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勝決不單靠運氣》書摘與心得

2021/09/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書書名《十倍勝決不單靠運氣》明確傳達出兩個重要的訊息:
  1. 要達成十倍勝的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運氣
  2. 除了運氣以外,還有其他的關鍵因素存在。
巴菲特自己曾經說過,他是中了精子樂透(也就是運氣),所以才能出生在美國相對富裕的家庭,倘若當年他是出生在非洲某些較為貧瘠的地區,他今日不會有這樣的成就。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另一項事實,為什麼全世界有著跟他一樣家庭背景的人卻沒能取得同樣的成就呢?背後勢必有一些關鍵原因。
作者主要就是要告訴讀者,到底有那些關鍵因素?以及這些關鍵因素為何能成就十倍勝的原因?
本書是由詹姆‧柯林斯與莫頓‧韓森共同著作,兩位都是美國著名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其中柯林斯更是《基業長青》、《從A到A+》等暢銷商業書籍的作者。
作者透過實證研究蒐集分析相關十倍勝公司與對照公司多年的年度財務數據、經營策略等,歸納得出以下各項關鍵因素,分別是以實證為依據的創造力、狂熱的紀律、建設性的偏執
  1. 以實證為依據的創造力:先發射子彈執行各種可行的想法,先射子彈著重在低成本與低風險,就算有損害也是自身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後並輔以實證資料作為印證,再集中資源,發射砲彈投入更多的資源。正如同你要跳下水游泳前,你會先用腳趾頭輕觸水面以測試溫度,確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水溫才跳下水游泳。
  2. 狂熱的紀律:在確定目標後,要設立明確的績效標準,然後設法「持續」達成它。如同書中所舉的例子,亞孟森為到達南極點,不論天候狀況,每日盡可能保持二十哩行軍,不會過多也不會太少,持續保持穩定的力量往往才讓自己能更接近成功。設定上限與下限的原因在於確保你在逆境中仍能維持一定的表現,在順境時要懂得蓄力,因為順境後往往便是逆境,順境時不懂蓄力,逆境時往往就會沒力。
  3. 建設性的偏執:即古人所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建設性偏執的人知道未來無法預測,故往往會對未來感到恐懼,但他不會因此無所作為,而是會採取具體行動提前因應風險。至於建設性偏執的具體行動為何呢?主要有以下三項:
  • 建立緩衝機制:以企業經營而言,就是要增加現金部位,如此意外來臨時,才能爭取更多的時間。以開車而言,就是要保持足夠安全距離。
  • 先宏觀而後微觀:譬如在開車時,不能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方向盤前方幾公尺,而是要將主要注意力放在更前方的視野,才能先預判可能的狀況與風險。所以務必記得要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才能了解可能的變化,並因應變化。
  • 壓低風險並管理時間風險:以開車而言,就是要保足夠的車險,因為再怎麼注意,都還是可能會發生車禍;另外盡量遠離大車,因為大車的視角有限加上車身龐大,更容易對自己產生重大傷害;最後要避開人性的急迫性直覺偏誤,不要以為越快就越好,行車時保持適當的速度,如果出發前有時間的話,可以再次檢查車輛的狀況。
要能具體實踐上述三項關鍵要素需要有一套明確又一致的致勝配方,這個配方不像是願景那樣模糊、空泛,而是要能有簡單、明確、易懂的特質,譬如說規定自己每天要閱讀30分鐘,也可以當成自己人生的成長配方。我們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是一個自己的人生願景,但這個願景是空泛的,要能達到此願景,需要一些明確的具體作為,而每天閱讀30分鐘就是其中一個具體作為,簡單、明確、易懂。另外要知道配方要盡量保持一致,不是說不能更動,而是要以實際證據為依據,經過仔細評估後才能決定是否更改。
除了上面四個因素外,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少了領先創新的能力?這並不表示創新不重要,而是不須傾全部資源以求創新,創新其實是一種門檻概念,只要達到一定的創新程度,就可以參加這場競賽,本質上是一種門票的概念,實際在賽場中要取得好表現,仍然須依賴其他各項綜合能力。
另外若僅靠運氣但缺乏其他關鍵因素而得到某種成就,往往是一時的,且透過不好的過程達到好的結果其實是極度危險的事情。最好的例子或許是初次在股票市場投資獲利的情形了,譬如說自己未透過深入研究,僅憑耳語或媒體報導便買入某公司,然後幸運地獲利,這樣的獲利可能會帶來極大的代價,因為你可能會再下一次以同樣的方式買股票,並且投入更大的資金,但屆時運氣卻已經不在你身邊。
正如經典台語歌謠中的歌詞所言: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天註定便是要具備一定的運氣,我們沒辦法決定手上的牌是好是壞,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盡量把牌打好,掌握可以控制的部分,自己設定目標、訂定明確績效標準、並以二十哩行軍的紀律確實執行,並在執行過程中用宏觀與微觀角度不斷檢視,具體實踐重要關鍵要素,如此才能在不確定與動盪的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
我喜歡閱讀,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專題,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心得與想法記錄下來,因為確實寫下這些想法,才代表自己已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此外,這些寫下來的內容也可以跟大眾分享、交流,或許也能對讀者產生小小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