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4/28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歐文・亞隆(Yalon)的書籍,是那麼的精彩動人。每每看到一些治療的片段,就會被那情境深深感動,看在故事中的家庭成員們在治療師的引導與治療之下,從衝突、冷漠、權力鬥爭,漸漸地轉化成讀懂彼此間的愛,那是最難人可貴的時刻,也常是諮商/治療師工作的意義所在。

  除此之外,本書是站在「華人」的角度所書寫的治療故事及討論,在書中第三部分花了一些篇幅探討西方的「分離—個體化」對華人的適用性,及提了「多元個體化歷程」來幫助我們更站在本土化的立場,去看待個案的狀態,就是我們所謂的更「接地氣」。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多的心理學理論都是由西方發展出來的,發展本土化的心理學理論是讓我們能更貼近個案感受的必要方向。

  我想不管是助人者、家長或一般人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受惠。

  如果你是助人者,這本書帶領你從家族治療的角度看待個案,並且透過許多學術理論的討論幫助你瞭解分離—個體化及本土孝道間的差異與融合,給予治療的指引與支持,也同時在這些故事間找到治療靈感,更重要的是從中找到自我療癒的片刻,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同時被那些故事療癒呢。

  如果你是家長或一般人,這本書帶領你瞭解家族治療師是怎麼做個案,看見治療師人性的一面,揭開諮商/治療神秘的面紗。同時,你也可以在這些故事間找到自己與家人的影子,因為這些個案都是華人,他們的故事更是貼近我們真實的生活經驗,許多片段就是如實呈現了部分我們與家人間的相處,在這些片段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我們的父母及家人,用理解、共好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並經營我們人生中的重要關係。它不會是一本解答書,但它會是一個啟程的鑰匙,啟動一場面對自己及關係修復的長途旅行,這趟旅行很艱辛,但不會是孤單前行的。

  最後,我想對一些我看見有感觸的句子做些心得討論,也是幫助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對這本書有更多的瞭解與省思,若讀了有感覺,我也建議你花一點時間閱讀這本書。(由於這本書我是從桃園圖書館線上電子書借閱的,所以有一些內容的頁數我不太確定是否正確,若你要從這些句子去書中找,可能前後兩頁翻一下即可找到。)

● 心得討論

如果我們生重病、開過刀,就會在身體留下一道痕跡,永遠提醒我們曾經發生的這件事。從此我們的飲食可能被迫調整,行動可能受到限制,生活和生病前再也不一樣。生病開刀的影響我們感受很深,因此會認真復健,希望能早日恢復過去的健康、找回過去的自由。
心裡創傷呢?我們原本天真浪漫、相信別人、認為世界是善良的,然後事情發生,我們變得再也不一樣。我們變得步步為營、瞻前顧後,再也不敢相信別人,對男人沒來由就一肚子火,聽到一個關鍵詞立刻陷入痛苦回憶;我們變得不快樂、不勇敢、沒耐心、自我保護,然後又很氣自己不快樂、不勇敢、沒耐心、自我保護。
當我們遇到一個人,讓我們氣得冒煙、噁的想吐、怕的想逃,我們會不會認得出,對方顯然是一個受過傷、尚未復原的靈魂?還是一心只想罵髒話,去臉書貼文抒發、討拍;我們會不會認得出,自己也已經受了傷,所以才時時散發出負面能量,一股腦總往牛角裡鑽?
對別人、對自己,我們都不太擅長辨認心裡創傷留下的疤痕,也不習慣對這些受傷的靈魂溫柔相待,幫助對方、幫助自己邁向復原。要能在種種生活困擾中辨認出心裡創傷的疤痕,需要一雙受過訓練的眼睛。(P.26)

我們對於心理創傷有太多的刻板印象,有太少的理解。就如文中所說的,面對生病、疾病或身體受傷,這些都會提醒我們要溫柔地善待他們,這些傷口才會癒合。但面對心理的受傷,我們可能是那個對自己最狠心的人。

當生活沒有可用來逃避面對關係的緩衝物(像是工作、孩子等),伴侶雙方赤裸裸地看見那再也藏不住的情緒浪潮,才是真正面對彼此的開始。(P.122)

這是我們在臺灣家庭中常看見的現象。常常都是孩子離開家,家種兩位老人的爭執才會發生,那些壓抑情緒再也沒有其他外物可以緩衝,必須要真正地面對彼此。

告訴我,你在乎我,否則我的心像千軍萬馬,無法安歇。我會死命追逐你的關愛,直到天荒地老。
別追我,我無法招架,我們共同栽種的花園,已經被踐踏得慘不忍睹。(P.126)

書中一段描述一對夫妻的心理狀態,是我們常見親密關係中的兩極,一方因為極度沒有安全感,追逐著另一方的注意力與時間,而另一方因為這種追逐太過有壓力而拼命忽視或逃竄。在沒有好好地理解彼此的核心狀態下,這種你追我跑的戲碼終究繼續演下去。

先生並非對太太的寂寞眼神沒有感覺,只是「不能不孝」的禁令也讓先生不敢多看太太一眼。太太在生活中不時射來充滿怨念的冷箭,更讓先生不容易看見,太太射箭的手其實滴著血。當先生在會談中因無法逃避,開始看見太太傷心的淚水所積蓄的淚谷,他對太太的不捨與愛意,加上「身為男人要保護女人」的文化信念,激起他的勇氣,讓他願意積極彌補太太內心的傷痛,進而特意安排了一次兩人旅遊。(P.144)

這是書中令我很動容的一段敘述。很多時候個案或案家所有的狀況都沒有改變,家裡一樣困窘、爭吵還是持續,但往往是因為這些深層的理解,成為了彼此的緩衝,在心中有的網子好好地承接著彼此,不至於掉落到深淵之中,因為透過理解,我們都可以相信且彼此是真切地愛著對方的,我們可以好好地在這團愛的氛圍中爭吵、和好,並再次爭吵、和好。

治療師:「你要為自己爭取零用錢我覺得很合理,畢竟你都十五歲了,當然有自己的需要。現在爸爸準備好要來跟你商量問題,你要學會好好講,這件事才有機會能好好處理。」
兒子:「那萬一他不答應怎麼辦?」
治療師:「如果是這樣,你一定會很失望,你可以把失望的心情讓爸爸好好明白,讓爸爸學習回應你的心情,而不是每一次都只有生氣,更氣爸爸都不懂你的感受。」(P.166)

在實務現場,有時家長會期待我們主持公道,來要求孩子聽他們的話。但其實我們其實往往忽略了這件個作法的影響,是剝奪了家長學習回應孩子的能力。就如同文中寫的「你可以把失望的心情讓爸爸好好明白,讓爸爸學習你的心情」,這是家長需要去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技能,我們不可能永遠找得到人主持公道,我們需要看見孩子此刻的需求是什麼,並學習嘗試去回應他。

作業最後要求學生寫一段「想對父母說的話」,往往最令人動容。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經過反思,我想對我的父母、對全天下的父母說:

1. 不要小看家中的秘密,請適度地讓孩子知道,因為孩子是嗅得出來的。
2. 孩子的記憶力很驚人,就算小時候不瞭解,但記憶可以留到長大了再來瞭解,即便記憶的內容有所偏誤。
3. 我能理解你們的辛苦,在貧窮或暴力的環境下,生活其中的人都是痛苦的。我也能體會,沒有被好好愛過的人,是不知道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愛人。傷害早已造成,那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但是,你們的道歉,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禮物,謝謝。
4. 你們不懂得如何用語言比達你們的愛,我過去也感受不到你們的愛。但現在的我已經知道了,你們用你們擅長的方式,用具體的行動來表達,例如給與實務、金錢、在我們上下學。

透過這份作業,許多學生開始培養出對父母的「讀境揣摩」(contextual reading)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式親子關係轉化的重要關鍵(劉惠琴,2005)。(P.309)

這是趙文滔老師在家族治療課程中給學生出的作業,要去訪問他們家中的一些關係與事件細節,而最後是邀情學生們寫一段給父母的話。這些話令我十分感動,可能也觸動了許多自己的經驗。我想讀心理諮商除了助人外,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助了,我們也是常常在過往創傷的經驗中,不斷地掙扎、逃避、面對、處理,也是在這些經驗中學習、成長,每一次的蛻變,都是成為更好地自己,不只是字面上告訴自己已經變成更好的自己,更是用整個身體去感受到,自己真正更加地柔軟、自在,更深刻地喜歡著自己、喜歡著當下,用適合自己的姿態,繼續在這世界中真實地活著。

我常在閱讀中尋找自己,也在這些過程中獲得療癒,推薦給你這本書,希望你也能體會到我心中的喜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揚 諮商心理師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陳揚 諮商心理師的其他內容
2024/08/23
在我服務許多孩子、家長與老師的經驗中,他們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看法會因各自的期待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2024/08/23
在我服務許多孩子、家長與老師的經驗中,他們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看法會因各自的期待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2024/08/22
...榮格心理學的作者總是能用簡單的字句,觸及你內心的深處,那種悸動很難用言語表達,就像那些字句化為真實形體刺進你的心,然後在你心中融化並擴散,仿佛某些東西被注入你的身體之中。
Thumbnail
2024/08/22
...榮格心理學的作者總是能用簡單的字句,觸及你內心的深處,那種悸動很難用言語表達,就像那些字句化為真實形體刺進你的心,然後在你心中融化並擴散,仿佛某些東西被注入你的身體之中。
Thumbnail
2024/08/08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2024/08/08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上個周末參與了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家族治療盛會「家族治療研討會:當治療師遇見伴侶與家庭—本土家族治療訓練模式」,加上最近自己離婚剛滿三個月,感覺也算是一個里程碑(苦笑),心中波濤洶湧,太多情緒與感觸還在發酵中,我試著用參與這個研討會的心得感想,盡可能條列式、有系統性一點地接觸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上個周末參與了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家族治療盛會「家族治療研討會:當治療師遇見伴侶與家庭—本土家族治療訓練模式」,加上最近自己離婚剛滿三個月,感覺也算是一個里程碑(苦笑),心中波濤洶湧,太多情緒與感觸還在發酵中,我試著用參與這個研討會的心得感想,盡可能條列式、有系統性一點地接觸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Thumbnail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我在2016年到圖書館借書,看到《心靈療癒自助手冊》,帶我走向自我覺察的路上。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內心的狀態,並不理想。當時還未接觸到身心靈相關課程時,倒是先看書。想從書中找答案。 在一個巧合之下,得知張老師全球資訊網有開身心靈相關課程。當時有看到一門「家族系統排列」的課程,我會選這堂課的原因,很單
Thumbnail
我在2016年到圖書館借書,看到《心靈療癒自助手冊》,帶我走向自我覺察的路上。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內心的狀態,並不理想。當時還未接觸到身心靈相關課程時,倒是先看書。想從書中找答案。 在一個巧合之下,得知張老師全球資訊網有開身心靈相關課程。當時有看到一門「家族系統排列」的課程,我會選這堂課的原因,很單
Thumbnail
【講座】關係、對話、創傷療癒 【日期】2021年9月21日 【講師】周志建 老師 中秋之夜,不烤肉,爸爸要回宿舍了!我決定參與這場特別的講座。之前在台東都蘭聽到有關暴力創傷的部分,今天更多的分享,夥伴們的無私分享自身的故事,也讓我邊寫筆記,邊哭。原來,每個人都不容易,不簡單的過去呀!即使到了很年長,
Thumbnail
【講座】關係、對話、創傷療癒 【日期】2021年9月21日 【講師】周志建 老師 中秋之夜,不烤肉,爸爸要回宿舍了!我決定參與這場特別的講座。之前在台東都蘭聽到有關暴力創傷的部分,今天更多的分享,夥伴們的無私分享自身的故事,也讓我邊寫筆記,邊哭。原來,每個人都不容易,不簡單的過去呀!即使到了很年長,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以性為主題切入,卻帶出家庭中各角色的關係動力,有你有我有故事,精彩!
Thumbnail
以性為主題切入,卻帶出家庭中各角色的關係動力,有你有我有故事,精彩!
Thumbnail
本文從《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中整理出三個步驟,教你如何與家人和解。如果你對家人仍有放不下的心結或過不去的檻,此書會讓你產生共鳴,帶著你反思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過去不曾理解的自己。書中同時提供一些原則與方法,教導我們如何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帶人釐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及要處理哪些問題跟狀況。
Thumbnail
本文從《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中整理出三個步驟,教你如何與家人和解。如果你對家人仍有放不下的心結或過不去的檻,此書會讓你產生共鳴,帶著你反思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過去不曾理解的自己。書中同時提供一些原則與方法,教導我們如何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帶人釐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及要處理哪些問題跟狀況。
Thumbnail
還記得上次我推薦了一本用60個實驗理性分析各種情緒帶來的影響,並且用其中的三種情緒轉變成正能量拯救世界,今天,我們來拯救自己!
Thumbnail
還記得上次我推薦了一本用60個實驗理性分析各種情緒帶來的影響,並且用其中的三種情緒轉變成正能量拯救世界,今天,我們來拯救自己!
Thumbnail
「我懂那種痛有多苦,我無法替他們苦,但我可以陪伴。」人稱Jerry、二哥的家族治療師賴杞豐說。《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這本書是他二十年來,在大陸、台灣講學的所有案例,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故穿插、拼接而成,但真實呈現自己做家族治療時的歷程,呈現普遍人因家庭遇到的苦和傷。
Thumbnail
「我懂那種痛有多苦,我無法替他們苦,但我可以陪伴。」人稱Jerry、二哥的家族治療師賴杞豐說。《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這本書是他二十年來,在大陸、台灣講學的所有案例,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故穿插、拼接而成,但真實呈現自己做家族治療時的歷程,呈現普遍人因家庭遇到的苦和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