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的人設|寫作者的人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能自在的在寫作平台上寫出真實的文章是因為我在上面刻意不合真實生活中人的交集,我不用維持我在社會上生活的那種樣貌,有時是之前無意識造成的或在這年紀不得已讓自己變成「這樣」,有了那個面貌會讓我的寫作有些侷限。
我喜歡閱讀,大多是哲學和文學;我喜歡和人討論文化、藝術;我喜歡旅行,通常是去歐陸國家;我聽很多種類型的音樂,古典、爵士、藍調、民歌到電子音樂;我會吹長笛,小時候也認真考過了英國皇家檢定考——這些都是真實的我,但又不完全是我想維持的形象。
我是零號身材但喜歡高熱量食物,尤其是精緻的蛋糕、法式甜點,我經常性刻意的不吃飽;同事們都以為我只吃生菜沙拉、穀類燕麥等健康食物。
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歡電子音樂就認為我會抽煙,而我其實很怕煙味,這輩子只在巴黎的派對上抽過菸。兩年前開始便滴酒不沾。
每次到了一個新社交圈,不用幾次的見面,他們就會把我定位為一位「文青」(或許是因為我經常背著一個博物館的帆布包吧)。在別人這麼說之前,我早已討厭了這個名詞。只說自己是個喜歡文字的人,而我對文字並不如許多人謹慎或敬畏,而且我的語言成績也一直不太好,自知不是個文青。
讀書的時候不按照規矩走,求學的經驗與大部分的人不同,出社會後也經常挑戰公司的制度,很幸運的都能讓老闆照著我的意思,可能是我天生善於與人協商,也可能是學法律留下來唯一的技能。
活到我這個歲數的人,基本上都明白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有些部分是我們偽裝出來的,但不見得是有意識的偽裝,而是經過社會化,配合大眾理想中「我應該要有」的樣子。
想到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被記錄下的精神病超過300種,現在人隨便對照量表,或許都會擁有多種的精神疾病。例如,我幾乎每天做惡夢,可能就是得到了夢魘症。估計我這種偽裝也能被歸類為精神病。
有次,要從米蘭搭飛機回台灣,朋友陪我到機場等待,他堅持要等到我登機。當時我已把旅途中的書讀完了,只好在機場買本以備兩次漫長的轉機時閱讀,我只想買本英文的Vogue,輕鬆看看就好。朋友滿心期待地跟著我到機場的書店,我知道自己在他心目中的樣子——他以為我很有深度,想著不忍心打破這個形象,硬著頭皮買了一本保羅·裘唐諾(Paolo Giordano )(《質數的孤獨》的作者)的小說,當然在飛機上一個字也讀不下。
我從沒告訴擔任過地方議員的義大利前任或是在法國最大出版社工作的法國前任,我一開始學習法文是為了到巴黎設計學院唸書,我還在讀法律的時候一邊在課餘時間上設計跟打版課,我國中時就開始訂Vogue雜誌(雖然台灣的國際中文版沒什麼好看的)——那位法國前任甚至說過他最討厭只看時尚雜誌的女生。

關於作家的人設

一直以來習慣閱讀翻譯文學,經常反省寫作上的不足,明白是吸收太少本土或華語文學,尤其是當代的。猜測問題在於我害怕閱讀太過真實的文字,逃避閱讀和我生長在同一個城市的人寫出的故事。
上週終於買了兩本當代女作家著作,她們都是和我一樣在台北市出生、受教育,皆是受到市場及文學家認可的。滿心期待要閱讀,但我覺得作家本人的「人設」太強烈,在敘述中可以看出來⋯⋯我心裡就會想:「我並不想看這種個性的人寫出來的東西」說到底,作家的人格是否會影響到讀者的觀感。
想到之前閱讀華語文學好像也有類似的經驗,總是很難完成閱讀。她們好像太刻意的想營造出某種氛圍,讀過台灣最高學府、之後喝過洋墨水,對於男性有些不屑、對於世界上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會有個人的強烈色彩。
不能說他們文筆不好(對我而言,散文的文筆不是重點),但我就是不愛閱讀⋯⋯或許是沒什麼閱讀的價值,關於他們對生活的解析不是特別新,大多是人們早就知道的,只是再換句話說寫出來,像裝在新瓶中的老酒。
他們也會寫到自己的生活經歷,但作家畢竟就是作家,除非他還有另外的職業,不然他們的生活型態和社會上多數人是不一樣的。作家,尤其是當代女作家擁有國外生活經驗的不少,曾在國外念過書,後來談了異國戀愛。

或許她們的文字間也都有些異國風情?

我猜想這樣是有風險的,喜歡她們人設的人就會很欣賞。反之,會像我一樣翻了幾頁就停滯。
他們說的「生活」和大部分的人不這麼相似。
散文中,作家和其他文人朋友間的聊天內容不見得是多數人能夠理解的,讀了無法產生共鳴又如何能認同他說的故事?這大概就是我不喜歡閱讀散文的原因。之中有些太刻意掉書袋、過度偽裝成一種人格。
附上Serge Gainsbourg的No Comment.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留言、收藏加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拍手鼓勵我!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這部電影很有趣,主軸是說一個中學生為了「寫周記」融入同學的家中,窺視他們的生活而取得自己創作的靈感。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討論身為寫作者或讀者的窺視心態。
睡前確認「鎖了六道鎖」的新習慣,是從台北市搬到相隔一座橋新北市後最大的差異。
這是源自一個夢境,在夢裡我看到自己的墓碑——原來我出生於1984年,死於2000年。 我在一個歐洲風格墓園中散步,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目標,就是到處走走停停,看看墓碑上的雕像、讀著上面的碑文⋯上面寫的應該都是中文 —即使雕像都是白種人輪廓,可能還是義大利的莊園。
在這齣戲裡面,不需要用邏輯思考,也沒有一定的時間、空間。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塑造出想像力豐富的艾蜜莉,她幫助周遭的人尋找快樂。電影中卻有一種很荒謬、魔幻的的氛圍,場景的設計也是跨越時代、超越現實的,或許因為艾蜜莉這樣的女孩不可能會在現實中出現。
看完經典法國片《今生情未了》後寫了這篇很主觀的觀後文,我不確定我有抓到作者想說的或不想說的概念,他可能是一種很虛無飄渺的東西。
女孩在與男孩斷了訊息的那段期間寫了一封長信給男孩,信件經過幾次修正,擔心措辭過於正式而嚇著他或是輕率的無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這部電影很有趣,主軸是說一個中學生為了「寫周記」融入同學的家中,窺視他們的生活而取得自己創作的靈感。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討論身為寫作者或讀者的窺視心態。
睡前確認「鎖了六道鎖」的新習慣,是從台北市搬到相隔一座橋新北市後最大的差異。
這是源自一個夢境,在夢裡我看到自己的墓碑——原來我出生於1984年,死於2000年。 我在一個歐洲風格墓園中散步,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目標,就是到處走走停停,看看墓碑上的雕像、讀著上面的碑文⋯上面寫的應該都是中文 —即使雕像都是白種人輪廓,可能還是義大利的莊園。
在這齣戲裡面,不需要用邏輯思考,也沒有一定的時間、空間。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塑造出想像力豐富的艾蜜莉,她幫助周遭的人尋找快樂。電影中卻有一種很荒謬、魔幻的的氛圍,場景的設計也是跨越時代、超越現實的,或許因為艾蜜莉這樣的女孩不可能會在現實中出現。
看完經典法國片《今生情未了》後寫了這篇很主觀的觀後文,我不確定我有抓到作者想說的或不想說的概念,他可能是一種很虛無飄渺的東西。
女孩在與男孩斷了訊息的那段期間寫了一封長信給男孩,信件經過幾次修正,擔心措辭過於正式而嚇著他或是輕率的無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安嗚呼,我是楓崎綾夢,體內瘋癲的裡人格叫蜂蜜檸檬,每次寫到瘋或是想發廢文的時候就會跑出來,敬請見諒。 不免俗的我要再把我的人生格言搬出來「人生最喜歡的三件事是文學、音樂和錢」。其實這句話的意義並不是代表我是瘋子,雖然我的確有點瘋,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紹。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作為創作者,我有很多難以啟齒的惡習。懶得寫大綱,討厭修稿,喜歡拖稿,怠惰於考據,以及—— 實在是,不會做田調呀...... 田調是什麼呢?因為我不是專業的研究者,所以這邊節錄CCC追漫台所下的定義: 田野調查,不是真的進入田地野外,而是泛指走出書桌前,到真實的生活場域中參與觀察研究
我喜歡寫作,但我不喜歡作文課,包含考試的作文,先前提到我認為寫作是很個人私密的,因為有著自己的想法,寫出來要給人看過還要被評分,怎麼想都覺得不願意,若是要得高分,勢必要寫出符合評審的標準口味,也就是違心。 尤其論理方面的我不太擅長也不愛,或者像是《我的志願》、《我的家庭》、《我最尊敬的人》這類題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安嗚呼,我是楓崎綾夢,體內瘋癲的裡人格叫蜂蜜檸檬,每次寫到瘋或是想發廢文的時候就會跑出來,敬請見諒。 不免俗的我要再把我的人生格言搬出來「人生最喜歡的三件事是文學、音樂和錢」。其實這句話的意義並不是代表我是瘋子,雖然我的確有點瘋,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紹。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作為創作者,我有很多難以啟齒的惡習。懶得寫大綱,討厭修稿,喜歡拖稿,怠惰於考據,以及—— 實在是,不會做田調呀...... 田調是什麼呢?因為我不是專業的研究者,所以這邊節錄CCC追漫台所下的定義: 田野調查,不是真的進入田地野外,而是泛指走出書桌前,到真實的生活場域中參與觀察研究
我喜歡寫作,但我不喜歡作文課,包含考試的作文,先前提到我認為寫作是很個人私密的,因為有著自己的想法,寫出來要給人看過還要被評分,怎麼想都覺得不願意,若是要得高分,勢必要寫出符合評審的標準口味,也就是違心。 尤其論理方面的我不太擅長也不愛,或者像是《我的志願》、《我的家庭》、《我最尊敬的人》這類題
Thumbnail
「你明明有這麼好的機會,但你為什麼這麼無能、把自己給搞砸了?你知道有多少作家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嗎?」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