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思考力:認清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區分觀點與事實
方格精選

培養思考力:認清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區分觀點與事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觀點在主觀世界裡沒有對錯

在難以勸戒的勇氣中,熊仁謙寫道:

認清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
我在修學藏傳佛法所受到的核心教育一直重複教導:「一種現實,可能有千萬種觀點」,若能認清現實與觀點,對「建立自我」很重要的影響是,你會開始反躬自省。


這就是觀點,觀點是主觀的,觀點反映的每個人的情緒、經歷、價值觀、邏輯,構成了我們對事情的判斷。

熊仁謙在書中的比喻我覺得很精準:

我覺得當代社會是一個觀點盛行的時代,你我他都有不同各自的立場,但觀點是什麼?觀點不過就是你喜歡吃麵,我喜歡吃飯這樣簡單的傾向罷了。


就像基努李維說的

引自:網路,基奴李維,他不再爭執於對錯

引自:網路,基奴李維,他不再爭執於對錯


我們很常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也很容易在對錯上爭個輸贏,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那是因為我們無法區分觀點與現實的差異,當我們認為觀點有歧異時,我們會把一個議題套入一個標準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對別人否定自己觀點時,感到不舒服,那是因為觀點背後與我們認知有關,這牽涉了我們生命經驗,這生命經驗是很深層的自我建構,我們很容易把情緒帶入觀點,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有了情緒,才能把我們所理解的世界與自身有所連結。


二、主觀與客觀的區分

現實是立體、是複雜的,每個人看到的面向都不同,有些人看了一遍,就下了一個觀點,有些人深入其中,很多面向都看了一遍,下了一個或是很多觀點,所以說,同樣的現實,每個人吸收花的時間以及理解的時間都差異甚大。

古希臘雅典的智者Protagoras:「人是萬物的尺度,當人生病的時候感官感覺會變不敏銳,吃東西會變得食之無味,等到恢復健康,食物的味道又會變好,但你不能說病人的感覺是錯的,人永遠只能用自己的觀點看世界。(引自:超級歪)

此番話,雖然我不盡認同,但我認同我們不能去否認別人的感覺,因為在他的主觀世界中,那都是成立的,我也認同,我們在看世界,是受限於我們的感官的,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裡,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跟螞蟻感受到,完全不一樣,難道我們接受到的資訊不同,就代表有誰是錯的嗎?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是對的,我們也都是主觀的。

但我們當然可以用別人的觀點去看世界,甚至站在別人的觀點去看世界,這就稱為換位思考, 是一種同理心的技術之一。(這思考也促發了我產出:同理心是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很難完全的客觀,因為我們身為生物的限制,我們只有五感,我們沒辦法像納美人做到人與人的連結,讓腦中所想的直接傳達給對方。

我們只能努力客觀,並理解自己的有限。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會屈躬自省,屈躬的對象是真實、是那些比你更努力貼近真相的人們,或是你想要了解的對象。

我們很容易產生誤會,就是因為我們把這些概念都混淆在一起,我們誤認為觀點連結了自我認同和價值,所以被否定時,會如此的痛苦,但事實上,觀點在你的主觀的世界裡是對的,在他的主觀是被否定的,這兩者能夠比較嗎?

沒辦法,因為兩者沒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你的價值和他的價值的高低,是沒有人說了算的,所以,你的價值,也不會因為別人評斷而有所改變。

觀點與現實也不見得能夠劃上等號,上頭說的觀點無法比較,但那是基於兩個不同的主觀,如果今天都和客觀的事實比較,那就很簡單了,越接近客觀的事實就是對的,觀點之間當然也可以相容,集合成更接近現實的立體,但不對的觀點,就永遠只能在他主觀的世界裡成立而已。

我們如何去接近真相,那就是需要利用科學研究,利用各種減少主觀判斷的方式,去接近真相,我們就會有量化的研究和質化的研究。

科學也不代表絕對的真理,因為科學也常常推翻過去的研究,這是正常的。

為什麼要謙虛,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為絕對的真理代言,沒有人可以。


三、我們如何討論真相?



可參考溝通的思考圖

可參考溝通的思考圖


我們在討論一件事情的對錯時,可以先想想,這件事情有對錯嗎?還是價值判斷上的不同而已?像是愛情、自我認同、價值觀等等,這些沒有客觀統一的標準,是沒辦法去爭個對錯的。

都是主觀的,如果大家都基於事實的理解而判斷,那在你們的世界,你們說的都對,剩下的就是價值上能不能認同而已。

重點就是我們都要基於客觀的事實去討論,如果根本就在錯誤的理解上討論,那就代表那個人很無知而已,看得太少、判斷的太快。

如果來到客觀事實的討論的話,我們就可以明白,我們的觀點是不牽涉價值判斷的、無關乎自我認同,一切的判斷標準都在客觀的事實上,我們就可以思考,除了判斷對錯之外,是不是可以整合觀點,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面向和思考方向都不同,必然有些盲點時沒有看見的,這有助於用別人的視野來幫助自己突破框架。

也可以讓我們的關係從競爭的對與錯,進化到探究真相的夥伴。

觀點、現實、客觀、主觀、自我認同、價值的區分,有助於我們釐清事情的脈絡,以及價值的選擇,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職場叢林法則,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如果你有職涯上的困難,歡迎點入報名。【人生設計諮詢服務】

昆陽 Peace 2021.7.17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2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決策,我們可能中有很多很掙扎的事情,小的事情,午餐要吃什麼?大的事情,像到底要不要離職?但我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現在的人生到底要先顧伴侶好?還是先衝事業? 選擇真的是好難好難,好怕選擇了,但那個決定真的對嗎?想了好久,最後決定保持原狀。 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那個聲音仍會提醒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決策,我們可能中有很多很掙扎的事情,小的事情,午餐要吃什麼?大的事情,像到底要不要離職?但我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現在的人生到底要先顧伴侶好?還是先衝事業? 選擇真的是好難好難,好怕選擇了,但那個決定真的對嗎?想了好久,最後決定保持原狀。 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那個聲音仍會提醒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