺悟,我更清楚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我要的是學習、更強的自已,我不要為了畢業,去跟渺茫的希望堅持,也不要為了畢業繼續跟我討厭的老闆持續客氣說話。 這個危機感,其實也代表我對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我所理想的道路。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譬喻、感受,然後慢下來 書寫是一種有趣的過程,藉由書寫你可以不斷地把抽像的感受實體化、細緻化。最奇妙的是你在書寫的過程,會強化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那種相輔相成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天真練習法 天真練習法是個非常燃燒時間,且讓你覺得你很努力的方法,大多出現於學校教育,以量致勝的學習方法,許多過時的教育者認為,「不會那是因為練習太少。」 只會讓你學會的一般練習法,通常都不會讓你成為專家,以為用花時間練習就可以得到進步,沒有專心且刻苦的練習,且缺乏正確方式的練習。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成功怎麼做到?首先定義你的成功,然後去執行他。   很多時候,大家說的成功,是缺乏反思的,因為每個人重視的價值都不同,每個人的自我實現的項目都不同,那為什麼會覺得拿別人的成功來套到自己身上就會成立呢?   我稱之為成功病,盲目的追求他人嘴裡說的成功,仰賴著他人外在的認同。
這樣的危機感,是直接深烙在我的身體的,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過,但那是個覺悟,我更清楚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我要的是學習、更強的自已,我不要為了畢業,去跟渺茫的希望堅持,也不要為了畢業繼續跟我討厭的老闆持續客氣說話。 這個危機感,其實也代表我對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我所理想的道路。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譬喻、感受,然後慢下來 書寫是一種有趣的過程,藉由書寫你可以不斷地把抽像的感受實體化、細緻化。最奇妙的是你在書寫的過程,會強化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那種相輔相成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天真練習法 天真練習法是個非常燃燒時間,且讓你覺得你很努力的方法,大多出現於學校教育,以量致勝的學習方法,許多過時的教育者認為,「不會那是因為練習太少。」 只會讓你學會的一般練習法,通常都不會讓你成為專家,以為用花時間練習就可以得到進步,沒有專心且刻苦的練習,且缺乏正確方式的練習。
刻意練習我認為是本每個人都必讀的一本書,希望刻意練習的內涵能夠納入我們心中。刻意練習的概念具有跨世代的意義,打破了「天賦」這個框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Thumbnail
典籍記載西藏有一位 佛智足尊者,想要親近一位大師學《密集金剛》。人家跟祂講:「站在那邊有一個男的手上有個繩子栓著一條狗,站在那邊那個老先生,祂就會《密集金剛》,你跟祂請法。」尊者看到祂其貌不揚,這就是第一個緣起,祂心裡起疑惑、輕慢,這緣起就不是很好。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Thumbnail
典籍記載西藏有一位 佛智足尊者,想要親近一位大師學《密集金剛》。人家跟祂講:「站在那邊有一個男的手上有個繩子栓著一條狗,站在那邊那個老先生,祂就會《密集金剛》,你跟祂請法。」尊者看到祂其貌不揚,這就是第一個緣起,祂心裡起疑惑、輕慢,這緣起就不是很好。
Thumbnail
夢見我在宣揚佛教,正在講述佛陀用苦行,來實踐佛法和推廣佛法的經過。 我說這不是一個華麗的故事。釋迦摩尼佛一步一腳印,就是用他的力量,來推廣佛法。 群眾中有其他宗教人士,聽到我的說法,覺得不以為然。 我回說各個宗教,都有其勸人為善的教義。「我沒有要跟你辯論,我就是在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希望大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