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生走出舒適圈的四個步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很多人來說,在讀大學之前,我們的生活是很簡單的「家—學校—補習班」三點一線,接觸的人也大多是家人、同學和老師。上了大學以後,會發現我們需要穿梭在不同的課堂裡,而不是坐在同一個教室等老師進來上課;我們開始認識很多很多人,因為每一門課的同學都不一樣;我們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與更多擁有相同興趣、專長的人一起共事。我們不再只是待在熟悉的環境裡跟相同的人互動、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很多人在剛踏入大學面對變化和挑戰時,會感到不自在,這就是因為「舒適圈」的存在。
異地求學的我對舒適圈的存在感受尤為深刻。還記得新生訓練的時候,身邊同學的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我右手邊坐著一位來自重慶開朗健談的同學,左手邊是來自新加坡的靦腆女孩。鮮少長期離開臺南的我,在意識到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將成為我未來四年的主要根據地時,難以避免地慌了。
這是我第一次這麽清晰地認知到舒適圈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舒適圈以外的世界

大一下學期,我加入了校刊《北大青年》人物組,採訪並書寫關於「北大人」的故事。在工作過程中,我認識了在不同領域擁有理想並努力對社會做出改變的人,包括熱愛挑戰生命極限的罕病作家尤文瀚、將女性主義搬到中國大螢幕上的新銳導演周聖崴、以及經歷文革打擊但仍在學術領域堅持不懈的加速器物理學家陳佳洱等人。
後來,在2018年初,我去了中國西北沙漠地區,和當地的回族居民一起旅行;2018年夏天,我參觀了四川和重慶,認識它的歷史;2019年,我去了中國東北部,觀察了當地的朝鮮、俄羅斯和中國文化如何相互融合。在這些旅程中,我和參加過重要戰爭的退伍軍人交談,跟路邊攤的老闆聊天,與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一起唱歌喝酒,他們擁有形形色色的故事,並樂於向我分享他們的經歷。
這些受訪者和朋友都讓我在陌生的環境裡對當地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人們的故事不僅僅是故事,它們體現了這些人在與文化和社會互動中形成的信仰和價值觀。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意識到,如果我一直待在學校裡、只和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接觸,那麽我永遠不可能認識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也永遠不可能了解他們的文化和他們過去所經歷過的事情。跳出舒適圈,我們才能真正看見更多彩多姿的世界。
大學階段對很多人來說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走出舒適圈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怎麽鼓勵自己離開熟悉的環境,去探索更寬廣的未知呢?
歡迎點擊以下連結閱讀全文
加入臉書社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必很多不論是大學新鮮人、或是大學生活即將踏入第二三年的你,一定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好不容易從高中拼到大學了,該大玩特玩嗎?該參加系學會嗎?該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嗎?該打工賺生活費嗎?該認真讀書嗎?該實習嗎?——莫急莫慌,每個人的大學生活其實並沒有正確答案,但我希望能以自己在政大三年的老屁股經驗,
想必很多不論是大學新鮮人、或是大學生活即將踏入第二三年的你,一定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好不容易從高中拼到大學了,該大玩特玩嗎?該參加系學會嗎?該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嗎?該打工賺生活費嗎?該認真讀書嗎?該實習嗎?——莫急莫慌,每個人的大學生活其實並沒有正確答案,但我希望能以自己在政大三年的老屁股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社會多年覺得人性複雜 近期因為上課遇到了一批學生 覺得他們都好進取哦 還在學生時期就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 也讓不自覺會懷念青春時期的簡單美好 而我好像記住那美好的過往 卻遺忘了某些不好的地方 所以我對他們現在的身分 是陷入自己某個想像 因為我搬出家到外面住 反而覺得更有自己可以掌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即將面對大學生活的準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新環境,認識新朋友,建立人際關係。本文分享了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讓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希望透過這些建議,準大學生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大學生活。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的成長故事,從在青旅打工換宿到出國旅行的心路歷程。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愛情、失敗、挫折和成長,並發現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意義。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記得在我還上大學的時候,由於校園比較方便溫習及學習氣氛較好,所以在一段時期也會坐在一些設有枱椅、望著戶外的角落裏做功課或溫習,而身旁就有些學生及職員穿插,他們的數目會隨着學校不同的季節而有所增減。記得每逢去到考試的季節,人流便會變得十分疏落,這時學校的每個角落也會變得份外寧靜⋯⋯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社會多年覺得人性複雜 近期因為上課遇到了一批學生 覺得他們都好進取哦 還在學生時期就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 也讓不自覺會懷念青春時期的簡單美好 而我好像記住那美好的過往 卻遺忘了某些不好的地方 所以我對他們現在的身分 是陷入自己某個想像 因為我搬出家到外面住 反而覺得更有自己可以掌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即將面對大學生活的準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新環境,認識新朋友,建立人際關係。本文分享了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讓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希望透過這些建議,準大學生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大學生活。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的成長故事,從在青旅打工換宿到出國旅行的心路歷程。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愛情、失敗、挫折和成長,並發現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意義。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記得在我還上大學的時候,由於校園比較方便溫習及學習氣氛較好,所以在一段時期也會坐在一些設有枱椅、望著戶外的角落裏做功課或溫習,而身旁就有些學生及職員穿插,他們的數目會隨着學校不同的季節而有所增減。記得每逢去到考試的季節,人流便會變得十分疏落,這時學校的每個角落也會變得份外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