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前,烘焙咖啡是非常冷門的職業,在那個喝咖啡都得上西餐廳的年代,連咖啡生豆長什麼樣子都很難見到的。時至今日,網路上販售的咖啡生豆種類多得眼花撩亂,日曬、水洗、蜜處理、厭氧發酵各種處理法讓人不知所措,更不用說數量眾多的產地小農莊園還有諸多沒聽過的名稱。我們可以選擇的越多,就越不知道怎麼選擇。
大多數人家中都會有一台烤箱吧?無論是簡單的烤吐司用小烤箱亦或是稍大一點的可烤雞的中型烤箱,甚至營業用的大型烤箱等,也有許多烘焙材料專賣店提供各種麵粉與相關材料,教導如何使用小烤箱、專業烤箱的烘焙書籍更是多不勝數,即使是如此,願意親自動手買烘焙材料、用家中的烤箱嘗試去製作一個麵包的人,大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
現實就是,因為到處都有賣麵包,所以不會特別想到要自己做麵包;最常出現自己製做麵包的動機,是媽媽們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避免吃到外面有諸多”添加物”的麵包,自己做最安心。
最無奈的現實是.........即使是自己做的最安心,先不論材料成本幾何,是不是小孩喜歡吃的口味大概是最困難的考量了。
所謂的”媽媽的味道”,事實是因為媽媽並不是專業廚師,很多媽媽都是結婚或有小孩後才開始提高下廚的頻率,相較於專業廚師每天面對諸多食材、考量成本、操做專業的烹飪設備、提供”美食”,現實中,沒經過專業廚藝訓練的父母們,就是靠著自學與實踐,慢慢的提高對烹飪的技術。
下廚一段時間後,附近能購買的食材會主導餐桌上的料理選項,而大量的冷凍食品真的幫上雙薪家庭的大忙,並非專業廚師的父母們,工作之餘怎麼可能會有心思考慮每天菜單的變換?大多是從自己以往累積的味覺記憶中,試著用眾多調味料混合出類似的味道,當有幾道菜受到小孩歡迎後,餐桌上的料理菜單大概就逐漸固定了。
小孩從小就吃到同樣味道的料理頻率增加後,腦子不想記住,身體也會記住這些”媽媽的味道”。
對於咖啡味道的印象,建構的基礎就是從較常接觸的資訊與可以喝的到的風味逐漸累積,什麼是咖啡?美味的風味?高超的沖煮技巧?拜網路之賜,這些資訊只要搜尋都有大量的資料可以查詢。然而如旅遊書籍上美麗的風景照片一般,自己沒到現場怎麼樣都無法體會那種美麗。
”媽媽的味道”建立在希望小孩能健康長大的期待上,烘焙咖啡是建立於”新鮮、美味”的期望上,但是資訊的氾濫總會讓人覺得自己好像馬上就能成功烘焙出美味的咖啡一般,第一次煎蛋就成功的寥寥無幾,能穩定的煎出漂亮的荷包蛋得有大量的練習與操作經驗,烘焙咖啡、製作麵包、烹飪等都是一樣的,即使有再多的資訊,第一次的失敗無法避免。
無論事前做了多少準備,累積的資訊量有多大,實際操作時仍然會有大量問題,這些是需要自己去面對的,第一次烘焙的麵包雖然失敗、第一次烘焙的咖啡豆雖然不是很好喝,但至少是美味的開始。
請試著自己動手沖煮或是烘焙咖啡豆吧,在這繁忙的時代中,用自己的意願去嘗試看看吧,也許剛開始的作品很難喝,也許有很多問題要面對,至少會是個有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