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如何產生的?能拿來交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求學過程大家應該都有讀過「文言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最頭痛的課業之一,是否要「減少」或「廢除」文言文教材也時不時出現在新聞中,常引發臺灣各界廣泛討論~~

為何古人會廣泛使用文言文這種體裁?
是因為當時對話的方式嗎?
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古人不用文言文說話?!
筆者曾有朋友刻意模仿文言文說話,卻令我感到非常不順暢。事實上,這並非現代人「接觸」太少文言文,而是文言文本身用詞即生澀,古人智商也沒有比現代人高,故對話其實多以白話文溝通,只不過是用詞和現代有部分差別。


平常不講,寫作時為什麼又使用文言文?
21世紀的今天,科技發達,有打字軟體,有語音輸入,有便宜的紙張可以寫字。若搭時光機回到千年前的中國,要記載文字,起初只能刻在竹簡上,速度慢又非常不便。即使紙張較普及後,也不如當代隨手可得,加上沒有打字機,書寫費時費力費錢,只得精簡用詞。

另外一個因素,是古代東亞各地為了「筆談」。

先秦,時人就是直接用字記錄自己的話。當時各國語言有所不同,有些國家的語言甚至不屬於漢語族(如:楚國),相當多元且複雜,但各國交流頻繁,如何溝通成為大問題......

語言在每個人成長環境中不斷改變及使用,往往幾十、幾百年就會產生鉅變,漢字則是表記文字,用詞需要獲得共識及普及的時間漫長,變化少,古人也發現了這件事,導致「我手寫我口」的情形愈來愈罕見。

此外,中國國勢愈趨強盛,陸續征服江南等大片土地,但國土幅員遼闊,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即使同樣屬漢語族,仍無法口語溝通,「我手寫我口」固然不可行,精簡且獲得社會共識的「文言文」因此異軍突起,成為朝廷到民間文學的得力助手。

中國各朝的「官方語言」也不盡相同,如漢代為上古漢語中原音、唐代是中古漢語長安音,兩者無論聲調或韻腳、發音皆截然不同。我們說華語,也聽不懂漢唐古人說的官話,但是卻能讀懂李白的詩,可見文言文比語言變化小很多。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大量操北方雅言的士大夫進入華南(如:八姓入閩),使當地原生語發生變化,南方諸語紛紛發展出可以讀文言文的「讀書音」。


華語有字,台語、客語沒漢字可表示?
漢語族的語言,理應都可使用漢字書寫記錄,因此「華語有字、台語和客語沒有」純屬謬論,因為它們各自都有保留古漢語的一些特徵,如:台語有些字發音類似華語,其實那是「讀書音」,台語兩大系統(另一為白話音)之一,保留眾多唐代的漢語發音。它們也都有許多固有詞、外來語難以漢字表示。
早期不屬漢語族的越語、韓語、日語也都曾以全漢字書寫。

會讓讀者誤以為台語、客語等無字的漢語族語言,它們的漢字實際上只是「未普及」或者「尚未取得學術界共識」罷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昇入歷史 的沙龍
9會員
6內容數
昇入歷史的部落格。以挖掘被歲月掩埋的台灣史為主~
昇入歷史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0
臺灣的河流大多是「溪」,少部分是「河」,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河流是「川」呢?
Thumbnail
2024/10/20
臺灣的河流大多是「溪」,少部分是「河」,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河流是「川」呢?
Thumbnail
2024/04/30
由近年的衛星圖可以看出,整個台中市的市區包含中區、南區、北區、東區、西屯、南屯與北屯大部分區域,更延伸到大里、烏日等原台中縣區。今日的臺中市區範圍,對應到日治1920年~1945年間的行政區劃,大概就是臺中州臺中市與大屯郡西屯庄、南屯庄、北屯庄及大里庄等地。 臺中市街改正 日本治臺後,18
Thumbnail
2024/04/30
由近年的衛星圖可以看出,整個台中市的市區包含中區、南區、北區、東區、西屯、南屯與北屯大部分區域,更延伸到大里、烏日等原台中縣區。今日的臺中市區範圍,對應到日治1920年~1945年間的行政區劃,大概就是臺中州臺中市與大屯郡西屯庄、南屯庄、北屯庄及大里庄等地。 臺中市街改正 日本治臺後,18
Thumbnail
2024/02/26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2024/02/26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文言文在國文教育中所占比例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這個議題和我多年有興趣的研究息息相關。透過分析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特性,我的結論是:文言文並不適合用來培養邏輯思考和精確表達的能力,教學更多文言文也不利於現代人所需的因果、演繹、歸納等分析能力。
Thumbnail
文言文在國文教育中所占比例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這個議題和我多年有興趣的研究息息相關。透過分析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特性,我的結論是:文言文並不適合用來培養邏輯思考和精確表達的能力,教學更多文言文也不利於現代人所需的因果、演繹、歸納等分析能力。
Thumbnail
求學過程大家應該都有讀過「文言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最頭痛的課業之一! 為何古人會廣泛使用文言文這種體裁? 是因為當時對話的方式嗎? 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古人不用文言文說話?! 筆者曾有朋友刻意模仿文言文說話,卻
Thumbnail
求學過程大家應該都有讀過「文言文」,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最頭痛的課業之一! 為何古人會廣泛使用文言文這種體裁? 是因為當時對話的方式嗎? 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古人不用文言文說話?! 筆者曾有朋友刻意模仿文言文說話,卻
Thumbnail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Thumbnail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Thumbnail
其實,白話文的傳統幾乎與中國文學史一樣悠久
Thumbnail
其實,白話文的傳統幾乎與中國文學史一樣悠久
Thumbnail
結果,她們的回答是,白話文很長,又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古文比較短,且經解釋後,就很好懂,至少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Thumbnail
結果,她們的回答是,白話文很長,又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古文比較短,且經解釋後,就很好懂,至少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Thumbnail
白話文霸權下,您應該知道的文言文價值究竟是什麼? 且看內文為您娓娓道來!
Thumbnail
白話文霸權下,您應該知道的文言文價值究竟是什麼? 且看內文為您娓娓道來!
Thumbnail
任何民族都有其自身發展出的文化, 所謂文化, 簡言之就是生活方式及其所創造之典章制度, 文物乃至思維邏輯, 但這些都會邊受到其生存空間自然條件的制約, 因此不同生存空間的民族, 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文化, 也因此「文化」只有不同而無優劣之分, 不過文化中所創造的物質部份, 則是可以比較其優劣.  因此
Thumbnail
任何民族都有其自身發展出的文化, 所謂文化, 簡言之就是生活方式及其所創造之典章制度, 文物乃至思維邏輯, 但這些都會邊受到其生存空間自然條件的制約, 因此不同生存空間的民族, 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文化, 也因此「文化」只有不同而無優劣之分, 不過文化中所創造的物質部份, 則是可以比較其優劣.  因此
Thumbnail
       時常聽到有人對此充滿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學中文?現在國際化的世代,英文不是更好的語言嗎?因此我想藉此來分享一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且加上我在中文系中學習到的一些感想,將之分享給各位!
Thumbnail
       時常聽到有人對此充滿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學中文?現在國際化的世代,英文不是更好的語言嗎?因此我想藉此來分享一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且加上我在中文系中學習到的一些感想,將之分享給各位!
Thumbnail
有一種迷思廣泛存在大眾之中,這種迷思就是以為「泛中華圈之內,不同語言都可以用相同文字書寫、表達,所以她們都是同一種語言」。 不妨先用他山之石想一想:中世紀歐洲,如果一個只會德語的德語人跟一個只會法語的法語人之間,要怎麼溝通?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書面溝通,因為中世紀歐洲的通用書面語是拉丁文,人們雖然
Thumbnail
有一種迷思廣泛存在大眾之中,這種迷思就是以為「泛中華圈之內,不同語言都可以用相同文字書寫、表達,所以她們都是同一種語言」。 不妨先用他山之石想一想:中世紀歐洲,如果一個只會德語的德語人跟一個只會法語的法語人之間,要怎麼溝通?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書面溝通,因為中世紀歐洲的通用書面語是拉丁文,人們雖然
Thumbnail
漢字文化可以約略區分為兩種文化,一種是「文言文文化」,一種是「白話文文化」。這兩種文化時而互相排斥、涇渭分明,時而互相聯手、緊密連繫,就像人腦通常區分為右腦和左腦一樣,各有不同的擅長能力和價值取向,......
Thumbnail
漢字文化可以約略區分為兩種文化,一種是「文言文文化」,一種是「白話文文化」。這兩種文化時而互相排斥、涇渭分明,時而互相聯手、緊密連繫,就像人腦通常區分為右腦和左腦一樣,各有不同的擅長能力和價值取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