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 Lab 讀書會筆記】酷了吧!烏賊也有3D電影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雖然二次元撫慰了許多宅宅的心,但夢醒時分,總是要回歸真實的3D世界,究竟為什麼我們看得到「立體」的東西呢?原來是源於「雙眼視覺」。

  因為兩隻眼睛位置有些微不同,得以看見物體的不同面向,視差經由大腦形塑我們擁有的立體視覺體驗,也能判斷深度跟距離。3D電影即利用此原理,最元老級的紅藍3D眼鏡雙眼有不同的濾光片,過濾掉不同的光,在平面螢幕上,同時投出兩個影像,因為左右鏡片接收到的訊息相異,模仿出雙眼視差的效果,依此建構立體感。

那烏賊也能戴3D眼鏡嗎?

  雖然聽起來是個腦洞大開的提議,竟真有研究團隊做了這件事,一切都在今天學妹分享的論文中!而且他們取法於更早前戴了3D眼鏡的螳螂研究。

烏賊的3D電影院,假蝦子騙到牠了!

  研究者在歐洲常見烏賊(Sepia officinalis)頭上安裝了一個紅藍3D眼鏡,由投影機放映兩個影像在屏幕上,依此能夠模擬出虛擬蝦子的位置,然後看烏賊抓獵物時,伸出的攻擊腕長度,還有身體跟螢幕的距離判斷他是否真的在攻擊假蝦子,由C圖可知道位置會出現在屏幕上、屏幕前或後。

raw-image

  結果真的有用!烏賊的表現跟預測相似,根據虛擬蝦子呈現的位置,前進後退到適當距離才出手抓獵物,成像越前面,身體就會後退較多,眼睛就會離屏幕越遠(E圖),而且離預測的位置也差距不大(F圖),依此支持烏賊具有雙眼立體視覺的假設,可以判斷獵物位置與深度。

raw-image

獨眼俠的苦惱,逝去的立體視覺

  接著,研究團隊為測試雙眼是否在烏賊立體視覺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投放單一顏色影像,僅讓單眼看得到影像,例如用紅色鏡片就無法接收藍色影像。烏賊獵食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從偵測、對準、伸出觸腕,到抓住獵物,結果發現失去一邊視覺後,就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對準獵物
  這讓我想到之前做生物光電實驗的時候,為了測試單眼跟雙眼的視覺效果差異,分別在不同距離丟乒乓球到紙杯裡,遮住單邊眼睛真的比較難投進。

raw-image

今天之後,雙眼資訊的重要性不得不知!

  所以,經由這個3D電影院的奇葩設計,數據支持烏賊確實有立體視覺,且必須要在雙眼併行的情況下進行,而在另一個實驗裡,藉操作雙眼的訊號差異,刺激分三種:相關(Correlated)、相反(Anticorrelated)、不相關(Uncorrelated)

  簡單來說,可以想成蝦子被切成斑馬紋,相關刺激下,因為兩邊訊號重疊,只能見黑色條紋,相反刺激則能見到白色跟黑色條紋,而不相關則是雙眼視覺完全對不上,圖像完全破碎化。

raw-image

  最後,發現不管是相關,或相反刺激,烏賊的表現都一樣好,牠們在這兩種狀況下皆應對得宜,但若是雙眼刺激互不相關,就完全不會出手,由此可支持這些頭足類動物,需要雙眼視覺訊息互相配合偵測環境,而且牠們甚至能分開控制雙眼,直到捕捉前眼睛角度都不會對在一起。

這篇有趣的論文,之前好像就有不少科普文章分享過。
藉新穎的方法,讓我們對烏賊的視覺有更多認識,也為立體視覺的演化開出新視野。

這是暑期讀書會的最後一篇論文,以後還會有什麼有趣的文章?讓我們一起期待!



原始論文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5/27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一般大鼠的視覺普遍被認為比人差,若從他們原生環境來看,其實相當合理。 身為夜行性動物的一員,他們平常並不會有太多接觸光源的場合, 因此顏色辨別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沒那麼重要, 比較重要的是需要判斷光線的強弱,來辨別適合出門探險的時間。 不過作為生活在地下的動物而言,這樣的視覺能力其實相當充足。
Thumbnail
一般大鼠的視覺普遍被認為比人差,若從他們原生環境來看,其實相當合理。 身為夜行性動物的一員,他們平常並不會有太多接觸光源的場合, 因此顏色辨別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沒那麼重要, 比較重要的是需要判斷光線的強弱,來辨別適合出門探險的時間。 不過作為生活在地下的動物而言,這樣的視覺能力其實相當充足。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Thumbnail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Thumbnail
展期|2020.9.26–2021.4.11 地點|駁二大義區C7當代館 官網|https://pier2.org/exhibition/info/852/ 策展單位|駁二當代館 策展人|張珮瑜 參展單位|氫酸鉀、王連晟、影一製作所、黃贊倫、莊志維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Thumbnail
展期|2020.9.26–2021.4.11 地點|駁二大義區C7當代館 官網|https://pier2.org/exhibition/info/852/ 策展單位|駁二當代館 策展人|張珮瑜 參展單位|氫酸鉀、王連晟、影一製作所、黃贊倫、莊志維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Thumbnail
養過孔雀魚的朋友,一定有看過孔雀魚瞳孔突然變黑,不一會兒又變回正常的莫名情況。 別擔心,這其實不是什麼寄生蟲變異或是基因超能力,而是孔雀魚之間彼此的秘密暗號......
Thumbnail
養過孔雀魚的朋友,一定有看過孔雀魚瞳孔突然變黑,不一會兒又變回正常的莫名情況。 別擔心,這其實不是什麼寄生蟲變異或是基因超能力,而是孔雀魚之間彼此的秘密暗號......
Thumbnail
即使是單細胞生物,也有複雜多變的攝食模式。
Thumbnail
即使是單細胞生物,也有複雜多變的攝食模式。
Thumbnail
「看見」本身是必須經由學習的,不是有眼睛就能夠看見。自然觀察不能只用眼睛,而是要用腦袋,不然我們望眼過去就是一整片綠綠的。
Thumbnail
「看見」本身是必須經由學習的,不是有眼睛就能夠看見。自然觀察不能只用眼睛,而是要用腦袋,不然我們望眼過去就是一整片綠綠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