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之前寫過《動保蝙蝠俠》跟《尼泊爾布思議》的觀後感,這次再度回到《怪咖系列》,要看的是「口罩地圖」製作者--江明宗的故事。雖然不是最近方格子徵文的主題紀錄片,但是畢竟以軟體工程師為志向,筆者真的對這個故事十分感興趣!所以最終還是決定先看《真相地圖》~
【以下有雷,慎入】
首先來看看預告片~
看了許多影響力人士的訪談文章、傳記、紀錄片...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筆者簡單總結為「三有」︰
有行動力、有理念、有原則。比如「棉樂悅事」的林念慈,她的理念是要在尼泊爾進行宣導以及解決
月經貧窮的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販售布衛生棉,於是她成立工作坊,和當地婦女一起付出行動,而儘管在尼泊爾經營事業,林念慈選擇融入當地生活,工作坊內不分你我,宛如一個大家庭,這是林念慈的生活原則。
再以本片主角江明宗為例,投身以軟體工程技術解決社會議題,他陸陸續續做了幾十個不同的作品,雖然真正被關注的不多,可是那顆想要幫助他人的心,讓他始終堅持在這條路上前進。他也提到自己的出身,藉由開放原始碼來學習程式的這段經歷,讓他對於「不開放」十分敏感,因此更希望台灣的政府能夠更加開放、民主。
對於渴望帶來影響力的熱血年輕人來說(在說誰呢?),除了向前輩們看齊,更不自覺反思自己的「三有」又是什麼?是不是真的能堅定地固守理念與原則?實際上付出了哪些行動呢?
江明宗在《真相地圖》中分享了他這一路上的成果和阻礙,筆者將其分為技術可以,以及不能解決的事情來探討。
技術可以解決的事情
隨著網路世代來臨,以及越深入資訊產業,越發現寫程式可以做的事情超乎想像的多,因為程式語言的本質就是一門語言、一種工具,單單寫程式、算題目,跟寫作業一樣不能產生實質作用,但是只要和其他領域結合,如金融、醫療、餐飲...等等,卻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甚至改變產業的某個運作環節。這也是為什麼世界都在推廣程式普及教育,以及工程師背景多元的部分原因。
回到《真相地圖》和江明宗,片中介紹了幾個案例,有他自發去做的,也有服務地方、弱勢性質的,每一個案子對筆者而言都是一次衝擊。曾因為法律通識課的作業需要上
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查看裁判書,老實說判決書上的文字又臭又長,看著除了無聊還是無聊,從未想過還能與地圖結合,催生出「台灣賄選實價登錄地圖」。
還有到達觀部落為長照機構設計出勤軟體,筆者其實對片中江明宗提到,他寫程式碼注重的面相改變很有感觸,就工程師的直覺來說,對程式碼的要求就是簡潔、有效率,然而很多時候這段程式碼、這套軟體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往往更為關鍵。
對於「科技服務」更是如此,有時候問題來得如此迅猛,或是許多地方都有同樣的問題,我們更要精準抓住問題點,先搶快,再做到更好。
技術不能解決的事情
不能透過技術、工具去解決的問題,筆者的第一想法就是「人」的問題,延伸開來講,體制、法規的問題,本質上來說也是人造成的,然而牽涉的層面太廣、太深了,個人的力量相形之下就顯得那麼渺小,變成再明顯的癥結點,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跟人力去努力推動、改進。
所以說其實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被技術解決,而是需要的不只是技術,解鈴還須繫鈴人,由人產生的問題,終歸要由人來解決。
你開了個頭再看看有沒有人跟上。你自己都不願意去動作的時候,你其實很難期待別人有任何的動作。
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打造更好的社會上,不如說社會就是因此才有機會變得更好,看完《真相地圖》更深切感受到這股「社會責任」--不只是企業有社會責任,人民若也能在享受社會資源的同時,量力而為的給予適當的反饋,想來「共好共榮」也不是太困難的目標了。
後記
今天本來是想寫與Giloo合作的方格子徵文主題,但因為這週比較忙,時間有點緊迫,電影來不及看,所以只好臨時改題目(不過《真相地圖》是紀錄片耶,好像沒有跑題?),幸好《真相地圖》也是筆者一直記在心上的預定主題之一,和筆者正在學習的專業也息息相關,結果一下筆就是源源不絕的靈感,算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吧(笑)。
下篇觀後感就真的是Giloo了,要看哪一部請容筆者賣個關子~另外還會有發文頻率更新的通知,詳情一樣暫且不提,總之我們8/29再見囉。
(本篇文章圖片取自Youtube影片截圖,僅供心得分享,不做商業使用。)
場外插播
- 《怪咖系列》將來還會推出更多紀錄片,在Youtube官方頻道上也釋出了許多花絮和訪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 另外就是g0v台灣零時政府,其實筆者也是不久前才認識到這個組織(慚愧),這個暑假也參與了「夏日源理」2021 線上源力增能營,一直覺得身為上大學才正式接觸程式的自己沒辦法做出什麼貢獻,但g0v的精神讓筆者知道只要有心,誰都能成為貢獻者,都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歡迎大家和筆者一起持續關注g0v,更期待大家來參與!
那麼這次的觀後感到這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追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