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就把夕陽當成晨曦好了,光明總會來的。2017年設於印尼巴里島
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一句話:每個海外工作的遊子,都有著不為人道的心酸。這真的是大家的心聲。當大家聽到你在國外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光鮮亮麗,但中間的挫折和自我懷疑常常會想著:要不要回家呢?
大學是財金畢業,後來對於醫療產業興趣濃厚,就一步步從消費品FMCG跳到醫療產品。2013去倫敦念MBA,希望畢業後能在英國找到醫療產業的工作。雖然知道很難,畢竟我是要跳產業+跳區域。但實際去找工作覺得更難。為了怕自己有退路,我後來連亞洲大公司的工作都不投。為了累積在地工作的經驗,我在倫敦的start-ups 做兩個實習。實習薪水當然不高,跟同學們無法相比,但念MBA的過程就是在教會我:人比人,愁死人。放開心吧!
海外就業市場超級競爭,倫敦(在Brexit之前) 人才濟濟,2012年英國改變移民政策,讓非歐盟的留學生畢業之後更難留下來。進去MBA開始,不斷地修改CV / Cover letters。如果投不同職位還要修改CV/Cover letters。好不容易拿到面試,又要不停練習英文。來國外之後,更加覺得英文的博大精深。學人家到底是如何表述一件事情,使用什麼字。中式英文倒是其次,就算你英文很好,但人家就不是這樣看事情的,你的說法就是不fit。
我對non- native speakers 講的英文都沒有問題,美國腔紐澳腔也沒問題,但我一開始都聽不太懂英國腔。第一年跟英國某大藥廠面試實習的時候,我好幾個問題都聽不懂。當時候面試官不耐煩的態度,我走出來的時候只有覺得自己好笨。
第二年下半年開始就想:好,留在英國及醫療產業,這兩個我是不會放棄的。人生沒有樣樣好,這表示我不能對公司和薪水太挑。
我都不想計算自己收了多少拒絕信,多少是第一關面試之後就沒下文。我纏著career coach 和朋友訓練我的面試技巧和口說。後來也積極跟校友聯絡做coffee chats。 我這過程一直到我畢業,我都還沒找到工作。尤其是好多同學在畢業前就找到工作,開始玩樂,我跟少數同學還窩在圖書館無止盡的修改CV/ Cover letters/ 練習面試/ cold mails reach out 校友甚至是陌生人。有時候會想,在台灣憑著台大的文憑,和外商的工作經驗,是工作找我,還會有好幾個offers在手看要選哪個,來到倫敦是nobody,何時人生到這麼落魄? 我媽和我最要好的朋友還叫我就回家不要再找了。
我沒蓋大家,當時候陪伴我幾首歌之一就是「愛拚才會贏」。台語歌詞寫得真好,又典雅又有對句。在這推薦大家再次重溫台灣國歌。好了,整個離題了。
我心想: 就待到我visa過期,如果這四個月還找不到工作,我就認命吧。這時候networking 已經進階到我還跟可能會有工作機會,但在中小企業工作的校友聯絡;或是看到有工作缺,我去找出hiring manager,或是跟這工作在工作上有頻繁合作的人連絡(比如key account 和trade marketing 就是工作partner)。對方是很喜歡我,但都差臨門一腳: 不sponsor visa ,或是公司決定錄取內轉的人。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所以我。。。。。。等等,再寫下去太長,(朋友)會說不想看,接下來的情節就放到第二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