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白話文霸權下,你應該知道的文言文存在價值

2021/08/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說到文言文,您會想到什麼?
是學生時期背得兩眼昏花的注釋;是「去中化」措施中必須剔除的糟粕;是古裝劇與武俠小說裡人物的文謅謅話語;是抖音、小紅書、句子迷廣為流傳的愛情佳句?
是「現代人不需要的語言」?
文言文,究竟還有什麼必須存在的價值?
從政治到文化因素,在各界不同的看法之下,文言文的必要性,一直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
然而,無論是從教育改革中對於古文篇數的刪減,或是不管基於政治抑或是文化上的負面批評,都能明顯看到,當今台灣對於文言文的認同度,可以說是在逐年下降,甚至有許多人開始懷疑文言文的學習價值,更甚是鄙棄文言文本身。
有感於越來越多針對文言文價值的質疑聲浪,筆者在此並不願製造更多的強烈對立,只希望透過接下來的一些說明,能小小讓人理解文言文之所以存在的原由,以及此類表達形式本身所蘊含的強大價值所在。
於是接下來,不論是支持或是反對文言文,如果還不太了解,我們都先靜下來,先來好好了解一下文言文。
文言文,這個我們漢人所使用的語言及書寫系統中,一項很特別的表達形式。
首先,文言文雖然在我們當代的人看來,可能是一種過時了的東西,甚至偏激一點,有人說是「封建時期的糟粕」、「舊時代的渣滓」、「學了也用不到的東西」。
在陷入單純的批判之前,我們先暫停一下,讓筆者概略提一提從中國上古時期到現代的書寫載體流變史:
  1. 上古時期,先民用甲骨青銅做紀錄,留下簡短的占卜卜辭及詩歌。
  2. 東周至魏晉用竹簡,方便留下長篇的散文與賦。
  3. 魏晉以後,東漢蔡倫改良的造紙術效應逐漸發酵,紙張愈發易得,此時戰亂,南朝卻歌舞昇平,正值文學自覺時期,大量求新求異的文體於此爭相迸放。
  4. 宋朝,雕版印刷術成熟,話本普及,出版業盛行至民間。
  5. 明代,活字版印刷術發明,小說盛行。
  6. 清末,鴉片戰爭後,西方的滾輪印刷術傳入中國,報章雜誌蔚為風行。
上述是中國文化發展以來的書寫載體簡略流變史。
中國書寫載體流變史
從獵取動物才能得到的龜甲與獸骨,到後來重又佔空間的竹簡,到以筆墨一筆一畫寫在輕薄的紙張上,最後近代發明了印刷術。
不難看出,因應書寫載體取得的難易程度以及書寫工具的效率,每個時代應運而生的文學體裁,在篇幅上也有越來越長的趨勢。
所以說為什麼古代不可能有報紙,就是因為那時候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去平均成本;知識,也因為書寫材料昂貴的關係,造成階級壟斷的現象。
這一切都是有理可循的。
而古代在書寫材料稀有的情況下,就必須在最精簡的語句之內,盡可能傳達最完整的資訊。
於是,便有了文言文。
再來到了現代,我們的紙張已經能夠規模生產,甚至還發明出了數位產品,讓資訊紀錄不再受到容量的限制,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也沒關係,從前幾十萬字的篇幅需花上數千張紙頁紀載,然而這樣的長度在數位時代,也不過就佔了個位數mb的容量。
看到這裡,如果還是有人想強調文言文過時了,那也沒關係,畢竟它也是真的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了。
但請不要說它的存在沒有意義。
在鄙棄之前,千萬先好好理解它的使用年代及誕生背景再去下定論。
它不是糟粕,也不是前朝的遺毒,更不是政治操弄之下被迫了解的東西。
它具有強大的藝術價值及美感,更是時代凝聚出來的智慧結晶。
在那個沒有數位產品的年代,文言文,是門很高明的資訊壓縮技術。
鯉魚潭
鯉魚潭
做點分內之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