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為什麼對邏輯思考有害?因為語言結構限制了我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想到過了多年,文言文在國文教育中所占比例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這個議題剛好和我研究過的主題「中西語言和思想比較」以及「語言如何影響思考模式」息息相關。我曾撰寫過幾篇相關的論文,因此覺得有能力也有責任用比較簡單的語言,對這個問題加以解釋。

先說我的結論:文言文並不適合用來培養邏輯思考和精確表達的能力,教學更多文言文也不利於現代人所需的因果、演繹、歸納等分析能力。

這種結論是基於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特性。換句話說,文言文本身不太適合表達複雜的邏輯思維。甚至可以說,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習慣,可能會在某些情境下成為思考的障礙。 

當然,國文教育的目標或許不僅僅是在於培養邏輯思考和精確表達的能力。這個更大的問題得另外處理。因此,本文沒有要解答國文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什麼,或者文言文在課程中應該占多少比例?這些問題留給其他的公民討論和教育研究。


文言文的獨特結構——對比西方語言和白話文

相較於西方語言,中國古代文言文的第一個獨特之處,在於無法添加「詞綴」來決定字詞的語法。例如,用大家比較熟悉的英文來做例子。英文中,將詞綴「-s」或「-es」加到名詞後,表示該名詞是可數的。在現代白話文中,也可以加上「們」這個字表示人的複數,或是加上「著」表示時態的現在式。

但是,古代文言文幾乎完全沒有這樣的詞綴,所以很難系統性地表達不同的語法,例如表達時態、數量等等。所以文言文中,不論是動詞的時態(過去發生還是現在發生?)、單複數量詞(是在表達一個人、部分人還是所有人?)時常很需要看前後文脈絡去推測、很難看字的本身來決定。 

文言文另一個獨特的地方在於,在確定「詞性」(也就是一個字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還是副詞)時,與西方語言和白話文相比,不確定性要來得大得多,更沒有什麼系統性。

大部分時候文言文讀者很難只看一個字本身來確定詞性。例如,英文中看到「-ness」就可以確定這個字是名詞。但文言文卻經常需要依賴前後文,才能推測(甚至還不能「確定」)該字是動詞、名詞還是形容詞。例如,「強」一字在文言文中可以是名詞、動詞,甚至副詞。「女」除了名詞,有時也可以做動詞,例如:「以女女之」。

為什麼文言文會如此獨特呢?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中文的「方塊字」在編排上很難加入系統性的詞綴來表示語法或詞性。雖然中文字中,不同字可以有同一個部首(有些人也認為部首像詞綴),但想想看,要怎麼在「強」、「大」、「壯」、「力」等字中加入同樣的部首(詞綴)來表達它們的詞性或動詞時態呢?幾乎不可能。唯一的解法是「加字」而不是加「詞綴」。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中文在白話過程中,漸漸大量使用「複合詞」(compound words),用「加字」產生兩個字以上的組合詞,來解決文言文中語法和語意都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例如「強」加字成為「強勢」。

此外,文言文中同一個單字對應的意思過多,難以明確定義,再加上字詞與字詞之間沒有空格區分,甚至沒有標點符號,更放大了缺乏精確性的問題。所以使用中文的人們為了追求語意上的精確性和複雜度,也逐漸加速了複合詞和白話文的發展。

 

文言文對思考模式的負面影響

1.  概念模糊、缺乏精確定義

從上述文言文的獨特結構可知,文言文經常缺乏精確和系統性的詞性或語法,再加上同一字可以表示的意思太多,所以非常不利於用來做邏輯思考中必要的「精確定義」。

需要精確定義概念時,中文使用者非得「加字」形成「複合詞」,例如從「強」一字區分得更細,成為「強壯」、「強盛」、「強勢」……等等,這也就從文言文漸漸走向了白話文。 


2.  缺乏明確時態和單複數表達,不利於因果、演繹和歸納邏輯

因果分析必然牽涉到時間順序,而字詞缺乏明確時態的文言文,很難有系統地表達需要明確先後時序的因果關係。此外,演繹和歸納邏輯則必然牽涉到全稱命題、特稱命題和單稱命題(也就是要搞清楚你是在表達「所有東西」、「部分的東西」,還是「特定一個東西」)。例如歸納邏輯的表達:看到大部分的天鵝都是白色,因此下一隻看到的天鵝也很可能會是白色。

但文言文的字和文法,卻缺乏明確的單複數變化(加碼一提:文言文還常常沒有明確的可數或不可數名詞區別)。這樣的結構導致難以系統性地表達全稱、特稱和單稱命題,也影響到了演繹和歸納邏輯的發展。


3.  詮釋困難,導致訴諸權威的傾向

上述的獨特結構,已經點出文言文缺乏系統性文法和詞性變化的問題。甚至更神奇的是,古代漢語會用「 聲調變換」(也就是類似於現代漢語的四聲變化),來轉變同一個字的詞性或字詞的意思。這點如果不是熟知聲韻學的學者或中古漢語專家,實在很難知曉某個字在古代文言文中如何變化和詮釋。

這也導致在古文詮釋中,似乎充滿著必須死背起來的權威性解釋。因為字詞和文法結構本身缺乏系統性規則,導致時常只能依賴「專家」的權威解讀。這也代表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對讀者的自行分析和詮釋非常不友善。許多時候,讓人有一種只有老師或課本說的算的印象。這正是因為缺乏明確的語言規則所導致。


文言文難道沒有可取之處嗎?

從以上的論點可以得出結論: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存在不少先天限制,導致它並不適合用來表達因果、演繹、歸納等分析,或概念的精確定義。

然而,這樣的結論也不代表文言文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其實,文言文擁有一個值得探究的特點,它的模糊語法和語意結構,可能更鼓勵「聯想式思考」(associative thinking)。這種「思考」方式傳統上與邏輯思考對立。或許,有些人之所以認為文言文很「美」並充滿「意境」,就是因為這種聯想式的特質。

希望以上的分析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文言文語言結構背後隱含的思考模式。至於國文教育應該強調更多文言文,還是更多白話文(還可以細問是要哪一些類型的白話文)?這就取決於我們身處在什麼社會,以及社會上的每個人希望公民擁有什麼樣的語言思考能力了。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從國外回到台灣,開始在學校裡教哲學和批判性思考課程。其中最常遇到的難題就是必須在課程開始時,必須快速讓台灣學生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
最近從國外回到台灣,開始在學校裡教哲學和批判性思考課程。其中最常遇到的難題就是必須在課程開始時,必須快速讓台灣學生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進入國中,文言文常常是學生們很頭痛的一個部分,其實只要抓住關鍵,就能快速讀懂文言文!
Thumbnail
摘要: 這篇文章展示了吳氏日文教學法的成效,特別是對於理解日文文言文的能力。學習者分享了他們在閱讀講座課程後的感想,如何從一開始對日文的陌生感到最終能夠輕鬆理解日文書信和艱深的文言文。一位26歲的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生,ZYTZENG,特別提到了他在參加了37天、累積63小時的課程後,對日文的理解有了
Thumbnail
我鍾情於『聽覺』藝術多於『視覺』藝術,當然花在『音樂』的層面 ,要比文字多很多。對流行曲方面的見識,亦多於文學。並且我有自 信儼如專業人士那樣,可以滔滔不絕談論演奏樂,因為我的人生就是 花了很多時間去享受這種嗜好。 我亦深明『獨斷獨行』的意思,就是自有個性、喜好,不會理會別人 的想法,因為我在享受自
Thumbnail
求學過程大家應該都有讀過「文言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最頭痛的課業之一! 為何古人會廣泛使用文言文這種體裁? 是因為當時對話的方式嗎? 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古人不用文言文說話?! 筆者曾有朋友刻意模仿文言文說話,卻
Thumbnail
先說結論:學不會文言文是「心態」與「經驗」兩種加乘的結果。(前言講很久,結論又跳很快XDD) 走進某實驗教育現場,孩子們聽到要上「文言文」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不會!」「那很難耶!」「我不想上!」「我很笨。」之類的話語令我很驚訝。 再換到喜閱樹一開始的經典閱讀與思辨,孩子們一開始也會立刻說「文言文很
Thumbnail
這幾年會教文言文其實是一場意外,畢竟我接觸的大學與實驗教育,都鮮少有學文言文的人口。只因為有些奇妙的因緣,開始教起了老本行(?)。在大眾的認知裡,文言文主要是應付考試需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文言文的合理性或該不該廢,只是一些教學觀察。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痛苦文言文的學習者,不妨參考看看。 兩年多來的
Thumbnail
整理以前寫過的文句如同清理房間一樣,總有必須動手的一天。這一次整理的內容為「文言文」與「艦隊收藏」。艦娘與深海棲艦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喜巴夫村的馬鈴薯創造的奇蹟,又會如何被記錄到村誌當中?
Thumbnail
「老師、文言文該怎麼翻?」 每次考卷、課本出現文言文,學生總是叫苦連天。 文言文難嗎?難。 國文系畢業,我依然沒有自信可以隨便拿到一篇文言文,就一字不漏地完美轉譯為白話文──但是我有自信可以猜個十之八九。
Thumbnail
夫人者,貴賤有別,長幼有序。此理固然,不可輕侵。究其因,本性也,非得之於外者。是故人之成群,童叟不分,自成上下。上為尊,可以令下;而下為卑,或畏或諛而從其命。此倫常之於世,衍君臣、親子、師徒、主從之禮,傳世百餘代,猶未見其斷 ...
前台大校長孫震昨天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文化人和政治官僚發生衝突,文化終究會勝利。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撐不過30年,大陸國學超女于丹談論語,從大陸紅到台灣,搶救文言文一定會成功。 孫震昨天應邀出席搶救國文聯盟記者會,他致詞表示,翻開中國歷史,政治和文化對戰,政治從未得勝。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士卻愈來愈多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進入國中,文言文常常是學生們很頭痛的一個部分,其實只要抓住關鍵,就能快速讀懂文言文!
Thumbnail
摘要: 這篇文章展示了吳氏日文教學法的成效,特別是對於理解日文文言文的能力。學習者分享了他們在閱讀講座課程後的感想,如何從一開始對日文的陌生感到最終能夠輕鬆理解日文書信和艱深的文言文。一位26歲的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生,ZYTZENG,特別提到了他在參加了37天、累積63小時的課程後,對日文的理解有了
Thumbnail
我鍾情於『聽覺』藝術多於『視覺』藝術,當然花在『音樂』的層面 ,要比文字多很多。對流行曲方面的見識,亦多於文學。並且我有自 信儼如專業人士那樣,可以滔滔不絕談論演奏樂,因為我的人生就是 花了很多時間去享受這種嗜好。 我亦深明『獨斷獨行』的意思,就是自有個性、喜好,不會理會別人 的想法,因為我在享受自
Thumbnail
求學過程大家應該都有讀過「文言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最頭痛的課業之一! 為何古人會廣泛使用文言文這種體裁? 是因為當時對話的方式嗎? 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古人不用文言文說話?! 筆者曾有朋友刻意模仿文言文說話,卻
Thumbnail
先說結論:學不會文言文是「心態」與「經驗」兩種加乘的結果。(前言講很久,結論又跳很快XDD) 走進某實驗教育現場,孩子們聽到要上「文言文」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不會!」「那很難耶!」「我不想上!」「我很笨。」之類的話語令我很驚訝。 再換到喜閱樹一開始的經典閱讀與思辨,孩子們一開始也會立刻說「文言文很
Thumbnail
這幾年會教文言文其實是一場意外,畢竟我接觸的大學與實驗教育,都鮮少有學文言文的人口。只因為有些奇妙的因緣,開始教起了老本行(?)。在大眾的認知裡,文言文主要是應付考試需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文言文的合理性或該不該廢,只是一些教學觀察。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痛苦文言文的學習者,不妨參考看看。 兩年多來的
Thumbnail
整理以前寫過的文句如同清理房間一樣,總有必須動手的一天。這一次整理的內容為「文言文」與「艦隊收藏」。艦娘與深海棲艦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喜巴夫村的馬鈴薯創造的奇蹟,又會如何被記錄到村誌當中?
Thumbnail
「老師、文言文該怎麼翻?」 每次考卷、課本出現文言文,學生總是叫苦連天。 文言文難嗎?難。 國文系畢業,我依然沒有自信可以隨便拿到一篇文言文,就一字不漏地完美轉譯為白話文──但是我有自信可以猜個十之八九。
Thumbnail
夫人者,貴賤有別,長幼有序。此理固然,不可輕侵。究其因,本性也,非得之於外者。是故人之成群,童叟不分,自成上下。上為尊,可以令下;而下為卑,或畏或諛而從其命。此倫常之於世,衍君臣、親子、師徒、主從之禮,傳世百餘代,猶未見其斷 ...
前台大校長孫震昨天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文化人和政治官僚發生衝突,文化終究會勝利。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撐不過30年,大陸國學超女于丹談論語,從大陸紅到台灣,搶救文言文一定會成功。 孫震昨天應邀出席搶救國文聯盟記者會,他致詞表示,翻開中國歷史,政治和文化對戰,政治從未得勝。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士卻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